一支笔伴他写作34载 海口路社区居民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 11月24日,在由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评选中,家住海口路社区的于道明凭借《“好人主义”当休》一文喜获三等奖。对于酷爱写作、并多次在各项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于道明来说,此次获奖是对他写作生涯的又一大鼓励。
今年67岁的于道明转业前在部队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正是由于工作原因,才使得他一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于道明说:“三十多年前的一次获奖激发了我对写作的热情。”原来,1980年,于道明在《解放军报》发表的一篇题为《扎根边疆为国防 再苦再累心也甘》的文章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这次获奖对于道明是莫大的鼓励。而获奖之后于道明也成了部队里的小名人,当时的政治部主任还专门拿着报纸跑到于道明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
“得奖后随荣誉证书一起寄来一支英雄牌的钢笔,而这支钢笔也一直陪伴了我34年,平时我一直用这支笔写作。”在今年3月份,于道明还专门为这个陪伴了自己30多年的“老伙计”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我与“英雄”笔结缘34年》。在文章中,于道明饱含深情地写道:“我与这支特殊的英雄笔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遇上挫折或取得的成绩,我总爱拿起它,将情感抒发在字里行间,撒落在篇篇文章中的张张页页。我喜欢它,热恋它。在我多年的写作过程中,都离不开这支小小的‘笔’。”34年来,于道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刊登了大小文章300余篇,这支“英雄”笔可谓功不可没。
2007年退休的于道明卸下了工作上的担子,写作便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于道明的家中,随处可见叠放成堆的报纸,其中绝大部分报纸上都刊登了于道明的投稿。并且通过长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于道明将自己的写作爱好与服务社区结合了起来,成了社区里的义务通讯员。而身边的一些爱心奉献、释放正能量的老年人“草根”典型就成为了于道明的写作对象。“宋永生68岁了,入住大院10多年,他义务为周围邻居解决了很多家务难题,被大家誉为社区的好人。”他随手拿起一份报纸,一篇名为《乐善演绎邻里情》的文章就是于道明所写。
为了方便写稿,于道明专门让儿子给自己买了电脑。电脑买回来后,于道明专门去老年大学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后来又在社区举办的电脑培训班上学习了一年。于道明家中常年订阅5份报纸和2本杂志。他说,“我通过这些报纸和杂志学习稿件的写作方法 ,看到比较好的稿件我就剪下来,时不时拿出来学习一下。”虽然学习了电脑,但于道明用英语打字还不熟练,因此,于道明的每篇文章都是写在稿纸上,在稿纸上修改之后再通过手写板输入到电脑中,虽然比较麻烦,但于道明还是乐此不疲。就连休息时,于道明也不忘琢磨稿子。“我经常晚上上床后,躺在床上觉得文章有些地方写得不好,怕第二天忘了,所以不管多晚我都要爬起来把文章修改完了再睡觉,要不然肯定睡不着。有时候改得尽兴就忘了时间,常常一看表都下半夜了。”于道明笑着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退休7年来,于道明投往各报刊的稿件 ,经编辑修改后,已刊登了100多篇。于道明说,写作赋予我打开心结的力量,帮助我把心中所想以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在记录社区居民生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传递社区“草根英雄”的正能量。
[编辑: 董芳]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