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美国人观鸟札记 记录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钟楼矗立,百年之间这里一直是观鸟爱好者眼中的胜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钟楼矗立,百年之间这里一直是观鸟爱好者眼中的胜地。

  摄影爱好者在华西坝拍鸟。

  摄影爱好者在华西坝拍鸟。

  戴珍的观鸟札记片断。朱磊供图

  戴珍的观鸟札记片断。朱磊供图

  2月13日,春寒料峭,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边,10多位摄影爱好者围坐岸边,屏气凝神。相机镜头中,一只翠鸟停在枝头梳理着羽毛,不经意间,它如子弹般入水,叼起一条小鱼飞走。几乎同时,一阵快门声音密集响起。这样的场景,不管对翠鸟还是周围学生来说都已经司空见惯。

  在成都观鸟会发布的成都10大观鸟推荐地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名列其中。

  鲜为人知的是,近100年前,就有一位先驱者在这里进行观鸟,并写下文章进行记录。这篇著述也成为成都地区的最早科学观鸟记录,成都因此被称为中国内地观鸟发源地之一。《成都鸟类名录》主要编纂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朱磊博士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首次展示了美国人珍·鲍尔德斯顿女士上世纪初的成都观鸟札记,其中记录了在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

  游隼:1928年9月至1929年4月,在校园钟楼上总能见到1只,它利用钟楼作为落脚点,捕食周围的鸽子。

  游隼:1928年9月至1929年4月,在校园钟楼上总能见到1只,它利用钟楼作为落脚点,捕食周围的鸽子。

  棕背伯劳:成都地区的常见留鸟。秋季常见到该种站在树顶鸣唱,有时可达半个小时之久,发出较为复杂多变的声音。它常在柳树上所寄生植物的茂密枝叶当中筑巢,幼鸟在5月上旬离巢出飞。棕背伯劳会捕食小型鸟类,一次我们曾见到1只伯劳从一棵低矮的雪松里飞出,走近查看才发现一只没有羽毛的小鸟被插在树枝上。

  棕背伯劳:成都地区的常见留鸟。秋季常见到该种站在树顶鸣唱,有时可达半个小时之久,发出较为复杂多变的声音。它常在柳树上所寄生植物的茂密枝叶当中筑巢,幼鸟在5月上旬离巢出飞。棕背伯劳会捕食小型鸟类,一次我们曾见到1只伯劳从一棵低矮的雪松里飞出,走近查看才发现一只没有羽毛的小鸟被插在树枝上。

  乌鸫:常见留鸟,经常能被观察到,更容易被听到。中国人说它能有40种不同的叫声。乌鸫还很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乌鸫:常见留鸟,经常能被观察到,更容易被听到。中国人说它能有40种不同的叫声。乌鸫还很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记录30年间的观察

  美国人写就观鸟开山之作

  1916年3月,同样在华西坝的钟楼下,第一次来到四川的美国人珍·鲍尔德斯顿女士,在这里展开她和鸟儿长达30余年的不解之缘。

  1919年,珍·鲍尔德斯顿女士与华西协合大学教授戴谦和先生结婚,并随夫姓取中文名为戴珍。此后,戴珍女士以位于华西坝校园内的家为中心,在方圆十余公里的区域内,仔细观察记录所见到的鸟类,并一直坚持到1949年离开成都为止。在戴珍女士的文章中,她详细记录了30年间所观察到103种鸟类的居留状况、出现时间、相对数量等信息。

  “在自然环境中,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依现代观鸟活动标准而论,戴珍女士所著此文应是我国观鸟著述的开山之作。”成都观鸟会理事沈尤表示,在戴珍女士之前,尽管也有学者发表过关于四川鸟类的零星报道,但均以采集鸟类标本为目的,其后续研究也多基于标本展开,长期科学系统的记录成都鸟类,戴珍女士应是首开先河。

  原标题:100年前美国人的观鸟札记曝光

上一篇:担心孩子上不了学 西安幼儿园家长凌晨3时排队报名
下一篇:幼儿园户外活动美篇(幼儿园户外活动美篇短句)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