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式的“超前学”,优势只能维持4年!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提前学,基本上成了“学霸”父母们的共识。

  要想在学习的路上领先,靠聪明靠天资靠勤奋,已经过时了。

  现在的标配是:幼儿园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高中全力备战高考……

  别人为高考刷题一年,学霸刷了4年,考不985都难!

  一路抢跑,一路领先。

  而这些的风气下,谁都不能幸免。

  于是,就有了这个啼笑皆非的段子:

  30301640387342950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却让全体家长恐慌。

  谁都知道抢跑不好,但谁都不敢松懈。

  大家的想法无可厚非:别人都在走这条路,为何我要另辟蹊径?既然走了同一条路,为何我要比你慢?

  然而,关于抢跑这件事,西方学者早就有了调查和实验。

  到底抢跑有没有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

  抢跑的优势只能持续4年?

  这个实验震惊了所有人

  耶鲁大学国际和发展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曾在今年出版的新书《爱、金钱和孩子》中,对存在于某些父母身上的“抢跑”心态进行了解读。

  在书中他提到,社会发展的贫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贫富差距越大、教育投资回报率越高,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父母就会越发倾向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抢跑与竞争的态势自然就会形成。

  一句话,乐于“抢跑”、“推娃”的家长们如果普遍存在,那也是环境所迫。

  对此,法布里奇奥认为:我们无法简单定义养育方式的好与坏,父母无论怎么选,都符合经济学原理,都为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从学术的角度来解释,父母的心态与行动或许能够获得所有人的理解,但如果从“抢跑”的后果来看,代价似乎却没那么简单。

  2015年,美国心理学家Peter Gray在《今日心理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早期教育带来长期伤害(Early Academic Training Produces Long-Term Harm)》的文章。看完此文才会惊觉,原来早在几十年前,西方的学者们就已经针对“抢跑”做过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的德国,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教育改革。教育界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幼年的孩子应多多玩耍游戏,知识的灌输可以暂缓;另一派则声称孩子从小就要提前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走学术路线。

  两派吵来吵去,教育部也是十分头痛,干脆搞了个对比实验,对“游戏型”幼儿园与“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看看到底哪种模式下的孩子,未来会更好。

  结果,虽然走学术路线的孩子的确因为提前接触了知识,无论阅读还是数学水平都碾压了同龄人,但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却一下被“游戏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赶超,两者在学业方面的差别几乎看不出来,可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学术路线的孩子统统偏弱。

  这样的实验,还并不是孤例。

  在美国,一项针对非洲裔家庭的343个孩子的对比研究发现:走学术路线的孩子也是先在学业上全面领先,各方面表现十分亮眼,但一到小学四年级,就遭遇“滑铁卢”。

  提前学习知识的优势不再明显,反倒是人格与情商等方面的劣势,格外突出。

  一而再再而三的实验结果,足以让每个关心教育的人惊出一身冷汗:潜意识里,我们总认为提前抢跑是为孩子好,可谁能想到,这种优势只能维持四年。四年后,一切重新洗牌,优势不再是优势,问题接踵而来。

    美国心理学家David Weikart,在自己主导的一项同样主题的对比实验中,将跟踪调查延伸到成年后。结果,在他调查的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地区的68个孩子中,“四年级”这个神秘的弥合差距的时间点又一次被印证,而从长期的影响来看,更加出乎意料。

  15岁,两类孩子在学业上的差别依然可以忽略,但一早就学习知识的孩子,显示出了比同龄人更明显的叛逆行为,且情感脆弱;

  23岁,如果孩子们结婚成家,学术路线的孩子婚姻不幸福的机率,远高于平均值;

  更让意外的是,他们的犯罪率是从小游戏玩耍、没有提早学习知识的孩子的3倍。

    西方学者的调查实验,多多少少能说明问题——即便“抢跑”,一开始就从未输在起跑线,可能到头来也只是为孩子争取了四年的优势,但长期的危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在那个应该让孩子充分舒展天性、发现自我、塑造品格的宝贵童年,如果只是为了“抢跑”而盲目地拼命学习,孩子怎么可能不压抑、不出问题呢?

  拒绝盲目抢跑

  那些父母真正应该做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放在焦虑的家长们身上同样贴切,在BBC纪录片《孩子的未来》中,为探讨下一代教育问题而走遍英美名校的英国明星大卫·巴蒂尔就曾感慨道,都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童年,都知道不该逼他们太紧。

  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为人父母以后,心态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你会本能地开始期待孩子被表扬,关切孩子的排名,甚至希望他们处处都胜过其他孩子,斩获第一。

  让孩子抢跑的心,是热切的,也是矛盾的。

  找到焦虑的出口,似乎太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屈从于焦虑,为了缓解焦虑,而让孩子替我们“受罪”。

  耶鲁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对养育孩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很值得大家借鉴。

  1、不要盲目抢跑

  不要将上培训班、升学、刷题及知识的灌输当成重点,在童年,一定要给孩子留有自由探索的成长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其内在的成长规律,一味强调抢跑与提前有害无益。尊重规律,相信孩子,有节制、有方法地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正如之前那几个实验所展现的那样,到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哪怕从未抢跑的孩子也会迎头赶上,因为刚巧到了对的时间。

  与之相比,“情绪管理”、“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高效合作”、“融入集体”等软性技能,才是家长们需要下功夫的,因为它们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石。

  2、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引导好于命令,协商胜过安排。当父母采用一种非常强硬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倾听他们的想法,孩子的某种天赋和可能性,就有可能被浪费。

  3、鸡娃不如鸡自己

  这是耶鲁教授的观点,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

  要主动从过度的育儿焦虑中跳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提升自己,而非强迫孩子。

  古往今来,真正培养出精英人才的,无不是自身也极其优秀,家风,是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言传身教的说服力胜过一切。

  与其早早地把孩子架上硝烟弥漫的赛道,还不如自己整装待发,冲在前头。

  当孩子看到父母拼搏向上、越战越勇的背影,又怎么可能不受感染、不全力以赴呢?

  参考资料来自精英说、爸爸真棒、浪潮工作室、蓝橡树、外滩教育等    鸡娃不如鸡自己! 

上一篇:名师点评2018中考作文:角度新颖表达真情实感是高分关键
下一篇:幼儿园禁教奥数拼音写字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