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几乎寻遍南京红色印迹,这所高校创纪录!
主播君的话
前不久,一群南京晓庄学院青年学子在40天时间里实地寻访了南京100处红色印迹,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了100期专题微信、结合所学专业制作了一张南京红色印迹地图、结集出了一本红色文集。从定方向,到走实地,从所见所闻,到感悟收获,他们的故事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分享!
从3月1日至7月1日
100处南京红色印迹
100期党史专题微信
一张红色印迹地图
一本红色印迹书籍
1500余人次寻访
动画片超过100万阅读量
这是南京晓庄学院青年学子
开展红色实践调研的一段故事
他们
用自己的脚步开启党史学习之旅
用所见所闻所悟将先烈事迹铭记
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群像。
故事从一场热烈讨论开始……
2月21日,寒假结束返校第一天,一场热烈讨论在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进行。围绕如何结合建党百年主题与地理专业特色开展工作,学院部分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从上午9点一直讨论到下午5点,初步形成了征文、朗诵、实地走访、寻访人物、制作APP、制作青春足迹地图等14个方面的建议。
“南京红色资源有哪些?”一位教师的随口一问,令在场学生几乎面面相觑。除了雨花台、梅园新村、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知晓度大的一些红色地标外,对其他知之甚少,而南京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便留存了大量的红色遗迹。
学习党史,青年学子要身边红色历史开始,更要走出去,实地感悟先辈事迹。方向找到了,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段海宝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专业特色,做好品牌创建。通过走访实践,挖掘了解红色印迹背后的革命故事,让学生切身受教、受益。”
讨论会后不久,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学红史、寻红迹”实践调研团正式宣布成立。
在南京九龙桥牺牲的中共南京市委烈士群像。
40天时间,他们实地走访100处南京红色印迹!
100处红色印迹,是团队从南京已经公布的164处红色印迹中精心比较、挑选出来的。
红色印迹的特征是什么?范围如何界定?南京是否存有那么多的红色印迹?最初,团队带着疑问,围绕红色印迹提出了很多问题。
“南京作为民国时期首都,见证了近代史上诸多重要时刻,而且曾经有那么多革命先辈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甚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关于他们的红色印迹肯定超过100处了。”经过一番讨论,团队统一意见,并开始付诸行动,搜集、挑选红色印迹。
在选定红色印迹的最初一周里,每天忙碌到深夜凌晨2点,是团队几位主要成员的常态。这是一项繁冗而精细的工作,“100个红色印迹要具有一定知名度、代表性,要兼具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而且在地理空间分布上还要尽可能方便团队寻访调研。”团队指导教师陈自来说。
2月26日,100个红色印迹初步选定,并开始着手搜集资料素材,与微信制作同期开展,拟定系统而现实的寻访计划。
调研团寻访方山烈士公墓。
4月1日,团队40余位青年党员、团员代表在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小雷的带领下,开启了线下走访祭扫的第一站——方山烈士公墓。
方山烈士公墓距离南京晓庄学院仅仅1.5公里,步行20分钟即可抵达。但是,对于很多晓庄学院学子而言,他们并不知道在离学校这么近的地方还有一处烈士公墓。
方山海拔仅100米,在当地人口中至今还流传着秦始皇挥鞭于此的传说。而今,在方山东南山腰草木掩映中,坐落着一座简陋而肃穆的公墓。公墓林荫环绕,墓石斑驳,黑石漫地,长眠着马金牛、郑德胜两位烈士。7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两位烈士均牺牲于抗日战斗中,马金牛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
细雨迷濛中,团队成员韩婧柔用准备好的毛巾,特意清理了烈士墓碑上的尘土。“两位先烈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是对我们当代青年最好的党史教育。”韩婧柔说。
方山烈士公墓英烈故事
马金牛,1924年出生于贫苦农家。1938年初夏,新四军东进茅山,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来到丹阳,马金牛参加了新四军。不久,他动员了20多个少年入伍,成立了“小鬼班”。
1941年11月一次战斗中,为掩护上级机关突围,“小鬼班”坚守戴家桥阵地,打垮了十多倍于己的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战斗结束后,“小鬼班”和马金牛名扬江南战场,他们的英勇事迹上了《火线报》,新四军战士还编了一首歌谣赞颂马金牛:“小英雄,马金牛,带领小鬼班,死守戴家桥,狠揍鬼子威名传!”
1942年4月,马金牛和“小鬼班”战士加入了江宁县警卫连。1943年8月拂晓,方山附近的武家庄宿营地被前来扫荡的日伪军包围。马金牛率先发现敌情,随即率“小鬼班”向外猛冲。在追击中,马金牛腹部中弹,他忍痛继续作战,又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马金牛被葬于方山南坡,墓碑上镌刻着“民族英雄马金牛之墓”9个大字,以纪念这位19岁就牺牲的抗日英雄。
郑德胜烈士曾任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下属的方山区区大队的副大队长。1944年底,郑德胜率部到方山附近执行抗日任务,1945年元旦,宿营地遭到了日伪军的偷袭。为了掩护战友突围,郑德胜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郑德胜牺牲后,与马金牛一样,也安葬于方山,长眠于这片他们用生命守卫的热土上。
1977年3月,南京市江宁县革命委员会为纪念两位烈士修建公墓。
调研团寻访南京工运纪念馆。
团队成员林恩成是在实地走访中才了解到南京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所在位置的。
1927年12月4日,中共南京市委在当地浦镇附近的小山上,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共出席代表25人。会议确定把武装暴动作为当时工作重点,并选举出13名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其中,史砚芬兼任团市委书记。
因为地处偏远,加之年久失修,当年的中共南京一大会址早已踪迹难寻,所在地成了一片建筑工地,围着蓝色隔板。透过隔板缝隙,团队努力搜索着90多年前的痕迹。
距离中共南京一大会址不远的地方,则是南京工运纪念馆所在地。这是一幢始建于清末民初的青砖小瓦民居式建筑,原为浴室。
就在这里,中华工会、南京市第一个党支部均在此成立。1923年,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来此开展工人运动,组织指挥了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有力声援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来此寻访时,团队遇到了一位有着5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作为临时向导,为团队详细介绍了关于工运纪念馆的峥嵘往事。林恩成说,从老人身上和言谈中散发而出的那份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和荣耀,令他感触颇深,也更加坚定着他入党的决心。
南京工运纪念馆革命故事
浴堂街34号,位于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是一座普通的民居。1923年2月,农历春节临近,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在此,领导工人声援和呼应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
1922年秋,中共南京市第一个党小组——浦口党小组在这里成立。1923年2月,王荷波在这里召开两浦地区党员、工会骨干紧急会议,介绍了反动军警破坏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的暴行及京汉铁路总的情况,决定组织浦口港务处和浦镇机厂铁路工人罢工,向路局提出加薪、增加假期等八项要求,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罢工斗争。
2月8日凌晨,港务处“澄平”“陵通”两艘过江轮渡首先罢工。正午,机务处全体工人罢工。夜里,王荷波派人前往浦口机务段,将一辆机车开到总道叉跟前,歪倒在那里,堵死机车出库的通道,整个津浦铁路南线基本瘫痪。
罢工斗争惊动了江苏督军齐燮元,他派士兵前往浦镇镇压。王荷波、王振翼指挥千余名铁路工人聚集在工会周围准备还击。被逼之下,反动派只能徒手进指挥部谈判。王荷波的部分建议得到了支持,为避免罢工群众流血牺牲,他果断做出复工的决定。至此,震惊全国的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正式结束。
这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京工人第一次罢工,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气焰,给予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声援和呼应。
从方山烈士公墓到南京工运纪念馆,从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在从4月到5月的40天时间里,环境科学学院组织动员了全院四个年级30多个团支部,共1500余人次参与实地走访,去切身体会感悟革命先辈一寸山河一寸热血的红色信仰。
实地走访期间
一处处红色印迹
给晓庄学院青年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让更多身边的青年受教、受益
他们
制作微信、合成地图、编辑文集
将收获加以分享
1927年,在中共南京地委书记谢文锦直接领导下,有200多个基层工会参加的南京工人代表大会在明远楼召开,并宣布南京市总工会成立。
100期专题微信,100万阅读量!
在走访100处红色印迹的基础上,晓庄学院青年学子寻找更多的途径渠道来加深收获、分享收获。以100处红色印迹为基础制作的100期党史专题微信便是其中之一。
3月1日,环境科学学院公众号“青春环科”正式推送了“‘晓’说党史,‘环’说红迹”第一期微信。第一期微信有些“特殊”,它并没有选取既定的南京本地红色故事,而是将镜头瞄向了上海兴业路76号、嘉兴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100期的首期内容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为主,再合适不过,也是我们制作100期党史专题微信的初心所在。”段海宝说。
100期序幕由此拉开!
3月2日第二期,“青春环科”推送南京工运纪念馆,3月3日第三期,“青春环科”推送中共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驻地遗址,3月4日第四期,“青春环科”推送大纱帽巷10号……
有了实地走访的直观印象,再通过一篇篇文字、一段段讲述,一个个先辈人物、一桩桩革命往事鲜活地呈现在青年学子面前。
环境科学学院学生翟悦桦参与了实地走访,并在团队里负责文字审稿工作,从一篇篇递交上来的初稿中,她负责审核革命史实、校对文字信息、删减冗余文字,将每篇文字稿最后校订在1500字左右,并通过权威查证确保史实无误。
翟悦桦说,审稿是整个栏目制作至为关键的一环。一篇稿件往往要经过2个小时的认真打磨,再经过1.5个小时的最终审核才能最终定稿。“在一些缺少革命故事的红色遗址中,我们会链接相关革命人物的故事,以丰富稿件,令大家印象深刻。”
通过查询、校对一些革命先辈故事,原来陌生、模糊而又遥远的革命先辈在翟悦桦眼前、心间逐渐鲜活、清晰起来。“原来他们身上有着那么英勇、壮烈的选择与牺牲,那么伟大而深厚的家国情怀。”翟悦桦被深深震撼到了。
大纱帽巷今状。
实地走访中,大纱帽巷10号便是令团队青年学子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这里曾是中共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联络点之一,也是中共南京党组织第一次遭到大破坏的地方。而今,大纱帽巷10号已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改造中拆除,原址处已建成民居。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据统计,从1927年至1934年间,中共南京党组织曾遭受8次重大破坏,8次在险恶的百色恐怖中心艰难重建。其中,有6任党组织负责人壮烈牺牲。
大纱帽巷10号革命往事
1923年12月,中共南京地委成立。把大纱帽巷10号作为联络点之一。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开始“清党反共”行动。4 月10日,约10 万群众参加肃清反革命派大会,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种种罪行。正当群众请愿之际,反动派突然开枪,当场打死请愿群众数十人,伤者无数。
当晚11时,中共南京地委在大纱帽巷10 号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凌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队约50人的国民党反动派便衣冲进巷内的10号房屋,逮捕了正在开会的侯绍裘、谢文锦、张应春、刘重民、许金元、文化震、陈君起、钟天樾、梁永、谢曦等10位中共党员,仅刘少猷越墙脱险。
狱中,谢文锦、侯绍裘等10人被施以酷刑,但始终宁死不屈。蒋介石以“江苏省主席”为诱饵,招降侯绍裘,侯绍裘仍咬紧牙关,不透露任何信息。3天之后,蒋介石下发密令,将侯绍裘等10人全部杀害。烈士们的遗体被运到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上,投进了秦淮河。这就是震惊的“四一〇”反革命事件。
“四一〇”反革命事件是中共南京党组织第一次遭到大破坏。1926年8月开始主持南京党组织工作的谢文锦,成为南京党史上第一位牺牲的市级党组织负责人。
在团队“草台班子”的坚持下,从3月1日之后,主要聚焦南京地方红色印迹的100期党史专题微信陆续推出。7月1日,在建党百年华诞这一天,“青春环科”推出第100期渡江胜利纪念馆。
调研团寻访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实地走访过程中,在特定节日时刻,团队还结合具体时间推送特定主题微信。例如,3月8日国际妇女节,微信推送第8期东王三烈士墓,讲述晓庄师范女英雄姚爱兰的革命故事;3月15日,在晓庄学院校庆日,由校友讲述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4月4日清明节,由学院党委书记段海宝讲述雨花台烈士陵园;5月4日青年节,由校团委书记邓琦讲述14岁共青团员何仿采风《茉莉花》的故事……
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往事
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京市晓庄行知路1号行知园内,毗邻陶行知先生墓。这座纪念碑,始立于1951年,是为纪念1930年被国民党杀害的晓庄师范10名中共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而建。
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1928 年夏,晓庄师范建立了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声援工人罢工的示威游行等革命活动。由于晓庄师范进步师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使得国民党反动政府极端仇视。
1930年4月7日,晓庄师范被国民党停办。陶行知立即起草《护校宣言》, 写到:“晓庄的门可封,嘴不可封,笔不可封,爱人类和中华民族的心不可封”。
4月12日,晓庄师范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强行解散,陶行知被通缉,流亡海外。一些进步师生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和屠杀,石俊、叶刚、谢纬棨、郭风韶、袁咨桐、姚爱兰、沈云楼、胡尚志、汤藻、马名驹等十位革命先烈,就是晓庄师生的杰出代表。
十位晓庄英烈牺牲时,年龄最大的石俊时任中共晓庄师范党支部书记,牺牲时年仅23岁,而最小的袁咨桐时任晓庄师范团支部书记,牺牲时年仅16岁,他也是雨花台最年轻的烈士。
在“‘晓’说党史,‘环’说红迹”主题微信制作、推送过程中,共有晓庄学院各部门46位党员老师、54位青年学子参与音频录制,迄今在校内外已有超过100万阅读量。
一张红色印迹地图!一本红色印迹书籍!
这是一张涵盖南京100处红色印迹的“地图”。左边是从1到100排列着100个红色地名,右边是一幅覆盖了南京市11个区的简图,图上插着100面红色小旗,对应着100处红色印迹。
翟悦桦说,团队从走访伊始就要求结合所在院系地理专业特色,对所有红色印迹的经纬度进行精准标注,并在南京地图上进行明确标注,最终形成一张红色印迹的地理分布图。
这张地图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南京100处红色印迹的位置。在王小雷看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是他们现阶段和接下来开发课程、开展教学的一个思路和方向,这次寻访红色印迹便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为了让更多晓庄学院学子和校外青年能从这次调研走访中分享收获,团队计划将100处红色印迹的音频、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整理做成一个二维码,并分享到网上,只要扫码就能打开并关注到任何一处红色印迹,聆听、阅读关于其背后的革命故事。
不仅于此,团队还专门将南京100处红色印迹编辑成册、印刷成《南京红色印迹100例》文集,全书8万余字,作为实践成果深化收获并分享给身边的人,引导他们能够按图寻迹,去走一走自己希望去感悟的先辈战斗过的地方。
到这里
关于晓庄学院学子走访100处红色印迹的故事
结束了
他们有收获、有感悟、有思考
但更多
是对革命先辈加深的敬仰
和建党百年来所走过之路
所深深的青春敬礼!
— End —
此为本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李川
编辑|李川 统筹 | 陈凤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专升大专选择专业的一些建议
下一篇:2023内蒙古专升本报考指南——赤峰学院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