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优质教学设计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诫子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听录音,熟读全文,读出对偶句的节奏美、对称美、韵律美美。(重点)

  2. 参考注释,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示PPT2):

  同学们,诸葛亮是大家最熟悉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学、勤勉、品德,实现了历代绝大多数文人渴望实现却无法实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成为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文人把他当作心中的超级偶像,对其推崇备至,誉其为“千古第一相”。他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全国多处地方建有“武侯祠”,以示纪念。

  诸葛亮不仅是千古第一相,还是一位重言传身教的中国好爸爸。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54岁的诸葛亮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了一封《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86个字,却微言大义,字字珠玑。殷殷之情、谆谆教诲尽在其中,不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也是历代学子修身治学的箴言警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诫子书》。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诫子书”及作者“诸葛亮”,注意“诫”的写法(板书课题、作者)。

  二、 诵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明确:用于句首,表示发端的助词“夫”,读fú。而在现代汉语里一般读fū;“遂”与“逐”的区别。

  (2)课文自读两遍。

  2.倾听范读,反复诵读。

  (1)播放录音(示PPT3)。

  (2)请学生对比自读和录音。

  答案预设:录音能让我们感受到节奏之美,韵律之美,给人抑扬顿挫之感(板书节奏之美、韵律之美、抑扬顿挫)。

  师追问:为什么本文就能读出这些美感呢(从本文句子形式特征和作者朗读技巧两个角度来回答)?

  答案预设:文章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朗读者在朗读时注意了划分节奏,把握好了重音。大声朗读就能读出美感(板书“句式整齐、划分节奏”)。

  师追问:文中有哪些句子是对偶句呢?

  答案预设:示PPT4。

  (3)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倾听时注意朗诵者朗读时句子节奏的划分。然后小组内诵读课文,每人读一遍。相互纠正,读出正确的节奏感。

  (学生诵读,教师巡视,进行适当的点拨。)

  (4)提高难度,去标点,明句读,划节奏(示PPT5)。学生先自行明句读,划节奏,再指名,明句读,划节奏。

  三、疏通文意:

  1.学生独立参考注释,翻译全文。画出不能翻译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不能翻译的语句。小组内仍不能翻译的句子,借助《古汉语词典》完成。

  (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时,教师巡视,可以对小组中有争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及时发现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完成对PPT6、PPT7、PPT8词句的翻译(示PPT6、PPT7、PPT8)。

  4.不参考注释,独立将原文翻译一遍。

  5.带着对文意的理解,齐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疏通文意,为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节奏之美

  句式整齐

  韵律之美

  划分节奏

  抑扬顿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围绕“静”理解读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殷殷之情(重点)。

  2.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语句,积累警句,励志修身(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探讨“静”与“学”的关系:

  师问:文中除了“以”“不”“非”这些虚词之外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答案预设:“学”。看来诸葛亮非常重视儿子的学习(示PPT2)。

  师问:大家扣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再结合上下文,说说“学”“静”“才”“志”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示PPT2)。

  (关于静和志的先后顺序,应让学生结合上文的“非淡泊无以明志”分析)

  答案预设:想要有才华、才干需要学习,想要学习需要明确坚定的志向,想要明确坚定志向需要宁静专一。

  板书:静—→志—→学—→才

  二、 探讨“静”与“修身”的关系:

  师问: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说说看,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想要学有所成,增长才干,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案预设:静。

  师问:请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小组内讨论对“静”内涵的理解(示PPT3)。

  答案预设:“静”就是课堂听讲时排除杂念,心无旁骛,专注的听老师的讲解;“静”就是作业时专心致志,不想着玩手机,不想着看电视,注意力集中于作业上;“静”就是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师追问:看来“静”对于学习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啊!那么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要“静”的目的仅仅是学有所成,增长才干吗?还有什么目的?

  答案预设:不是。目的还有让儿子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师追问: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一句上?

  答案预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师追问:为什么“静”就能提高自身的修养?“俭”就能培养品德呢?小组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示PPT4)。

  答案预设:“静”,内心安静,平静,才能心无杂念,心无旁骛,才能做一个志虑忠纯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单纯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修养很高的人;“静”,也才能反思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日三省吾身”,才能及时纠错,尽善尽美,成为一个道德修养高的人。

  “俭”,如果说“静”是对精神世界而言的,是向内的,“俭”就是对物质世界而言的,是向外的,可以算是“静”的另一种形式。“俭”,就是清心寡欲,就是拒绝物质的诱惑,无欲则刚,不会玩物丧志,不会受制于人,自然也就养成了高尚的品德。

  板书:静(俭)—→修身、养德

  三、探讨《诫子书》的写作目的。

  师问:刚刚我们探讨了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要“静”的目的是要学有所成,是要修身养德。那文中诸葛亮有没有哪句话直接谈到谈到让儿子“静”的终极目标呢?

  答案预设:“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远”。

  板书:致远

  师追问:你认为诸葛亮所说的“致远”的内涵具体又是什么?能否从从下文找一词?

  答案预设:“接世”,为世所用,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板书:接世

  师追问:成为德才兼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什么人?文中有没有一个词?

  答案预设:君子(示PPT5)。

  板书:君子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晚年给自己年幼的儿子写下这篇家书的目的是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尽管诸葛亮在儿子8岁那年就去世了,没能陪儿子长大,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却陪伴了他儿子的一生。本文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劝勉,当然也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四、课堂小结(示PPT6):

  “静”,不仅对“学习”有意义,对修身养德也有意义,所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永远都不过时,永远都有现实意义,永远是中国人的格言警句。希望同学们也能以此它们座右铭,并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贡献的君子。

  四、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志—→学—→才

  静 韩国剧 致远(接世的君子)

  (俭) 修身、养德

  《诫子书》优质教学设计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高考分数线公布: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03分
下一篇:中国规模最大的飞行学院,拥有5个机场,被称为“飞行员的摇篮”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