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国家线出炉,最高线367分,农学类考生或是最大赢家?
2022考研分数公布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网上不少考生都在晒自己400+的高分,另一部分没晒的考生大概分数不是很理想,本以为400的成绩今年稳稳进复试,可不到国家线出来那一刻还真不好说。
笔试成绩出来后,很多人发现今年的高分考生不少,因此有人预测今年的国家线会上涨,不过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国家线可不是那么容易涨的,历年上涨1、2分都会被热议很久,可等到2022国家线真的公布,即便有心理准备的考生也被吓了一跳。
考研党的考研理由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学业的需要,有的是为了就业后能有更高的收入,不论是哪一种,上岸都是考研党共同的追求,然而院校排名不论,要是国家线都没过,距离上岸可是遥遥无期的。
今年的考研人数突破450万大关,虽然各大院校也都在进行扩招,但显然容纳不下如此多的考生,国家线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今年上涨的幅度实属令人惊讶,大部分专业都有所上涨,而且不是一份两分的长,是十几分的大涨。
被调侃为考研天花板分数线的文学专业,曾经的国家线已经高达355分,这个分数已经让不少考研党望而生畏了,今年却依然大涨了12分,国家线367,即便是B区英语也要考到53分以上。
而在众多专业中文学的分数线虽然是最高的,涨幅却不是最大的,不少专业都涨了15分之多,比如说哲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哲学就是冷门专业,很多学生以为考研的难度也不高,往年哲学的国家线也一直是300以下,而今年却突破三百大关,A区国家线314分,这让有些想跨考哲学当老师的考研党也开始犹豫了。
除了哲学以外,艺术学和体育学也是怒涨15分的专业,艺术学国家线361成为仅次于文学的存在,有不少网友差点被卷哭了,直言你猜我为啥当初要学艺术?虽然不是所有艺术生都学习不好,但艺术生需要分精力在文化和专业课上,自然难度不小,而且艺术学专业也是压分比较严重的一个专业,成绩,专业,运气缺少一个可能都无缘上岸。
当然今年也有部分专业国家线没有上涨,比如农学和军事与去年的国家线持平,抛开军事不提,农学一直是国家照顾性专业,近两年来考研竞争压力大,很多考研导师也都建议考生可以另辟蹊径报考农学,今年分数线未变也让学生猜测农学类考生今年或是最大赢家?
其实也不尽然,随着考研的热度居高不下,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考研辅导机构帮学生规划报考,而考研党自己也会考量报考哪个专业的上岸几率大,这就导致今年虽然很多农学考生过了国家线,但专业位次却排出很远,更有农学考生直言过了国家线一百多分都进不了复试,可见农学专业也十分内卷。
更有一位山东的考生查完国家线后崩溃的表示,自己院校专业排第一,可是没够国家线,这个情况也是不常见,但没过线调剂也无济于事,只能来年再战了。
国家线一经公布,前段时间为自己考了400分而欢呼的考生也的开始思考进入复试的可能性了,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多,今年的报录比可能破4,四百多万的考研大军估计有三百多会落选,据说河北一高校怕国家线公布后学生接受不了,连窗户都做了特殊处理,只能开个锐角来透气,显然这是学校在防患于未然,但学生再难过也无济于事,还是思考下一步如何走。
有望进复试的学生自然是得好好准备,复试的淘汰率也不低,先搜集好导师的资料,把可能提问的问题准备充分是眼下最重要的;而第一志愿基本落空的考生则要抓紧选调剂,调剂时一味的瞄准双非或者冷门院校也不保险,还是要根据录取人数和自己的成绩来做估算;而今年没过线的考生也不要放弃希望,可以准备接下来的公务员省考,如果考公上岸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发展。
至于还想来年再战的考生也要开始做备考复习计划了,有了今年的前车之鉴,对于明年的考研形式也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复习的把握还是尽早走其他的道路,最后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今年的考研国家线呢?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