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入比亚迪的年轻人,成为大厂的比亚迪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汽车 ,作者财经汽车
文|郭宇 陈亮 翟芳雪 邓雨洁
比亚迪正在成为真正的大厂。
敞开门,你看到的是有关它的光环。全球卖出最多新能源车的车企;世界 500 强;正在实现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的汽车产品覆盖;深圳街头的出租车就是它最好的招牌;不仅造车,还造电池、搞汽车芯片,多领域跨界。
关上门,你看不到的是有关它的日常。它是全球员工数量最多的车企之一,2023 年一季度已达 66 万人,足够 " 大 ";一天三次打卡,午休只有一小时,宿舍还是上下铺,紧张和秩序的管理方式也足够 " 厂 "。
2023 年的夏天,有 3.18 万应届毕业生入职了比亚迪,比去年的人数翻了一番,是历年最多。他们来自 50 个不同类别的专业,有六成是硕博学历,有八成人员将投入到研发工作。
学历至关重要。以本科应届生为例,毕业于双非院校底薪为 5500 元,211 院校 6000 元,985 院校底薪 7000 元,C9 院校底薪 7500 元。硕士底薪比本科高 1500 元到 5500 元不等。
他们加入的是有 " 民企里的国企 " 之称的比亚迪——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比亚迪共有 12 位高管,7 位在 2000 年之前就入职,最晚加入的也在 2005 年。其中,有四位高管均是一毕业就入职了比亚迪,花费了二十年左右时间,从当年的应届生做到了如今的位置。
企业文化与制度,筛选人,也被筛选。不是所有校招生都认同比亚迪所说的竞争文化,和它所体现的 " 民企里的国企 " 的企业气质。
我们找到了 5 位加入比亚迪的校招生,想知道在这些年轻大学生眼中,真实的比亚迪是什么样的,又该如何看待它。
简单、快速、" 秋招之光 "
今年 6 月刚毕业的佳琪,如今已经入职比亚迪一个多月。回顾当时的投递经历,源自一个意外——她在另一场公司面试上,听到面试官提到比亚迪的名字,没想到比亚迪后来成了她的 " 救命稻草 "。
佳琪本科专业是新闻学,原本打算进入媒体行业,但一份份简历石沉大海。一再受挫之后,她才发现了比亚迪这家跟原专业完全不对口的企业。" 比亚迪实实在在研发产品,干的是实事。" 佳琪琢磨了很久,得出这个结论。
向比亚迪投简历更多出于 " 碰运气 " 的心态,但佳琪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比亚迪并不难进——简历通关之后,甚至没有笔试环节,面试也只有三轮,问题也都相对简单。第三轮面试之后两天,佳琪就拿到了 offer。相比之下,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会有笔试和几轮高难度面试。
同样感叹比亚迪校招简单的还有周涵。周涵毕业于南方某 985 高校的土木工程系,春招期间,她通过脉脉、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得知,车企大厂比亚迪 offer" 点击就送 "。于是她顺手就投了一份简历。
不久,比亚迪汽车工程院一名部门主管联系了周涵,开始了三轮较为简单的面试。一面是部门主管,只让她作了基本的自我介绍;二面是人事,也只是询问她意向地点和意向岗位;三面又回到部门主管,主要谈薪资。
" 一开始我对比亚迪没兴趣,觉得它只是一家工厂。" 这是今年刚刚入职比亚迪的小乐最初的心声。比亚迪的校园宣传并没有吸引在东部省会念书的小乐,总部来的人力专员介绍笼统、开出的薪资不高,让小乐兴味索然。
比亚迪总部 郭宇 / 摄
但遍地可见的比亚迪出租车、深圳亲友对比亚迪的一致好评,让小乐愿意去了解这家企业。转折发生在面试时,事业部 HR 的专业态度一下子吸引了小乐,对方从企业发展到平台能力,从事业部规划到个人发展,从职级体系到薪资福利,都详尽地介绍。
而且事业部 HR 和部门领导的态度都让小乐觉得被尊重,不像其他大厂领导一样不苟言笑。她认为在比亚迪工作有一定前景,最终选择了比亚迪。
多名受访者都向财经汽车坦言,比亚迪并非他们的首选。只是由于面试简单,比亚迪成了毕业生考研失败、大厂碰壁之后的避风港,被称为 " 秋招之光 "。
" 如果有更好的 offer,我也不会来比亚迪了。" 佳琪说。她本科就读于双非院校,按照比亚迪的薪资标准,只能拿到最低档的 5500 元,未来的涨薪空间也不明朗。
佳琪还从社交媒体了解到,比亚迪住宿条件差、食堂难吃,还没有加班费。但她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就抱着 " 来大厂学本领 " 的心态,进入比亚迪深圳总部。
小七本来计划读研,2022 年 2 月考研失败后不得不加入春招大军,她才匆忙投了比亚迪。虽然她轻松拿到了比亚迪的 offer,但由于岗位与兴趣不符,再考虑到薪资和离家距离问题,她觉得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会 " 跑路 "。
就这样,比亚迪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招进大量应届生。光是 2023 年,就有 3.18 万名应届生进入比亚迪。2021 至 2022 年,比亚迪在职员工数量从 28.8 万人增长到惊人的 57 万人,增长率达到 97.92%。
双非底薪 5500,985 值 7000
校招生激增背后,是比亚迪爆发式增长的用人需求。
2020 年至今,比亚迪在国内已经过规划了 10 余座新工厂,对应新增产能超 400 万辆;海外的建厂和开店计划也在同步进行。这势必需要渠道管理、工程建设、技术研发等无数岗位。迅速拿到 offer 的佳琪对此深有体会," 这届人特别多,感觉 HR 都顾不过来,流程飞快 "。
急速扩张的用人需求,让比亚迪难以 " 精挑细选 ",HR 和业务部门领导都很难审视每一个应聘者。而以学历定起薪的 " 出身论 " 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也是比亚迪给这些毕业生上的社会第一课。
不同学历背景的毕业生入职后将获得不同职级,职级则对应薪资待遇和职场起点。国内大学中,"C9 联盟 " 属于第一档,"985" 次之,"211" 再次之。国外大学则按 QS 排名分级。
以本科应届生为例,毕业于双非院校底薪为 5500 元,211 院校 6000 元,985 院校底薪 7000 元,C9 院校底薪 7500 元。硕士底薪比本科高 1500 元到 5500 元不等。如果专业为计算机类、机械化、控制类等技术类专业,底薪会相应增加。
这样的光景,也曾出现在数年前的房地产行业。2019 年以前,房企高速扩张,每年以高薪吸纳大量应届生。单是在 2017 校园招聘中,碧桂园 " 超级碧业生 " 就能给到应届生 24 万的年薪,引来许多羡慕。
然而,众所周知,近几年房市增速放缓,以 " 高周转 " 闻名的房企相继暴雷,除了缩招应届生,已经入职的也在经历被裁员的命运。
智联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三季度,房地产 / 建筑 / 建材 / 工程行业的招聘,平均薪酬为 9978 元,同比下跌 2.3%,较 2022 年同期的第 16 位下降了 8 个名次。猎聘大数据显示,细分行业分布 TOP20 中,房地产开发 / 建筑 / 建材 / 工程行业的新发应届生职位,占比下降最多。从 2021 三季度的 10.93% 下滑到 2022 三季度的 5.10%
风水轮流转,房市触底之际,新能源车市场崛起,产生大量人才需求。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吸纳了大量应届生。但谁也无从判断,假以时日新能源车市增速放缓,这些应届生命运会如何。
高速背后的无序已经逐渐在比亚迪内部出现。
一方面是薪资和职级的倒挂。学历决定薪资起点,帮助比亚迪吸引了大量高精尖人才,但这把双刃剑也砍向了员工士气。不少老员工由于早年学历不够光鲜,在职级上还不如新员工。这也就意味着,老员工花 5-6 年去翻越的职级高山,被一些学历背景好的新人轻松越过。
另一方面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迷茫。南方某 985 高校地质专业 2022 届毕业生花泽进入比亚迪的第一年,就已经换了两个岗位。
最开始,他被安排到开发中心。" 虽然顶着开发中心的名号,但其实就是后勤。" 花泽自嘲道。他到比亚迪的第一个任务,是给厂房设计管道。厂房建设一结束,他就被调到了别的部门,理由是原部门组织架构调整。花泽说,对于自己这样游离在汽车核心技术部门外的员工来说,生存环境是很狭窄的。
又由于本科专业与岗位需求并不匹配,花泽的工作有时会出现纰漏,这时他总能感觉到老员工隐隐的排斥,他也因此感到羞愧,以至于对上班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
如今,花泽只想跨专业考研,逃离比亚迪。他认为比亚迪本身很不错,技术强、声望高、前景好。只是他在岗位发挥不了自己的价值,冷漠的同事关系也让他感到孤独。" 我们只是不合适。" 花泽这样定义自己和比亚迪的关系。
真正的大厂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经常半抱怨、半骄傲地将所在公司戏称为 " 大厂 ",以此调侃互联网公司工作强度高、压榨员工,有如制造业工厂。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许并未亲身体验过真正的制造业 " 大厂 "。
比亚迪深圳总部 受访者提供
小七在比亚迪体验过。手机闹钟响起,关掉闹钟,打开手机上名为 " 打卡 " 的 APP,人脸拍照 + 实时定位打卡。这样的打卡流程,小七一天要重复三次,分别在早上上班、中午吃饭和午休期间、下午下班。她说,一天打卡三次,中午休息一小时,自己仿佛进了 " 民企里的国企 "。
在比亚迪上班,员工都需要每天完成早中晚三次打卡,漏掉一次就会扣发当月绩效。在互联网企业、外企实习过的应届生,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适应这样的制度。
如今,小七入职一年了,她 " 感觉自己像个螺丝钉,没有作为一个人的感受 "。一句 " 如此生活三十年 ",已经到了嘴边。如果说打卡制度是工厂管理的虚拟化缩影,让小乐坚信比亚迪是一家工厂的,是环境。
2007 年建成的六角大楼,成了比亚迪深圳总部的代表建筑。这座大楼承载着这家公司最引以为傲的技术,接待用的礼宾楼有着漂亮的玻璃外立面、高科技的展示橱窗和贴满专利的高墙。然而穿过现代化的礼宾楼,六角大楼的其他部分都显得老旧,除了颗粒感十足的水泥路,连灯光都泛着昏暗的白色。让小乐 " 一步穿越回十几年前 "。
饮食和居住环境也没小乐预想中的好,小乐踏入公司宿舍的第一天,就连夜找中介搬了出来。公司宿舍名曰公寓,免费提供给应届生,供大家过渡用,但看着上下铺设计、没有网络和洗衣机的宿舍,小乐感慨连大学宿舍都不如。
小七也体验过同样的住宿环境,后来她和同宿舍的人一起在公司外租了房子。目前公司会给应届生每月 1000 元的住房补贴。
六角大楼的食堂很便宜,一顿工作餐只需要 6.5 元,但如同不见荤腥的 " 斋饭 ",是吃饱而不是 " 吃好 ",而且人山人海。想吃好点有许多选择,诸如肯德基等餐饮店已经入住园区,但考虑到路程和排队情况,会挤占本就不富裕的 1 小时午休 + 吃饭时间,以至于不少员工选择自带午饭。
小乐印象最深刻的,是 " 入厂第一课 " 上公司发的入职礼包,里面有保温杯、笔、伞和卡套,这让在外企实习过的小乐有些失望,虽然实用,但缺少新意。
2022 届校招生入职礼包 受访者提供
之前,在同学间口耳相传的 " 入职礼包 ",可能是阿里的智能音箱;字节的 T 恤和帆布包,腾讯的企鹅公仔。
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代表着年轻化、进取、活力,因此往往受到应届生青睐。互联网文化逐渐进入制造业,跨界而来的 " 造车新势力 " 就带着互联网行业的烙印。比如蔚来的校招入职礼包有盲盒、徽章和贴纸等等;小鹏有香氛、小音箱等等。
与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这种传统大厂也许更老气横秋、按部就班。但也更体系化。一名入职造车新势力一年多的应届生就感慨,在比亚迪,至少做事情可以有迹可循,但在新势力更多靠自己摸索。
" 在造车新势力,很多事情连前辈都没干过,更别说形成方法论。说得好听是可以自由探索,说得难听叫盲人过河。" 这位应届生说。她觉得,这在职业起步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今她更向往不那么光鲜亮丽的 " 大厂 " 了。
比学赶帮超,筛选人,也被筛选
比亚迪崇尚竞争文化," 比学赶帮超 " 是校招生入职时的必修课之一,此外还要学习基本的岗位知识。
这样的竞争文化让比亚迪在短时间内成为新能源汽车霸主,一批又一批勤劳的比亚迪人在付出。例如比亚迪会表彰每月加班最多的那批员工,通过类似放榜的方式,刺激着所有部门所有人。花泽觉得,比亚迪的竞争文化区别于内卷,每月的绩效考核也比较公平。
竞争文化已经刻在王传福骨子里。王传福 1966 年出生于安徽农村,按照这一代企业家的话来说,年少时大家都是放牛娃,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去读书考试,这背后都是一次次、一场场、一个个血淋淋的竞争。
2018 年前后,王传福将竞争文化提到了企业文化的高度。" 我们把企业文化从平等、务实、激情、创新,调整为竞争、务实、激情、创新,就是要高度重视竞争。" 王传福认为,竞争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压力,但也同时带来了长期的繁荣、活力和生命力。
这也是企业内外压力所致。2017 年至 2019 年,比亚迪陷入困境,三年增收不增利。连王传福都说,2019 年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当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造成比亚迪汽车业务盈利下滑,其动力电池业务也受到宁德时代的挑战。
于是,比亚迪提出了竞争文化和市场化,让旗下几个零部件业务部门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公司外的客户,与竞争对手直接 PK。
比亚迪近 10 年营收数据 数据来源:比亚迪财报
竞争文化无疑加速了比亚迪集团几个子公司的发展,比亚迪电子、弗迪电池都在外部竞争中自我变革,如今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数年过去,新入职的应届生还吃这一套吗?
" 入职一年多,我在最近才感受到卷的倾向。绩效考核变了,会加一些东西想让你竞争一下。" 小七说,由于自己不是争第一的性格,所以竞争文化在她这里更像是一个口号。
刚入职的佳琪也感触不深,她所在的部门都是年轻人,和入职前她以为比亚迪是一个 " 压榨员工的血汗工厂 " 的印象完全相反,她感觉部门氛围还是十分融洽的。
但小七也强调,由于比亚迪 " 家大业大 ",不同部门的工作强度不同,所以对竞争的感受也不同。她的一位同事日常工作是剪辑和文案,经常在工作日加班,没有加班费,但她所在的岗位一年到头也加不了几次班。
比亚迪专利墙 郭宇 / 摄
从 OKR 的提出,到 ESG,再到欧洲实行四天工作制度,世界管理的主流似乎都向着人性化发展,强调关爱、员工福利、可持续化管理。狼性的竞争文化,和看起来不够洋气的企业气质,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唾弃,用小乐的话来说:" 这个行为很掉价。"
如果说竞争文化成就了比亚迪的新能源与制造帝国,那么比亚迪的成就又给这些校招生们带来了什么时代红利?或许,拥有这份工作本身就是时代红利。
时代红利能停留多久,是企业和员工的双向选择。接受了这份工作,但又受不了这些价值观与制度的年轻人开始向外走——比亚迪是他们的来路,却不是归处。
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包括王传福在内,比亚迪共有 12 位高管,其中有 7 位在 2000 年之前就入职了比亚迪,最晚入职的也在 2005 年。另外,何志奇(1998 年入职)、何龙(1999 年入职)、周亚琳(1999 年入职)和杨冬生(2005 年入职)四位高管均是一毕业就入职了比亚迪,花费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从当年的应届生做到了如今的高管。
收入低、晋升慢,让比亚迪的年轻人开始畅想下一个理想国。有着当代电动汽车先驱、外企标签的特斯拉,成为了这些想要离开比亚迪的年轻人口中的理想国。虽然理想国就像围城,围城内外,总有人想离开,有人想进入。
其实,比亚迪的地位已经提升了不少。三年前的夏天,财经汽车和汽车专业毕业生聊起求职经历,详见:《夹缝中的汽车专业:学生面试一家凉一家,老师 " 转行 " 去搞新东西》当时他们选择主机厂的 " 鄙视链 " 是外资、合资、国企,最后才是自主品牌。甚至,都不会单独提起 " 比亚迪 " 这三个字。
如今,自主品牌崛起的呼声愈高,其中的比亚迪也连续两年进入世界 500 强,成为全球卖出最多新能源车的车企。在 2023 年校招普遍缩招的情况下,比亚迪还提供了三万多个校招岗位。
但改变鄙视链并非一朝一夕,如何把招进来的年轻人留住,为这个庞大的组织注入新能量,是比亚迪需要思考的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佳琪、周涵、小乐、小七、花泽为化名)
编辑|王静仪
责编|赵成
本文转载自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
上一篇:外专谈服贸会|英国官员:英中服务贸易合作至关重要且前景广阔
下一篇:由170名火炬手接力!杭州亚运会火炬今日在绍兴传递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