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技能翅膀 领跑现代农业山西忻州高素质农民群像扫描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给农民一个技能支点,到底能撬起什么?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金山铺乡农发村贫困户赫润梅的答卷是,她实现了从贫困农户到小康家庭的跨越,年收入超过100多万元,并带动34户乡亲们脱贫增收;忻府区紫岩乡曹村石振宇的答案是,他成为蔬菜制种的专家,带动500多户农民赚起了种子的钱;定襄县宏道镇东街村村委副主任张继泽则发展提早上市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在无霜期短的定襄县搞起了双季种植……

  近年来,在山西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大背景下,忻州市农业农村部门,依托一主多元的育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支懂农业、会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成为忻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赫润梅: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

  赫润梅家有四口人,口粮地不到一亩。她爱人为了生活,在当地满是粉尘的矿上打工,常年累月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赫润梅的爱人患上了矽肺病。

  贫贱夫妻百事哀。她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由于小时候高烧,村里医疗条件差,没有及时医治,需要常年吃药;另外一个小孩正在上学。丈夫生病后,家庭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上。

  赫润梅是个好强的女人,父亲是娘家村里的支书,她不愿意让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穷。她走出家庭从端盘子、做裁缝到织毛衣、钩拖鞋,能挣钱的事情,都干过,但挣回来的钱还是怎么也补不上越来越大的开支窟窿。

  “压得我喘都喘不过气来,那种憋闷,比我丈夫的矽肺病还让人感到呼吸困难。”赫润梅说。

  当全国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的时候,赫润梅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代,她先后多次参加了忻州市扶贫办牵头组织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忻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的“职业女农民”高素质培训班,逐渐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种植黑木耳。

  2017年,赫润梅自筹资金试种了310株椴木木耳,年末收获了100多斤椴木黑木耳,卖了10000元,坚定了她做下去的信心。

  第二年,她成立了喜梅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同时,采摘黑木耳成为就近就业的渠道,经村委会提议,她吸纳贫困户就业,合作社带动了34户贫困户,打工的贫困户仅工资性收入可达18000元。

  2020年,喜梅合作社又引进了吊带种植方式,不仅减少占地还便于管理。合作社“栩日”牌木耳获得了绿色认证,通过国家扶贫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走向了国内市场,赫润梅从当年那个身无分文的贫困户,成了年收入100多万的富裕户。

  赵改艳:培训拓宽了我的产业链

  忻府区东楼乡南肖村的赵改艳,2000年从乡政府所在地东楼村“下嫁”到家境贫寒的南肖村聂家后,她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卖过服装、开过饭店、投资过厂子,都没有实现梦想,回村里养起了羊,走的是传统的放羊卖羊路子,日子也是过得不咸不淡。

  经过多方打听,忻府区羊业专业协会要搞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训,她豪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七天的培训加实践,她的眼界开阔了,脑子里有了好品种、肉质和料重比的概念。

  后来,只要是外出参观学习,赵改艳就会缠着市县负责培训的通知要求参加。2014年,她在参观学习时,了解到一个叫做顺邦的公司,有一种将玉米秸秆打包、揉丝的农机。她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忻定原盆地是山西玉米种植的黄金区域,大量的玉米秸秆可以通过这一机械实现饲料化,养殖户可以获得低成本饲草。”赵改艳成立了燕子农机公司,成为顺邦公司的山西总代理,卖起了打捆机,除了养殖场自用的农机,她组织了200台机子跨区域实施秸秆饲料化作业,到过运城、晋中等市,做过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的采收打捆。她的饲料饲草,最远卖到四川达州,每吨秸秆饲料最高卖到过1200元,平常的市场价也在900元左右。

  如今,玉米秸秆在赵改艳眼里成为了分级原料,饲料化过程剩下的边角料成为她的有机肥原料,她还发展起了3000亩的青贮基地,目前自家的标准化养羊场存栏1400只羊,其中绒山羊1200只,优质绵羊200只,她的公司成为了山西省饲草龙头企业。

  产业链的延伸,让赵改艳的养殖业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一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800万元,饲草打捆农机户也在她的带动下,也走上了增收的好日子。

  张继泽:带着乡亲双季增收

  作为群众心目中的技术能手、创业明星,定襄县宏道镇东街村村委副主任张继泽的农业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他也是盲目地干,最初赔的是一塌糊涂。自从2015年参加县里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训后,他学习了新技能,才有了新感悟和发展新思路。从2014年开始做农业,他2017年才开始盈利。

  张继泽成立定襄县继泽农民种植合作社,对宏道东街村分散在37户的85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先后发展甜糯玉米、万寿菊、辣椒等特色种植业。

  “后来在做市场销售时发现,提早上市一周,一斤菜、一穗玉米的差价就在两三毛钱,我就萌发了发展早熟品种抢市场先机的想法。”张继泽引进甜糯168等早熟品种后,每穗可卖到3元左右,每亩4000株按3500穗商品穗算,可以实现亩收入10500元左右,刨除种植成本500元,每亩纯收入就是10000元。

  “而且,这样还可以实现双季种植,早熟甜糯玉米收获后,可以种萝卜、茴子白、娃娃菜等小日期蔬菜,以萝卜为例,一斤按三毛计算,每亩又是2000元收入,去除400元成本,每亩纯收入是1600元,这样双季下来,每亩地的纯收益可以实现11600多元。”张继泽说。

  随着种植盈利模式的成熟,张继泽配套了农机、冷库等设备设施,又流转了附近原平市东社镇里成村、贵儒村的土地300余亩,分别种植酿酒高粱、杂交谷子、麦奎等特色作物。他的1200亩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可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300多户农民从事种植、生产、运输等劳务,农户从原来的年收入不足万元达到了年收入20000元。

  此外,张继泽还吸收种植专业户8户26人组建互助组,与他们实现了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共享合作,与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石振宇:打造蔬菜的“忻州芯片”

  忻州市是山西十字花科类蔬菜制种的传统优势区,2006年,忻府区紫岩乡曹村石振宇子承父业时,正是山西种业走下坡路的时候。

  那一年,石振宇从白菜制种开始,在18亩左右的实验地中,他对精心观察、分析,细心栽培、管理,但遗憾的是,亩单产仅有几十斤种子。

  他不甘心失败,多次去外省请教蔬菜专家,经过两年左右的试验,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宜忻府区蔬菜种植、制种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模式,产量达到二百斤左右,得到了蔬菜制种专家的认可。

  十几年来,石振宇与中国中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科院科技发展中心签订常年制种合同,带领农民成立了绿宇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制种产业,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亩,育种品类也增加了油菜、菠菜、西葫芦等,与500多户农民签订合同,以订单农业形式,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生产蔬菜种子。同时辅助指导其他延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一年两作两收的技术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由几百元效益发展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一般农户一年两收亩收入为7000—10000万元以上,比单种玉米增收5倍以上。

  近年来,石振宇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通过学习,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均得到提高,增强了扩大生产的信心。

  2018年,石振宇从忻府区紫岩乡曹村流转土地300亩,成立忻府区首家蔬菜育苗中心,自筹资金建起了10座日光温室大棚,使用自动卷帘机、自动化水肥一体、微喷等现代农业技术,承建省级蔬菜品种育苗试验田,踏上了高质量的创业之路。

  2019年,他引进了全国先进的绳编技术、育苗技术和精量播线机各一台,8台精选机,发芽机一台,检测机三台等先进农业机械,开启了蔬菜芯片忻州制造新路。

  ……

  由此,在政府培训增技的赋能之下,一批高素质农民成为忻州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

上一篇:国内最权威的家庭教育机构?
下一篇:县城最好幼儿园招生 家长通宵排队抢名额(图)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