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书写《成都故事》的成都人
退休职工、学生、农民、保安、外卖小哥、待业青年……
那些书写《成都故事》的成都人
由成都市文化馆主办的《成都故事》公益期刊诞生已经10年,相当一部分作者就是从市文化馆的文学班成长起来的普通市民。
据了解,成都市文化馆的文学班自2015年开班以来,已经招收了300多名学员,其中有退休职工、学生、农民、保安、外卖小哥、待业青年……他们在这里免费学习文学写作,他们的作品也从《成都故事》起步,走向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有的学员甚至还出了自己的书。
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成都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搬离之后,常常回望过去的时光,心中仍然对那个地方充满好奇。曾经的日子里,快乐也罢,忧愁也好,都是那么记忆犹新。”
……
这些文字,均出自成都市文化馆开办的文学班里的学员,555电影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不同,经历不同。
55岁的学员李柯漂没读过大学,他的写作生涯是从在制衣厂打工开始的。“打工的10年间,有空闲的时候就开始写作投稿,那时候大多写的是故土情的文章,经常被刊登,就激励我一直写了下去。”李柯漂坦言虽然自己没上过大学,但是文学给他带来的快乐是无穷的,他说:“我会再整理打磨当年打工期间写的文稿,争取把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故事呈现给大家看。”
在文学班里,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在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成都,记录时代。
成都与《成都故事》
在成都,文化生活总是丰富多彩。2012年,由成都市文化馆主办的《成都故事》公益期刊诞生,内容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致力于寻找城市基因、传递城市温度、表达天府文化。办刊近10年来,聚集了蒋蓝、岱峻、袁定基、马恒健、李贵平、杨力、姚锡伦等一大批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以及凌仕江、陈乾坤等新兴作家、诗人。先后登载了《蜀地廊桥的古典之美》《李家大院与花楸茶》《跟着杜甫逛草堂》《四圣祠街:“小”建筑里的大历史》《春天里》等深入反映成都历史人文和当代生活美学的优质文稿,深受市民喜爱。去年,《成都故事》还入选第四届全国文化馆期刊2021年度期刊。
“人落座后,茶园工作人员一手端茶杯,一手提水瓶就过来了。数人头,放茶杯,冲茶,放水瓶,收钱,一气呵成。在文殊院喝茶自是与别处不同。感觉半边身子在墙外,半边身子依然还在红墙内。时间里的一切,这一刻恍惚都相融在这一杯茶里了,而茶杯里飘出的香气,也似乎都染了佛性。”
这是彭卫锋在她的作品《文殊院》里描写成都人的故事,在她看来成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很深很厚的城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也很有特色。
取材于成都,展示的也是成都,《成都故事》也成为走近成都、发现成都、触摸成都、了解成都的重要窗口。
文学班里续文缘
据了解,《成都故事》一直免费投放在文旅大巴、文旅景点、主题客栈等公共场所,供游客及市民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因此《成都故事》还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忠实读者,也带火了市文化馆的文学班。
“文学班里老老少少,什么年龄的人都有。”《成都故事》主编凌仕江也是文学班的老师,他介绍市文化馆的文学课都是免费的,大家只需要在成都市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上报名就有机会参加。
凌仕江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在快餐店打工的女生,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开始在文学班里上课,风雨无阻地上了1年多。“现在她又回老家去复读参加高考了,她觉得文字让她重拾了信心,她还要为自己的未来再搏一搏!”
凌仕江介绍道,除了定期开课的文学班,现在成都市文化馆还会举办文学沙龙,邀请文学名家和学员参加改稿会。在大家相互交流创作灵感的同时,帮助学员梳理写作的困惑和瓶颈,深挖作品的独特性和不足之处。
记者手记
近年,大众写作成了热潮。文学爱好者们码字织梦,在探索中坚持着自己的“奇幻之旅”。
据了解,为了给成都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成都市文化馆除了开设文学班,还开设了养生武舞、钢琴、书法、工笔画、声乐等艺术课程,而且全部免费。正如成都市文化馆馆长李汨所说,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能,成都市文化馆将以全民艺术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以美育为引领,开拓创新,通过多元艺术培训课程,提升市民艺术领悟力和审美鉴赏力。“未来,我馆将进一步探索与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助力构筑‘全方位、多形式、广覆盖’的全民艺术普及体系。”
正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柯漂已经是《成都故事》的“常客”作家,而他的作品早已刊登到《辽宁青年》《天赐》《广东日报》《南方文学》《三月三》等省内外刊物上。
“要多读书、读好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蒋蓝,很欣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学,爱好文学。他鼓励大家创作,希望大家利用好身边的公共文化资源去学习、充实自己,在信息洪流冲击的时代,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爱好就是创作的热情和动力,热爱文学的朋友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惊喜出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余力 刘鲁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