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升七(新初一)暑假语文衔接课01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第01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学案版)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

  (3)总是美丽而使人爱念的雨啊!( )

  2.下列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 , 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 。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因花香而 了。

  A. 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 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 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 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3.下列有语病的句子是(   )

  A.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

  B.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C.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D.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香 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⑦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婆家还在怡保,自此以后,我便时时返回怡保省亲了。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⑧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⑨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⑩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概括事例说明香伯有哪些“怪脾气”?

  2.阅读文章第①段,说说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有何作用?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赏析第⑨段划线句。

  4.香伯是文章主人公,“香伯”之“香”既源于饼,又另有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这“香”字的用意。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蚤:通“早”。②亡:通“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发尽白 (2)弟子孰为好学

  (3)自吾有回 (4)门人益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温暖的记忆

  翻开记忆的相簿,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

  那些温暖的歌

  本与同学约好一同去学校,哪知,同学却先走了,不禁愤愤不平,心生不满:“哼,不讲信用,再也不理你了!”无奈,只好独自去学校,路过一家音像店,店里的电视正播着一则公益广告,唱着:“世界那么大,只要你心中有爱……”顷刻,时间滞留,驻足侧听,温暖的歌词缓缓流入心中,洗濯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顿时,心里豁然开朗,心情像阳光般透明,而阳光,斜洒在我身上……

  那些温暖的人

  学校举办运动会,不善运动的我,只好搬了个板凳坐在一旁,独自享受阳光的沐浴及阳光的陶醉。“喂!想什么?”小D打断了我的思绪,抱了一大堆零食坐在我旁边,又递给我一块牛奶巧克力:“我才买的哦!说实话,味道真不赖——你尝尝!”缓缓地撕去包装,放入口中,顿时,一种柔柔的东西被味蕾吸收,甜甜的,幸福得让人不知所措。抬头,小D正仰望天空,“谢谢!”轻轻地说出了口。小D转过头来,笑着:“不用说谢谢啦!”望去,小D被阳光所笼罩,心情又被阳光溢满……

  那些温暖的回忆

  奶奶家身后的那座山亦是童年的我最爱的地方。到山上的“木果儿”成熟的时节,我总爱邀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去摘“木果儿”吃。那时的我们从不理会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山上的果子可能不卫生,别摘了吃”之类的话,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到山里,去采未洗的“木果儿”吃,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带一个装木果儿的大口袋。我们总是把采来的木果儿放进大口袋里,在聚集在一块空地上“共同分享”,亦记起那时的我们总习惯放肆地大笑,也老爱在草地上打滚儿,总是在夕阳即将坠落时,匆匆赶回家,面对脏兮兮的衣服,只好乖乖地听从长辈们的呵斥……仔细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

  关上相簿,沉浸在如此甜蜜的回忆里,是不是也很幸福呢?

  其实,也正是这些幸福的片断,点缀成了我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这些温暖,铭记在心。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方向、一种心态。

  

  各年级暑假教案、试卷、范文等有偿获取

  新初三毕业班暑假一论复习课01讲

  新高一(初升高)暑假语文衔接课来袭

  新高二暑假蓄力语文课第01讲 散文阅读(一)

  新初二(八年级)暑假语文课(部编版)教案 01讲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年第22个国防教育日主题活动方案(汇总8篇)
下一篇: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