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继续探索完善国开非学历教育新型业务模式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教育发展总目标之一,是使“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途径。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全民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国家开放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近日,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刘臣做客中国网,就国家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相关情况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等相关话题进行探讨。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网记者:刘校长您好。
刘臣:您好。
中国网记者:在今年三月举办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面有何优势和设想?
刘臣:“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今年两会上引发热烈讨论的政策要点之一,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这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愿望,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
我认为“公平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受教育者来讲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学习就应有选择的机会;二是对政府来讲教育机构均衡布局。
首先,“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初心和使命。1978年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初衷就是希望为“文革”中被耽误的青年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的严重短缺。本质上就是为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让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刘延东同志在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强调指出,开放大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这是党和政府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定位和要求,也是我们一贯的初衷。
国家开放大学的现状和学生群体特征,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为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共有注册在籍学生341.4万人,其中本科生96.8万人,专科生244.6万人。在这些学生中,有16.8万农民大学生、11.8万士官学生、6212名残疾人学生。70%以上学生来自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社会组织。让这些特定群体都有平等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这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从中国高校分布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分部不均衡,尽管各高校积极开展分校的建设,依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要布局点。从招生看,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尽管近年来教育部及相关高校出台了向西部等地给予倾斜的政策,但现状也没有改变大的改变。我们都知道,高校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空间、管理体制。而目前的情况是,人才“孔雀东南飞”,空间“扩展迅速、负债增多”管理体制“与各校管理有差距”。
而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性的办学共同体,在全国有45个分部、1125个地方学院、近2000个学习中心,面对这样的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这些年,我们一直围绕着有质量的在线教育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探索了体现“互联网+教育”的“六网融通”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为同学们讲课;我们提供天网(卫星)、地网(计算机网略)、人网(近10万)的专兼职教师为同学们提供支持服务,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案例,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普遍肯定,也得到了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面向农村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产业工人开展“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面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开展“士官远程教育”、面向残疾人开展“残疾人教育”、面向企业工会会员开展“求学圆梦行动”的同时,国家开放大学正在按照中央和教育部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启动实施了教育帮扶的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河北青龙和威县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对口支援新疆电大、新疆兵团电大和西藏分部;启动实施东北地区远程教育支持计划等。
“非学历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中国网记者:“非学历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四大主要任务之一。您怎么理解非学历教育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之间的关系。
刘臣:你刚才在问题中已经提到了,非学历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上两个形容词,“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柱”。
建设学习型社会,我理解应有几项基本要素,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包括制度安排、管理主导者、教育供给侧、学习者获取学习的通道、第三方的评测),以及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学习服务机制建设。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构建这几项基本要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柱。
如何理解“非学历教育”是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终身教育体系是各级各类教育、各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综合教育系统。在新时代,非学历教育必然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2.86亿农民工有大量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需求,1.91亿的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需求,我国2.3亿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大量文化休闲娱乐方面的学习需求。尤其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老龄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和广泛的培训需求将会快速增长。这种背景下,不仅仅学历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需求,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日益突出和迫切,逐步走向全民终身学习的核心。
目前,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正稳步推进,着力优化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非学历教育从内涵上看,包括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教育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职业培训。社会教育,包括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教育培训等方面;职业培训,包括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行业职业证书培训、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以及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职培训、干部轮训等类型。非学历教育内容涵盖广泛,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传播渠道方便可及,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可以有效扩大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够更大范围满足社会各群体成员的学习需求。
那么,如何理解“非学历教育”是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探索终身学习服务机制的重要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致联合国的致辞中指出,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服务13亿人,仅仅靠学校的学历教育是无法满足的。
尽管近几年联合办学、筹办分校、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学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到要实现为13亿人民服务,尚有巨大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这首先赖于遍布全国的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包括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和学习型团体、学习型城乡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党等。其次有赖于终身学习服务的提供,包括社会学习公共平台,线下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线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等。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工继续教育和农民继续教育等,可以紧跟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打造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推进政府、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多方的深入合作,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培育。与此同时,非学历教育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独特优势,更有利于融入市场化机制,将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的有效结合,既强调政府投入、又结合市场运营,探索终身学习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机制,打造各类社会学习平台,促进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实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落地实施。
1 2 3 >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