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团”入黔记」系列报道之三|任昂:种好珍稀野生菌特色“单品” 延长精深加工
编者按:
2021年1月,中组部、团中央组建“食用菌博士团”一行5人入黔,创新开展为期两年的“组团式”帮扶,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送来了一行特别的“筑梦者”。
把初心镌刻在贵州山野里,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作为选派贵州第21批博士服务团中的其中五名成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别来自北京、南京、广州的邵建成、张瑞颖、任昂、马林、徐学峰5人团积极响应号召,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自身专长,全身心投入贵州食用菌产业中,为推动贵州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2021年5月11日,任昂到贵州宏臻菌业了解黑牛肝菌工厂化生产情况,对接黑牛肝菌产品开发相关情况。
出国还是西进?
2021年元旦前夕,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优质栽培生理岗位团队核心成员、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任昂接到组织征求挂职贵州的意见电话。他面临了一次新的重要选择。
为了出国深造,他已经准备了3年。眼看就要出国的节骨眼,却让他犯了难。放下电话,任昂抱起3岁的女儿:“宝贝,爸爸要去帮贵州的农民伯伯种蘑菇,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收到出发通知,任昂还未来得及收拾行囊,便带着电脑和公文包坐上了来黔的航班。
对于贵州,任昂并不陌生。近年来,贵山食用菌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考察和指导。其中,麻江作为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县,得到该校大力支持。2017年,任昂也曾多次来到麻江县指导产业发展。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短短4年时间,贵州食用菌从当初几乎“少人识少人种”的“白手起家”到如今跻身全国食用菌产业第一梯队,贵州食用菌产业已经步入了另一个新阶段。
“这意味着,以往很多经验,我们不能复制,以往没有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以贵州的实际,来做全国领先的探索。”任昂感慨,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不辞辛苦入山林。任昂同队员们俯得下身子,深入一线,迅速针对全省食用菌产业建设情况与存在问题,开展了调研摸排工作。同生产、共劳动,为农业生产“把脉问诊”,在田间地头书写科研论文,知行合一,彰显“智慧”担当。
短短6个月,任昂和战友们前后深入走访调研全省35个食用菌重点县市,深入100多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菇棚。
2021年5月10日,任昂在安龙县调研香菇生产和销售情况,与当地菇农了解香菇收购价格和精选分级实际情况。
“那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在山里的基地上做调研。这段时间博士团和贵州政府、科研部门、企业部门的同志们,还有我们的菇农一道,前前后后跑遍了所有食用菌主要建设区,前期调研工作一定得扎实,这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任昂说,刚来半年不到,队员们就黑了几个度。
找路子,破难题。为了尽快转化角色,熟悉贵州,并真正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发挥农业科技人的优势作用,各个成员在调研中各尽所能。
在调研过程中,任昂发现印江县有古尼虫草野生菌资源,但过去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也没人收购,价值高的山间宝贝激发不出经济效益。
“贵州居然有虫草,非常难得!这么好的珍惜野生菌单品,不能白白浪费了。”作为野生菌保育专家,任昂发挥专业所长,立即联动当地农林部门,在全县古尼虫草生长区进行勘察界定范围,并划出保育区,开展古尼虫草保育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培训、科普当地群众,规范采收技术标准与管护技术推广。经过保育与采收规范指导后,印江县凭借珍贵的虫草野生菌单品,实现增收100多万元。
2021年11月4日,任昂在印江县进行林下野生菌实地调研,了解林下野生菌种类、分布、保育措施。
贵州生态好,拥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菌物资源。在任昂看来,这是贵州发展食用菌的一大优势“武器”。珍惜野生菌凭借稀有、营养价值高、生态绿色等特性,一直占据着食用菌产业价值圈上游地位。相对于“野生菌王国”的云南,相邻的贵州野生菌资源不比云南差。
“贵州发展野生菌产业难点在于一是群众传统采收观念,另一个是保育技术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任昂说,作为食用菌产业大省后起之秀,如何打造好“黔菌”大品牌,挖掘更多特色单品,要打好种质资源保卫战,积极开展野生菌保育模式研究,建立野生菌保育技术及规范采收技术标准,提高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2021年5月,任昂在调研贞丰县贵州宏臻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时发现,这里在工厂化栽培黑牛肝菌,从野生“限量版”到工厂化量产,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的建设步子,已经走在全国领先行列。但受制于精深加工方面发展约束,牛肝菌有产量、少产品的短板也凸显出来。
“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产业,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这是贵州食用菌产喜剧片业发展的普遍短板。但贵州具有丰富的特色珍稀食用菌资源,开发品质高,比如黑牛肝菌、冬荪、羊肚菌等。”
基于此,任昂牵头积极对接南京农业大学以及贵州科学院等高校专家技术资源,与企业主体共同攻克黑牛肝菌等食用菌精深加工环节技术难点,通过研究调配、灭菌、膜保鲜技术,攻克延长保鲜期、安全健康、口感风味佳的加工工艺难点,研发出更多元的贵州特色的大众快销产品,如即食类、预制菜、调味品等,制定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推动产业发展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
“我们已经完成相关研队队伍组建,联系了国内食用菌产业体系优质栽培生理岗位团队、加工岗位专家团队进行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任昂介绍,目前,贵州科学院六个博士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联系,研究野生食用菌栽培驯化以及食用菌深加工问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方式,带领贵州技术人员到河南食用菌主产区考察学习,邀请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和相关岗位专家赴黔进行培训。
2021年11月13日,任昂在龙里县开展了林下鹿茸菇覆土栽培实验测产。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调研过程中,博士团队充分结合优势资源,发现难点、痛点,精准对标需求,给予及时帮助,不断补齐我省食用菌精深加工短板。
“来到贵州,才知道贵州的科研工作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承担得更多,更深刻感受到山区老百姓的期盼。”一年的融入,作为博士团队最年轻的“85后”博士,任昂不禁感慨。
这一年时间,从以前的“特长生”到“全能型”角色转变,从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地把论文深耕大地,到收获科技之果,任昂也收获了浓浓的贵州情。如今,他说自己也是半个贵州人了,走到哪里,都会热情地推介贵州。“现在连我4岁的孩子都知道贵州蘑菇了”。
挂职毕竟短暂,任昂也一直在思考能为贵州留下点什么。“服务贵州,不能充当一个过客,要做好长期服务……”采访中,任昂吐露心声。
得益于院校平台的优势力量,“博士团”与贵州政府、各机关部门、企业一道,不断为贵州引进、培养更多人才做着准备,才能长远。
“我希望通过博士团挂职这两年开启一个初探,努力搭建一个长远的挂帮机制和长效共同协作机制,激发制度红利,让东西部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任昂说,他将不断为贵州引进、培养更多人才做着准备,才能长远。目前已对接南京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特色农产品精准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延长产业链开发方面,通过人才引进、培训与项目实操,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持续为贵州解决产业难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编辑 吴传娟
编审 赵勇军
相关阅读:
1、朵朵“黔菌”映初心丨“食用菌博士团”入黔记
2、【“博士团”入黔记】系列报道之一 ▏邵建成:把初心镌刻在贵州山野
3、【“博士团”入黔记】系列报道之二 | 张瑞颖:带领“黔菌”加入“国家队” 扩大“朋友圈”
4、【“博士团”入黔记】系列报道之四|马林:“黔菌”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5、【“博士团”入黔记】系列报道之五|徐学锋:把技术撒在最需要的地方
举报/反馈
上一篇:18人接连中招!杭州男司机西湖景区遭遇诡异一幕,越想越蹊跷
下一篇: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发布 海南大学法学学科跻身全国前10%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