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安全教育”,其实并不安全,了解危险才能战胜危险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0-02-04
手机版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日本有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没有安全保障”的危险公园,却拥有超高的人气,很多家长都竞相送娃去玩。

它的名字叫“羽根木游戏公园”。在这里,孩子得不到百分百的安全,但与此同时也成了一个冒险和尝试的人间天堂。

公园外陈设着一块介绍板,上面写着这样一段温情的话语:

亲爱的孩子,这里是羽根木游戏公园,一个你可以尽情玩乐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点燃篝火、用泥土建造属于自己的堡垒、仰望太空,或看着别人玩耍,自由自在,让我们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吧!

“看起来真好玩”,“看起来好可怕呀”,“我不确定我到底能不能做好”,“想了一下还是算了吧”。

怎样都好,一切都由你来决定。如果有些事你很在行,那真的很棒,如果你还不会做,那也可以在这里学会这项技能。

当然,在这里你可能会产生困惑,甚至受伤,但没关系,周围的人都会帮你,男人和女人,爸爸和妈妈,还有工作人员。大家都在这里,这是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游乐场,你从来都不孤单。来打个招呼吧,祝你玩得开心!

如同介绍一样,这个公园的确存在着种种危险,除了地上有些垫子,以及零星的几个志愿者,就再也没有其他保护措施了。

如同介绍所写,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点篝火、自制烧烤;从磨刀,学起,自己切菜、做饭,举办野餐会;带着笑脸玩泥巴;用盆、罐子等各种公园自带的工具,在水池里玩耍,孩子们可以尽情打水仗。

这个公园的理念,如同带孩子来这里的家长的想法一样:孩子肯定会受些小伤,但这是他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或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种潜在的后果都要能接受。


01关于安全教育现状的反思

关于安全教育,我们必须要打破固有的思想陷阱。

家长总担心孩子过于放飞自我,出现危险,于是在耳边唠叨“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更不要做危险的事情!”

千叮咛万嘱咐,为的都是孩子能安全长大。但有没有人停下来思考,除了需要掌握阅读、写作等学科技能,必要的生存技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学习,有专门编订的书籍和教材;有些游戏,也只是为了孩子能更加愉快地接受填鸭式教育;但对于孩子如何真正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却没有相关的准则和教育。

现实的情况是,安全教育方面的条条框框被制定得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全面。比如塑料袋上“小心窒息”的安全警告,以及咖啡杯上“防液体烫伤”的警示。

这样的一个世界,到底是安全还是危险呢?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呢?

全社会都恨不得把所有尖锐的棱角磨平,把所有的剪刀、锥子藏起来,在孩子将要经过的每个路口或沟前设置安全护栏,地面也要做成防滑的……

在大人们眼里,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危险的。

教孩子远离危险没错,这是整个社会乃至家庭必须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但有时当这种保护超出限度,其实也是种失败。

毕竟,真正的安全教育是教孩子如何自己判断风险,并拥有战胜风险的能力。

家长给孩子建造的围墙,可能挡住了一时的风险,却也在无形中把孩子探索的乐趣扼杀在了摇篮里。

这样的孩子就像易碎品,一旦遇见未知的、不熟悉的事情都可能出现恐慌,甚至无法应对。


02尝试危险,才是习得安全的最佳方式

很多家长可能都想不到,接触危险还会与孩子的自信心存在联系。

正如前文所说,家长对于孩子安全问题的严防死守,尽管披着保护的外衣,实际的内核却是剥夺。

也就是说,他们给孩子营造的世界是虚假的,经不起现实风雨的击打。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克罗斯说过:自信的孩子才最安全,而不是被保护得最好的孩子。

家长永远要记得,孩子总要自己长大,面对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你不可能做一辈子的保护伞。

所谓自信,一定是“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而这句话,恰恰是家长以安全名义来剥夺孩子探索世界、面对危险的口号。

其实,只有孩子真正接触并克服过危险,才会习得战胜危险的技能。如果他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则容易形成心理恐惧症。

就像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一旦从高处摔落就会变得恐高,但大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事实恰好相反:那些5~9岁时具备从高空跌落受伤经历的孩子,成年后对高度的恐惧反而更低。

而且,那些很少体验冒险的孩子,更可能将自己的冲动付诸于更加鲁莽而极端的举动。又或者由于懦弱胆小,成为校园霸凌中的受害者。

真正的安全教育,其实是让孩子去尝试危险。


03如何可控地让孩子接触危险?

有一本书叫《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但私以为,其中部分例子放在中国孩子身上不太妥当。

因而,我更建议大家试试挪威心理学家艾伦·桑德斯塔教授的七大冒险游戏。

当然,家长可以确保相对安全的前提条件,但不要时时刻刻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否则这样的探索将是毫无意义的。

■具体内容:

1)让孩子探索高度,以激发他们内心关于恐惧的知觉。

2)使用并学会危险的玩具,比如锐利的剪刀,这都属于等具备潜在危险,但孩子必须要掌握的工具。

3)接近但不触碰危险的地方,比如池塘和火,可以锻炼孩子对危险的敏锐。

4)混打游戏,比如跆拳道、摔跤等一些玩乐性质的打斗,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和面对他人的攻击。

5)速度,比如学会骑自行车或滑冰等竞技类活动。

6)迷路和寻找方向,这其实就是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的一个必经过程,父母可以进行模拟。

7)试着一个人独处。

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分辨哪些事情是真正危险的,而哪些是有风险但必须掌握的。

让孩子暴露在有限且可控的风险中,才能使其充分了解危险,并学会如何进行安全的探索。

■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一些具备潜在危险性的事物,家长可以提前向孩子示范正确的使用方式。

看见一些平时想不到的危险物品导致的意外新闻时,也可以与孩子分享,这会让他对某些日常用品的危险性进行重新评估。

当然,所谓危险也是一个辩证的话题,这与孩子的年龄存在很大关系。好比每天都要过马路,也许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来说会令家长心惊胆战,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再寻常不过了。

因而,安全教育也需要家长了解孩子在哪个阶段,能接触哪些事情这样的规律。

又由于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制定的规则都能套用到自家孩子身上,因而家长要细心观察,从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他的能力和特点,再来制定整个计划。


04写在最后

如今的世界,对于安全的界定十分严苛。

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保护,但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却是荼毒,因为家长切断了孩子原本与世界相处的规则。

但他们总有一天需要学会如何应付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事,提前接触和演练,其实不是件坏事。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圆,任何事物走到极端,产生的作用都很可能是相反的。对此,家长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凡事都要避免走极端。

安全教育,也要把控一个合适的尺度,才能教孩子提前排除掉那些潜在的危险,并战胜那些能战胜的危险。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上一篇:真新司法所节前开展社区矫正对象防疫安全教育
下一篇:孩子入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重视,这些统统不能忽略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