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孙敬修爷爷的故事长大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昨天小朋友们刚刚度过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举办各种活动,但孩子们的生活仍然很丰富,“凯叔讲故事”等各类故事音频软件非常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其实在几十年前网络、手机甚至电视都还不发达的年代,听“小喇叭”广播就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故事爷爷孙敬修的声音也通过电波走进千家万户。孙敬修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讲了近70年故事,陪伴了几代人成长。

  

  1984年,孙敬修在给崇文区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讲故事。李晞/摄

  

  195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广播中,孙敬修正在播音室里讲故事。杜海振/摄

  

  1982年春节期间,孙敬修来到南苑公社为少年宫题字。 刘瑞聪/摄

  

  1979年3月,孙敬修在备课中。王宝琴/摄

  

  1979年2月,孙敬修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王宝琴/摄

  

  1963年,孙敬修同电影演员张良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节目。高宏/摄

  

  1984年3月27日,《北京日报》1版

  小学教师当上“故事大王”

  上世纪20年代,孙敬修成为汇文一小的一名教师。他发现,一些住校生每到周末无处可去。于是,每到周末他就主动来给学生们讲故事。他讲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有趣,学生大为欢迎。

  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电台邀请汇文一小播一个儿童文艺节目。由于没有经验,节目演完,还富余三分钟。电台工作人员急了:“这可怎么办?”带队的孙敬修灵机一动:“别着急!我讲个故事吧!”故事讲得出人意料的好。电台工作人员立刻邀请他每周来播讲一次故事。

  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孙敬修希望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就采取借喻的办法,给孩子们讲了个大鼻子象爱国的故事。

  这事没有引起敌人注意,于是孙敬修又在一次讲故事结尾时,加了一首影射敌人的《灭蝇歌》。这一次,日本监督听到了,恶狠狠地问孙敬修:“你这是什么意思?不许教这个!”

  孙敬修一怒之下,再不到电台讲故事了。过了几天,有个姓王的朋友找到他说:“你想想,在日本人统治下,你在电台里给小朋友讲中国故事,教唱中国歌,这能起多么大的作用!你不去讲了,小朋友该多失望啊!”

  说得对呀!于是孙敬修又设法改名“柳稚心”回到电台讲故事。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姓王的朋友原来是中共地下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孙敬修仍在汇文一小任教。195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广大听众的要求,特意请孙敬修到电台来,专门为小朋友讲故事。当时,已经50岁的孙敬修听到这个消息,欢喜得像个孩子。

  从此,孙敬修可以以一名人民播音员的身份来问候广大听众了。他在话筒前尽情地向小朋友宣讲真善美的故事,宣传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他也逐渐成为孩子们口中的“故事爷爷”“故事大王”。(1984年3月27日《北京日报》1版,《故事爷爷孙敬修》)

  

  1958年1月19日,《北京日报》2版

  “小喇叭”里讲《西游记》

  “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喇叭”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广播节目,1956年9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不少人现在还能回忆起,童年时每天守在收音机旁,等待“小喇叭”里“故事爷爷”孙敬修讲故事的情景。

  孙敬修是“小喇叭”节目中一个很有名的播讲人。节目中,他用形象生动、爱憎分明的语言讲述了“宝葫芦的秘密”“神笔马良”等上万个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孩子们学会分辨真善美和丑与恶。那时,不是所有人家都买得起收音机。每当“小喇叭”节目中孙敬修开始讲故事时,总会有一群孩子躲在街坊邻居的房檐下,竖着耳朵去“偷听”。

  每年寒暑假,电台几乎都必播由孙敬修讲的《西游记》,每天上午九点五分到九点三十五分播出,当天下午五点到五点半还会重播。(1958年1月19日《北京日报》2版,《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等待着全市的少年儿童》)

  孙敬修还经常直接走到孩子们中间,面对面地讲故事。1959年暑假,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的下午,北京市少年宫都有讲故事会,由孙敬修讲西游记。暑假期间还举行了两次形式新颖的化装讲故事会,由孙敬修讲林海雪原中的“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和“棒槌公公奇谈四方台”的故事。(1959年7月22日《北京日报》2版,《让小学生过好暑假 少年宫为小学生准备活动》)

  

  1979年5月31日,《北京日报》3版

  

  1982年6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不讲大道理只讲小故事

  为什么孙敬修讲故事如此吸引小朋友?本报曾报道,为了讲好故事,孙敬修家的灯每天总是亮到深夜,他每晚都在专心地研究,故事怎样讲才能让孩子们爱听。1982年6月14日本报1版刊文《一“挑”即改》中还讲过这样一件事:孙敬修常常在电台播送他的录音时,躲在一旁观看孩子们的反应,一旦孩子走了神,就从中找自己的毛病所在。

  孙敬修讲的故事之所以被孩子们喜欢,正是因为他注重孩子们的实际感受,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比如,他的口气、语速都是按照孩子的欣赏习惯,亲切生动,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孙敬修曾经多次通过《北京日报》和小朋友们交流,每次交流他都不讲大道理,而是讲小故事,把想说的话全都通过故事来呈现。

  1982年2月27日,北京市少年宫在全国政协礼堂专门举行了孙敬修从事儿童教育工作60周年的庆祝活动。活动中,孙敬修故事研究组宣布成立。(1982年2月28日《北京日报》2版,《祝贺孙敬修从事儿童教育六十年》)

  大家都觉得,孙敬修熟悉孩子们的语言,了解孩子们的情趣和心理,创造了儿童喜闻乐见、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特点的讲故事风格,所以才能成为讲儿童故事的专家。

  

  1980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这份高兴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呀!”

  晚年的孙敬修依然非常忙碌。当时,北京的校外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高龄的孙敬修不遗余力地支持这些校外教育活动,而教育越来越受社会重视,也让孙敬修有机会能发挥余热,继续实现着自我价值。

  孙敬修退休后的工作有时比退休前还忙。他一周内到少年宫、少年之家、工厂、幼儿园和街道的校外活动站去作报告和讲故事有五次之多。另外,到他家的来访者也络绎不绝。有人请他去作报告、谈经验,有人请他去讲故事,还有人请他写文章。最多时,一个月内来访者达一百多人次,多时一天就来二三十人。

  孙敬修为此也有了幸福的苦恼。已年近八旬的他非常希望把自己五六十年教学和讲故事的经验教训写成书,但苦于时间太少。孙敬修恳切地希望大家多给他一点时间,以完成他的创作计划。(1980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2版,《孙敬修的苦恼和希望》)

  人们对故事爷爷的热情一直未减。1984年,记者到孙敬修家采访时,他家日历上几乎每天都画着圈,有些天还画了好几个圈,全是参加各种活动的提醒。数数1984年1月份的圈,大大小小一共19个。一年中,这位80多岁的老人还接待来访721人次。来信就更多了,一年大约可收到千余件。有一天,他在助手的帮助下,发走70封回信。甚至,当收到遇到难心事想不通的读者来信时,他还直接邀请对方上门,耐心开导,直到孩子展露笑颜。

  虽然仍是忙碌得少有空闲,但当孙敬修看见自己讲的故事被孩子们喜欢,自己写的信点燃了孩子们心灵的火花时,也就释然了。他说:“这份高兴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呀!”

  

  2005年11月3日,《北京日报》6版

  

  2012年5月21日,《北京日报》6版

  79岁高龄光荣入党

  孙敬修饱受旧社会的苦难,对新中国、对党的感情很深,他曾6次写入党申请书,但总觉得自己不够格,没有交上去。1980年他79岁时,第七次写了入党申请书,交给基层党组织。当年12月,孙敬修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也就在这一年,孙敬修又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

  孙敬修当选人民代表后,激动地说:“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一定要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好好地为党为群众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儿童教育事业。”

  党和人民的信任,使孙敬修老当益壮。他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接待来访和外出参加活动的同时,抓紧时间整理自己教育儿童的经验和说过的故事。1980年到1983年,他在助手的协助下出版了四本书,1984年又出版了《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1982年和1983年,孙敬修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电台节目不断,各种邀请不断,还出版多本图书,如果你以为孙敬修会因此收入不菲,那就错了。晚年的孙敬修生活依旧不富裕,到上世纪70年代时,他的工资只有80多元,不仅要维持家里的生活,还要支付大量的邮费。因为他对全国各地给他的来信,几乎每信必回。

  孙敬修平日里生活非常俭朴,一次电视台准备录制一期关于他的节目,结果发现他的毛衣、毛背心都是破的,别人赶紧出去给他买了一件毛衣。正是靠着这样的节俭,他省下一笔钱来专门为儿童设奖。

  1988年6月4日,北京市少年宫小礼堂里举行了一个不寻常的颁奖仪式,16名小故事员手捧奖杯,站在奖台上,这是他们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拿出1万元设立的“孙敬修杯”儿童故事比赛奖。这1万元,是老人当时的全部积蓄。

  1990年3月5日,89岁的孙敬修与世长辞。但他讲的那些故事,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童年美好记忆。

  2005年11月,孙敬修铜像在北京丁香胡同小学(原汇文一小)揭幕。

  2009年5月25日,3217件孙敬修档案资料入藏北京市档案馆。这些资料涵盖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有关孙敬修的录音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2009年5月26日《北京日报》8版,《故事爷爷孙敬修资料入藏档案馆》)2012年5月,市档案馆在北京市少年宫举办《故事爷爷孙敬修》展览,孙敬修讲故事的情景通过150余件档案实物以及MP3等形式再现。(2012年5月21日《北京日报》6版,《少年宫里再现“故事爷爷”讲故事》)

  直到现在,以孙敬修名字命名的各类讲故事大赛、语言大赛仍在举办。

  当年听孙敬修讲故事的小朋友,如今早已当上爸爸、妈妈,有的已是爷爷、奶奶了,但“故事爷爷”的故事仍在孩子们中间继续流传。

  (原题:听着孙敬修爷爷的故事长大)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侯莎莎 制图:焦剑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社

  流程编辑:u03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上一篇:我市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出炉
下一篇:网易互动娱乐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