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助力全民终身学习
??【光明时评】??
??在宁波市镇海区的镇街,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在研习基地面向当地农民、老人、中小学生讲解来自田间地头的“乡村艺术”;在四川北川基层社区,理论宣讲志愿者走进群众共享读书体会;国家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平台最新上线的约8万门优质课程,助力全民终身学习……
??在刚刚结束的我国第18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里,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助力终身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正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鲜活实践。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累计约3.1亿人次群众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这不仅唤醒并重塑了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认知,还将促进学习机会与资源供给的丰富,教育服务与体制机制的健全,营造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利社会环境与氛围。
??身处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的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终身学习,持续提升知识能力与劳动素养。做好终身学习,不应局限在特定的活动周,而是要使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非凡十年,我国持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据官方统计,全国共有1891所各类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有力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各级各地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30所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年教育专门机构。
??继续教育同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两大支柱。随着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加速普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大势所趋。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继续加大继续教育资源投入,构建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形成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网络体系。规范继续教育的学历认定和职业资格考试,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保障接受继续教育的劳动者的就业公平权利,激发更多人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继续教育应以实用性、应用型课程为主,培养大众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可多方合作搭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优质数字化教育内容,不断增加优质资源,增强民众获取的便利性和可及度,打造随时随地可学的环境。要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关于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多元需求,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成果,使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更趋个性化、灵活化。
??以需求为导向,扩大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力量。可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相关教育机构积极投入继续教育发展,开放资源、开展合作,强化开放共享的继续教育网络。对此,相关监管主体当建立健全相关办学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引导和推动相关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并维持良好秩序。此外,公共部门也须持续加大相关公共服务供给,以更有力的公共保障与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推进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资源支撑。
??(作者:谢景海,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台州幼儿园教学app加盟品牌企业「爱乃康」
下一篇:“请把荣誉证书放在前面”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
- 加强行刑衔接协作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 名单公布!南昌31名学霸上榜!
- 北京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南阳有门店贴出“国货惠民价7.59万元起”海报,合资车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转为雇员制行不行?银川市人社局回复了这份提案
- 老师曝光教室无窗帘被约谈 校长停职、教室已全部安装窗帘
- 大祥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
- 最美家庭展播二:梁芳清家庭
- 王晓龙谈国内青训:我们只有初中水平老师,教不出大学水平的学生
- 11月起 四川学业规划行业有了“国家标准”
- 河南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 gre数学有哪些备考方法
- 最优模型估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讲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 重磅消息 | 第十二届商学院数字化论坛即将启幕!
-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路演特辑
- 建筑“黑科技”闪耀长沙筑博会
- 为青春点赞!你最喜爱哪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扬州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喜迎建队日争做好队员
- 深圳发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第三轮测评结果 低于80分市场数量大幅度减少
- 2023下半年湖南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安排
- 朝阳营商环境考评成绩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
- 小米 14 表现如何?数据库实测性能续航充电等
- 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青年标兵……她是曲园学子李雯鑫
- “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丨马鞍山:水清岸绿 石臼湖风光美如画
- 「一线新动态」十年深耕涉外高端电力人才培养,“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助力“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