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构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学
党的十九大对高等教育与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任务、新要求,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勾画出了一幅感心振气的新蓝图。坚持和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艺术院校应更加突出“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的使命担当,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实力的整体提升,增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作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标杆,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坚守艺术教育与文化创造“国家队”的双重角色和职责,自觉担当党和国家文化与教育事业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数次亲赴中国美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并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学校发展,为学校指明了“建成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发展定位。
学校以总书记的嘱托为旨归,以强烈的高峰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审视新境遇、新使命和新任务,聚力“高水平学术研创、高质量学科发展、高素质特色育人、高标准开拓建设”,构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学,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努力从当代中国的文化境遇和现实经验出发,在当代的生活现实中树立艺术的社会关怀,以艺术的正能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国美术学院特有的专业优势,加强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建设,勇担国家重大创作任务,出新时代精品力作;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当代活化为基点,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推动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实践。打造国学通识课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和创作活动,努力使中国文化传统、心灵教养在当代得以传承,深厚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意识;深化“‘一带一路’上的大家小书”活动、“美美讲堂”志愿服务,广泛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视觉中国”研究和创新,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
增强担当意识,强化美育服务。艺术服务社会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建初衷和办学特色,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近年来,学校围绕党和国家“五位一体”的部署,组织开展了“与历史同行”“治水最前线”等采风创作和社会实践活动,集中展示艺术实践成果,让师生深刻感受和领悟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践行“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创作和教育主张,深入开展“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引领师生深入村镇社区、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用手中画笔和艺术智性,重建生活、生产、生态和谐发展的新乡土与新社区,勇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先锋。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德艺双馨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四通人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大局,以一流党建领航一流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思政工作,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创新和实践“思想教育、专业教学与文化传承”融于一体的育人方法,构建具有艺术学科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造就新时代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建设多层次的社会美育体系,使艺术成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提升全民的审美品质与生活品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
学校坚持“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扬“哲匠精神”育人理念,推行工作室、实验室、研究所互动贯通的教学组织结构,坚守直面乡土、联通社会的实践路径,强调艺术感受力、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培养,构建艺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美境、美育、美心”的育人理想,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学习策略,将立德树人融入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塑造德艺双馨。以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艺术教育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作为师资培养的核心目标,以使命精神、创新精神和诗性精神的涵养,促进一流创作与一流教学的结合,造就学者型和艺术家型师资队伍。以师德艺德为核心,锻造灵魂双重工程师。牢固树立角色定位,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以社会主义文艺观引导学生创作。形成全国领先的美术学人才集聚平台,实现国家级人才增量突破,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美术学国家级人才后备梯队。适度扩大师资规模,加大教师海外研修的资助力度,持续优化队伍结构。
聚焦国家需求推进教学研创改革
深入社会生活,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积极践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历史观,培养社会责任,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深入时代大需求,探索建立寓教于研、寓教于创、任务牵引的协同人才培养;深入文化最前沿,加强融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创意实践、媒体实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文化创造能力。
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美术学人才培养特区,推进美术学视觉艺术东方学课程集群建设;拓展选择性教育,推进美术学的跨专业融合,增强师生的选择性、互动性。拓展发展性选拔,推进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建立美术学本硕贯通教育机制。
符合学科特点,强化艺理兼通。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根性、符合艺术学科特点的创作与研究体系,彰显东方艺术智性内涵,建立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艺术研创模式。贯通美术精品创作与前沿探索,重塑东方艺术高峰,建构多层次研究院所集群,建立若干研究院、校属研究中心、院属研究所,持续汇聚国内外一流学术资源,引领美术学前沿探索,形成美术学研创自我更新机制。
打造高端艺术智库,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以视觉中国研究院、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为抓手,建设美术学智库,以活化美术研究创作的中国传统与东方内涵为核心,复兴创作论体系,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
聚焦国家需求,增强文化传播力。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构建以文化传播力为根本的国际化建设模式。
依托优势专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建构专业领域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全方位深化国际化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传播力建设,重塑视觉文化世界版图和艺术教育话语体系,确立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的国际坐标地位。
深化与国际一流院校的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东亚书画伙伴圈等优质国际学术共同体。建立国际办学网络和海外文化传播体系,举办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项目,为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90年来,学校坚守“为振兴民族艺术而战”的初心和使命,图之“以美育代宗教”,走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国美之路”。90年来,学校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代表近现代中国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的艺术大师、艺术教育家和艺术领导者,并以一种独特的使命精神、哲匠精神和诗性精神,铸就了国美人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气质,也强有力地塑造着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