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名芊画沙漠成名:我画沙漠近30年,见证中国沙漠治理发生巨变
在中国的西部,沿着丝绸之路延伸,迷人风光穿越千年而来。其中,沙漠之美夺魂摄魄。事艺69年的黄名芊,就是中国画坛里专门画沙漠的人。
83岁的老画家可谓大器晚成,50多岁时他在中国西部初见沙漠之美,便决心踏上画沙之旅。此后十余次深入神秘而荒凉的各大沙漠腹地,他坚信,“要画好沙漠就要拜沙漠为师”。独创“沙漠皴”技法,黄名芊笔下的沙漠愈发“风姿卓卓”,且在数十年的不经意间,他将丝绸之路上的绝美风光,印刻在他的画里,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显热烈和生气。
黄名芊在沙漠中写生。
人物简介
黄名芊号蓝田山人,吐纳轩主,1935年生,江西南康人。教育部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画资深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于1960年参加傅抱石率团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期间在广州经傅抱石介绍,与杨之光等多位岭南派大师结下深厚友谊,并吸收了岭南画派诸多精髓。其长年师从傅抱石,专修中国山水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十余次探险神秘而荒凉的各大沙漠进行写生,独创大漠山水画。作品《驼铃声里笑声扬》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路漫漫》应邀随“神舟九号”遨游太空见证“神九”二次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专著《大漠山水画创作与技法》等。
初遇泥塑 阴差阳错学国画
黄名芊初遇艺术,是源于泥塑,这份兴趣至今仍未削减。7月29日,记者在黄名芊的画室里看到一尊正在制作的泥塑——自己的肖像。“小时候看到叔伯们做的泥塑,我经常拿来把玩,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感情,会捏一些小猫小鸟”,他摆弄着自己的半成品说,“现在空闲时都还会‘玩’一下”。
对泥塑的热爱,给了黄名芊绘画上的创造力。初中时,由于美术成绩全班第一,老师“点名”让他做黑板报,“写美术字,画报头,都由我负责”。15岁那年,他被保送到南昌师范学院劳作美术科,当年,他独自乘船南下离家800余里的南昌,开启艺术生涯。
毕业后,黄名芊先做老师,后因指导学生做了一个孩子扛着锄头的泥塑,被《江西日报》刊登。后来,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要做雕像,又把他借调了过去,他凭借《方志敏胸像》获得了江西省美术展览馆二等奖,得以在江西美术界“红”了起来。
1957年,潜心钻研素描不久,黄名芊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班,却被改派至国画班。他记得,当年国家要大力培养设计人才,“因为中国出口的高档商品缺少精美的造型和包装设计,在海外市场只能廉价出售,经济损失很大”。南艺响应政策,从油画、国画班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改学设计,黄名芊才与国画结了缘。
江苏国画写生团在四川文联留影。前排左四为傅抱石、黄名芊在后面。
1960年10月江苏省国画写生团在傅抱石先生率领下,登四川峨眉山写生。图中右三为傅抱石,右四为黄名芊。
二万三千里写生 傅抱石指引艺术创新
黄名芊的事艺历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是“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傅抱石。
1960年9月15日,时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党组书记兼副院长亚明组组织成立了一支二万三千里外出写生团。历时3个月,途经河南、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广东等地,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也由此在美术界立足。其中的参与者,就有黄名芊。
“这是我一生的印记啊,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研究山水画的创新。”如今已经年过八旬,黄名芊回忆起来依然非常感慨。
传统的山水画法重视临摹,依葫芦画瓢。而此行傅抱石先生多次强调要写生,重在山水间的体验和创新。黄名芊记得,当年写生团行至三门峡,恰逢水库关闸蓄水,浑浊的水都沉了下去。眼看着千年浑浊的黄河水一下变清了,傅抱石先生灵感激发,“他找来渡船的船工采访,聊了很多故事,就抓住了一句‘圣人出,黄河清’”,他说,这便是那幅名画作《黄河清》的由来。
作为一个学生,黄名芊从旁观摩学习良久,突然豁然开朗,“要画出新时代的精神,画家一定要深入到生活中,了解老百姓所想所感,以造化为师,这样你才能画出好画。”
江苏国画写生团瞻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左三起:眭关荣、钱松嵒、黄名芊、宋文治、张晋、魏紫熙、美协陪同者、傅抱石、亚明、余彤甫、丁士青。
写生团在广州参观南海公社。
勇闯“死亡之海” 独创大漠山水画
真正让黄名芊成名的,是沙漠画法。1987年,黄名芊陪同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的夫人前往西部,考察研究古代雕塑。在敦煌,他第一次见到了沙漠,为沙漠浩渺壮阔之景震撼,“沙漠的美和山水的美不一样,沙漠阳刚、博大,又凉、静默,这些都是山水审美中没有的”。
首次画沙漠,黄名芊以失败告终。沙漠缺水少树,不管用传统还是现代山水画的画法,在构景时均无从下笔。想到自己看的沙漠太少,而且从未深入了解沙漠,他决定到沙漠腹地写生。
黄名芊画作。 黄名芊画作。
黄名芊画作。
1994年,黄名芊第二次来到沙漠,那是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没有向导,又得不到石油开采队的支持,他只能在边缘徘徊。两年后沙漠公路的开通终于让他如愿进入沙漠腹地。“那里相当于一个沙漠博物馆,任何形状的沙丘都有”。
有了感受,依然很愁,“画了五年都没画出一张好画”。但鼓舞他的是,199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他一幅“不成熟”的作品《绿色的希望》,画的是沙漠里的一棵树,寓意沙漠绿化,与国家环境治理的主题契合。
80岁还进沙漠 感受“沙漠与人和谐共处”
“怎样才能把沙漠画好,就是要‘师造化’,要拜沙漠为师”,黄名芊决定日复一日地坚持在沙漠写生。20多年来,他先后十余次“闯”进各大沙漠,包括巴丹吉林沙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埃及撒哈拉大沙漠、阿联酋沙漠等。最近一次可追溯至2017年,那时他已年过八十。
沙漠写生的环境毕竟是艰苦的。“白天最高温度达40多℃,夜里又很冷,很容易生病,发高烧”。但他年复一年坚持摸索,终于创立“沙漠皴”技法。2004年,他应邀参加阿联酋“中国艺术展”,他的大漠画也首次“走出去”,阿联酋沙迦国家艺术博物馆还收藏了他的作品。纵观黄名芊笔下的大漠,可看见早期描绘的沙漠荒芜、人迹罕至,后期作品中的沙漠则色彩缤纷、明亮,不仅树多了,人也多了。
“我画沙漠近30年,中国的沙漠治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种了很多经济作物”。他记得,2006年的宁夏沙坡头已经种满了枸杞子,库布齐沙漠也种上了肉苁蓉,毛乌素沙漠全部绿化。2016年,黄名芊创作了《驼铃声里笑声扬》,荣获第八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金奖,现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画作一定要符合时代精神。”在黄名芊看来,时代精神就是紧跟当下的时代主题,将自己和当地群众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才能画出反映时代特征的画作。“我开始画沙漠时,画的是一颗树,现在画的是沙漠与人和谐共处。沙漠通过改造能够为人民服务,产生经济效应。随着祖国的富强,将会有更多沙漠得到绿化”。
打卡信息
8月20日-8月25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文明办、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丝路放歌——黄名芊大漠山水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黄名芊将把自己几十年来精心创作,反映西部、丝路、商贸文化与风情的作品,汇集成一次专题画展,旨在把准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生活情怀,坚持文化自信,用中国笔墨,描绘“一带一路”、向祖国致敬献礼。广州艺术博物院跟其他博物馆一样,开放夜间参观时段,周五、周六、周日延时开放至21:00。各位市民可以在上述时间段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参观。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陈资权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11年租房族,终于在北京买房啦!贫民篇装修日记来了!
下一篇:社科院调查:看视频超越打游戏和听音乐,成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网络使用领域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