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现“100%指标到校”,2023成时间节点,与5:5分流冲突吗?
文/小韵教育说
中考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无论是5:5普职分流,还是100%指标到校,都是为了给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也为基础教育发展的越来越好。
人们常常把高考,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高考前的中考,才是一锤定音的考试。
中考考得好进入重点高中,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一本大学;
中考发挥平庸,只考进了普通高中,那注定高考成绩不会太好,毕竟普高几年都出不了一个一本生;
中考考得差,只能选择去职高技校,或者是退学等到成年后出去打工。
深知中考的重要性,学生和家长都非常重视,但是此前重点高中名额有限,市内稍差一点的学校,即使是全校第一,可有可能进不了重点高中。
但这种情况将在最近几年得到改善,2023年彻底消失不见。
012023年各省中考实现100%指标到校
中考是以省为单位的考试,各省的总分值、题型、所考的科目有小范围的出入,但是关于重点高中指标的分配还是大体一致。
此前也有指标这一说法,只不过重点高中有分数线跟着,分配到好一点初中的指标就多,名额也多,分配到偏远地区、差一点初中的指标则少得可怜。
偏远地区初中的教学质量,肯定是无法跟市重点比,从中考分数上也能看出巨大的差距。
但是如果一直按着这样的指标分配,偏远地区初中则发展不起来,学生也永远无法改变命运,违背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在2021年各省就提出了“中考指标100%到校”的政策,文件中给出的时间节点是2023年。
如今已过了一年,距离2022年中考仅剩下100多天的时间了,今年重点高中的指标会向稍差初中倾斜吗?
答案是肯定的,今年不能实现100%指标到校,但是重点高中都会有意识多给普通初中一些名额。
02100%指标到校与中考5:5普职分流冲突吗?
网上关于“中考5:5普职分流”的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如果是真,这意味着有一半初中将被分流至职高技校,无缘普通高中,这让学生和家长焦虑万分。
但一想到“100%指标到校”又不再焦虑了,有了“百分百”这个概率不就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能上高中吗?
大众一听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心中疑虑满满,2021年关于中考,同时传出了100%到校和5:5分流,这两个不冲突吗?
其实并不冲突,是家长对于“中考100%指标到校”理解有误,这个指标指的不是普高指标,而是重点高中指标,也就是只针对上等学生的政策,无论是好处中还是赖初中都是如此。
而5:5中考分流,则是针对下等成绩学生,被分流至职高技校。
100%指标到校,让普通初中学校学生,有了进入重点高中的更多可能性。
但对于好初中中等生则有些残忍,毕竟此前是能享受优质高中教学资源的,如今却只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这也让一些家长大呼不公平,毕竟优质初中中等生分数比普通初中尖子生要高,但因为名额限制却上不了重点高中。
所以说“100%指标到校”并非是纯粹的好事,尤其是对于这部分中等生,这一点家长需知!
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03100%指标到校的绝对好处
对学区房、私立初中等不平等教育的最有力冲击。
学区房让年轻家长焦虑万分,每天在水深火热中度过,毕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就要买学区房,但是有些人一辈子挣的钱,却连个厕所都没不起,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让社会处在一种恶性竞争下。
与学区房同一概念的,就是私立中小学。
私立学校有着最优质的师资力量,且一切以成绩为出发点,导致教学成绩越来越好,名声大噪,但私立学校学费贵,让部分家长接受无能。
如今中考100%指标到校,进一步阻止学区房和私立中小学的发展,让教育更加公平化。
话题讨论:
你支持中考实行指标100%到校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上一篇: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涵盖章节重要考点,不可错过的资料
下一篇:初中生在班级排多少名,才能有把握考上高中?班主任的回答很真实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