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学生及家长重视古诗词学习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学生及家长重视古诗词学习
www.ts.cn 天山网 2014年09月15日 12:04:48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伍梦霞报道)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他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而此前引发网上热议的正是“上海小学生一年级课本删除所有古诗词”一事,乌鲁木齐市的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情况如何?学生和家长们对于古诗词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9月14日,新疆都市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9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乌市友好路的新华书店,听到记者要抽查背古诗,今年才5岁的依依张口就背诵了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依依的妈妈王女士说:“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就教她背诗了,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再好不过了,现在孩子至少可以背出五六首唐诗呢。”她向记者展示了今天在书店为女儿所购买的几本书,其中就有一本《儿童诗歌大全》。
不仅是王女士,记者在采访期间看到,很多家长都会为学前儿童购买与古诗相关的书籍。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学前儿童,他们至少都能流利地背出2-3首古诗。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儿童古诗词类书籍销量一直不错,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很重视,一般家长们都会买一些古诗词类书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读物。”
古诗词学习,不仅受到学前儿童及家长的欢迎,一些已经入学的孩子及家长也十分重视。本周是新学期开始后的第一个周末,新华书店里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购买相关辅助书籍。
张女士的儿子洋洋今年9月份刚刚进入师大附小一年级学习。张女士说:“我看了一下孩子的课本,发现古文类的篇目特别少。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是精华,应该让孩子多学习一下。古诗不仅不该删,还应增加《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
随后记者查阅了目前乌市小学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发现每个学年的课本中古诗词的数量都在增多。在课本的古诗词单元中,小学一年级上册只有一首李白的《静夜思》。但在二年级上、三年级上等教材均收录了四首古诗,且以朗朗上口的《回乡偶书》、《赠汪伦》等绝句为主,是大众熟悉的经典作品。
对于“课本古诗词消失”,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90%以上的市民都表示不赞成删除课本中的古诗词。不过在校大学生李萌有着另一种见解,她说:“课本中的古诗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话孩子只会以死记硬背敷衍了事,忽视了古诗中的韵味,失去了学习古诗的意义。所以我觉得课本中的古诗可以减少,但是一定要精。让孩子们能真正理解古诗中的含义。”
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助理研究员杨富强说:“实际上,近几年小学课本中删除古诗词声音一直存在,在这些声音的推波助澜下,删除小学课本古诗词的行动一直在推进。中国文化之所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古文诗词功不可没,我们一直希望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一席之地,若是从小学就开始抛弃古诗词,这无疑自毁文化基因和文化传承的桥梁。造成文化的断代和无根的可能。开发地方教材无可厚非,也是教改多样化的一种体现,但一定要有充分的论证和理由,尤其要考虑到教材的使用可能会对一代人甚至数代人造成的文化欠缺等问题。”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