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象资本宁柏宇:强监管下,教育创业者如何破局?
图源:视觉中国
“监管趋严,教育行业要黄了吗?”
“当前的教育投融资环境怎么样?你们还投吗?”
“教育创业还有机会吗?今后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
......
这是我们近期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自今年「两会」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定下基调后,关于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此次监管,究竟是束缚教育行业发展的「紧箍咒」,还是希望驾驭教育这艘大船调整方向,以更好地乘风破浪的「舵手」?
强监管下,教育创业者又该如何破局?
近日,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在「投资人说」直播间分享了近期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看来,现在正是教育创业与沉淀的好时机。
以下内容根据直播实录整理:
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次监管?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1、国家主要矛盾
首先从十四五规划、中国2035规划中可以发现,在未来15年,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坚定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正面临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和环境,主要分为两个维度:
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轻人和过去40年中国的主要人口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政策及监管反映出了国家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2、人口
随着人们寿命的增长,老龄化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生育率仍旧非常低。
教育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之一。举个例子,现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如果多生几个孩子,其实对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除了买房定居,还需要花钱让小朋友上学。基于此,国家也在思考,如何才能降低教育成本。
实际上,中国的公立教育一直比较便宜,这也凸显了我们国家的优越性。
2000年以前,上一年的清华、北大,学费和住宿费加起来可能也就2000多。现在这个价格可能是6000-7000,也并不高。2018年,国家对幼儿园也进行了改革,现在部分地区80%以上的幼儿园都是普惠性幼儿园,意味着价格也比较便宜。
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立教育体系,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础需求。
3、内卷
中高考其实是我们国家很公平的一个制度。
举例来说,经历了中考之后,大约有50%的人会去读高中,50%的人会去读高职和中职。这样他们的未来就指向两条路,一条路可能是走向研究型大学,另一条是走向职业,或者是成为产业工人。以至于造成了这样一个现象:
在我们国家已经提供了相对普惠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在中考、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
因此,产生了一个词——内卷。
东亚国家的校外教育盛行,其实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因为大家知道,教育投入是个比较长期的投入,在子女教育上可能要投入很多年才会有一些经济上的回报。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今天的年轻人和家长都相信未来会更有机会,未来自己的孩子也会更有机会,因此也更愿意在教育上投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社会发展的速度快,也是年轻人拼搏奋斗出来的结果。
前几年看996或者007,觉得成年人很拼,很卷,但其实娃娃们竞争起来也很卷的。长此以往,逐步造就了校外教育占据了更多家庭的金钱支出和时间成本。而这些都增加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出生率。
从以上三个宏观的现象来看,国家出台相关措施的目的,是希望降低全民的教育成本。
那么,此次监管,监管的是什么?
主要分为6个方面:办学资质、教师资质、学生年龄、广告宣传、收费管理以及时间控制。
对办学资质和教师资质的监管,主要是把监管严格落实。
过去,培训学校资质本身就比较难拿,而且教培机构办学需要符合工商、税务、消防、城管等部门要求。所以,原本它就处在多方监管之下,现在只是把监管严格落实。
对广告投放的监管是个新话题。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在线教育发展得非常快。因此,它们在主要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非常密集。一时间,在线教育或者说教育培训,大规模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
此次广告投放监管的出发点在于,如此大规模宣传教育培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出于这个担忧,就限制了一些主流媒体对教育广告的承接。
还有三点是今年新提出或可能提出的监管方向,也是从业者可能比较担忧的事情:
第一,对参与培训学生年龄的要求。
在中国,有些家长的胎教从-1岁就开始了。而从-1岁到6岁这个阶段,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或者不应该学什么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以英语为例,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希望6岁之前的孩子尽量少地进行英语学科的课外培训。
第二,对教培机构预收费的管理。
这其实是希望,教培机构能够把预收费比较好地管理起来,不要去做大规模预收费。
第三,对校外培训时间的控制。
大家担忧会不会出台规定,周一至周五晚上或者周末、寒暑假,禁止校外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大规模的课外学习培训活动,尤其是与应试相关的。
在我看来,「时间控制」可能会是一个最大的变量,这可能会硬性地压缩市场;其次是学生年龄,以0~6岁教培为主业或者部分主业的机构可能会受到影响;最后才是收费维度,监管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机构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营,少用一些预收款。
对于大公司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多监管,还有发展的机会吗?
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监管的阶段,如果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其实对行业的发展来说,短期一定是会有冲击的。但整体来看,很多行业经历了监管之后,会有更多的政策作为导向,最后很多优秀的公司还是会适应监管,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
由此看来,一些规模较大,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公司,长远来讲还是比较有发展空间的。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强监管下资本更加谨慎,还应该创业吗?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大家还是希望投资监管相对少的行业。一方面,创业公司的发展速度会更快;另一方面,资本流动也比较自由。
而教育行业现在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监管增强。不过,相比于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和金融,教育产业的监管其实还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第二,政策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关注度特别高。而这也是资本犹豫的地方。
虽然这个时期没有那么多资金投入来帮助教育创业者发展,但我认为,对于真正好的创业者来说,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找到一个好的产品模式慢慢去做,潜心钻研。而且在这个阶段,那些真正对教育产业有信心、希望能伴随产业长期发展、有耐心的资本,还是会持续地投资。
现在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点。国家的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了供给端的一定限制。但相应的,也会创造出很多新的供给。新的供给通常是以新的形式出现,会更符合国家的教育发展理念,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一致。
中国原来的教育培训受众有3亿人,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到了2035年,这个人数很有可能会上升到6亿。
那么,教育创业者应该如何选择方向呢?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边缘创新」,教育市场还有5个80%的空间,供教育创业者参考。
1、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优质教育供给。
今天的教育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先进地区,相对落后地区或者说是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产业发展还是比较慢的。好比市场上有了天猫,但是后来拼多多依然能抓住机会崛起,这是因为有很多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面临的不是供给过剩或者供给价格过高的问题,而是供给缺乏的问题。
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创业者来说,落后地区缺乏教育供给问题肯定是一个机会。
2、校内场景还有很多需求未被满足。
过去,教育培训主要是在校外,这次监管也是希望学校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基础教育,像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还是需要非常多优质的第三方服务的。因为第三方服务机构无论是从人才、资金、硬件设施还是服务等方面来讲,都是比较有优势的。
3、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唯分数论肯定是不够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需求。
举个例子,体育就特别锻炼人的相互配合和合作的能力,能帮助孩子更全面的成长。因此,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编程、美术、以及一切跟美有关的东西,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培育层面有待提升。
「教」和「育」实际上是两个维度。教是信息的传递,育更多地是指人格的养成和培育。现今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教的成分还是占大多数。老师讲,学生听。如何从育、从这个人的改变、从学生的吸收角度上来进行教育的创新,还有很大的创业空间。
5、Y12 政策利好,创业环境相对轻松。
K代表Kid,K12指的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Y代表Youth,Y12年,指18岁到30岁。
国家2035计划希望青少年完成基础教育之后,部分人去上大学,部分人踏入社会。但是,青少年离开学校后怎么能够融入社会,这里面大有可为。近期的政策主要针对 K12领域,但Y12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所以,教育创业者如果还没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参考我以上说到的这些领域,看看有什么比较适合突破的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象资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