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蜗居画画28年,被村民议论,父母抬不起头,结果一幅画上百万
湖北仙桃市永长河村,是一个如其他中国无数农村一样,只余下妇女、老人、儿童,青壮年尽数外出务工的小村庄。
而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留守”的年轻人,在全村同龄人都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补贴家用的时候,他却不走,不仅不走,他还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放着田地不耕种,放着好端端的身体不工作,他成了家,却撑不起家,连孩子上小学的费用都要从父亲那里讨来。
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二十多年如一日,这样的一个人,很难让别人瞧得起,又或可以说是中国“啃老族”的典型,在乡间,不仅他的父母抬不起头来,妻子也过得很艰难。
每当别人问起他到底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却总是一板正经地回答,我在画画。
但很显然,这样的话没人会相信,不过世界上的怪人很多,或者说这是他为自己游手好闲而找的蹩脚借口。
可是从2010年前后,这个人出名了,他一直以来自居的“画家”身份竟然成真了,那些曾经被乡亲们视作一文不值的花花绿绿的废纸,其价格开始从几千涨到几万再涨到几十万。
2015年,他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在画展结束后的拍卖上,他最具价值的一幅画作,拍出了130万元的天价,这个过去遭遇了无数冷眼的“废物”,如今被称为“中国毕加索”。
这便是熊庆华的成长之路,这个皮肤黝黑、长相和英俊不沾边的小村青年,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硬生生扎根乡土,成就了一位农民艺术家的典范。
1976年,熊庆华出生于湖北仙桃市永长河村,这里山水秀美,但发展落后而贫穷,熊庆华的父亲是个木匠,家里有田地、鱼塘,相比起村里别的人家,熊家算是较为富裕了。
于是熊庆华在六岁时便按部就班地进入学校读书,而他的惊人之路从这里竟然就开始了。
熊庆华的成绩很不错,但他最痴迷的,是美术,当时小学里的美术老师对待这样大的孩子,常常只是让他们对着图样临摹,画出来的自然都是孩子气的简笔画。
但熊庆华每次交上去的,总是细节分明、颇具个性的画,让他的美术老师大为震惊,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但很显然,美术课,只是一门“业余课”,谁也不会重视这门课的成绩,不过熊庆华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时候,是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他读书也并不差。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熊庆华心底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产生了误会:其实他并不是厌学、抗拒继续读书,而是太过于想要画画了。
这当然是不被人理解的,所以熊庆华只能勉强上学,但成绩却越来越差,到了初二下半年,他再也无法忍受,干脆辍学回家。
辍学,在农村很常见,许多家长甚至觉得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但熊庆华却截然不同,他辍学是想要在家自学画画。
不过这样的想法他自然不敢告诉父母,所以从学校回来以后,他也会做一点简单的农务,或是去帮家里看一看鱼塘,空余时间则全部拿来画画。
一开始还好,因为熊庆华过去挺聪明,再加上还年轻,别人以为他这是一时迷茫,有人还热心给他介绍工作,但随着时间一长,乡亲们看这个孩子明明有手有脚,却不愿外出打工,甚至连种地也种不来,天天就知道赖着父母,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很快接踵而至。
几年的时间一过,大家也习以为常了,觉得熊庆华可能就是“这样的人”,习惯性地用“没前途”、“好吃懒做”等标签来定义他。
至于他口中所说的画画,在旁人看来更多则是一种笑料,艺术对他们来说总带着一种高雅、遥不可及的成分——一个农村娃还想着搞什么艺术,都是虚的、假的,搞不成的。
对于年轻气盛时的熊庆华,这种压力也曾让他愤怒,他觉得别人不懂自己,但也明白这种事,本就没能人能懂。
就像他的父亲,作为一个木匠,也是个手艺人,他从来没有正面表示过对儿子奇怪行为的赞成或反对,熊庆华能感觉到,他其实也不能理解自己,但他仍然默默掏钱给自己买着画笔和颜料,这就是一个朴实汉子对亲情的表达。
于是熊庆华只能疯狂地到处阅读专业绘画书籍、拼命地一个人作画,在无数张画纸间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宁,而到了后来,他在这条本就无比艰难的道路上又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他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创作毕加索流派的抽象画。
到了1999年的时候,熊庆华结婚了,妻子是一个村里的姑娘,首先是经过家里人的努力介绍,其次是这个名为付爱娇的女孩不嫌弃他,熊庆华才终于有了一个家。
但成家后,熊庆华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他不再能只顾着自己一个人了,生活和梦想的矛盾开始变得愈发激烈,让他如一叶扁舟在海啸中苦苦支撑。
当时村子里除了他以外,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青年人了,当大家都在外苦苦打拼的时候,继续缩在小山村力的熊庆华就更像个“异类”了。
他的坚持一直持续到2003年前后,这个时候,席卷全国的“SARS非典病毒”爆发了,当时许多人都在深圳打工,而深圳恰恰是非典的重灾区,所以长河村不少年轻人为了避难都回来了。
可是当时熊庆华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糟糕,面对没有任何收入的丈夫,妻子为了支撑起家庭,被迫在这个时候去深圳打工,这让他终于无法接受。
于是在第二年,熊庆华第一次走出了村子,来到深圳开始寻觅工作,妻子给了他一百五十块钱作费用,可是对于呆在家中这么久的他来说,工作哪里好找呢。
熊庆华一开始想通过中介所找个工作,结果所有钱全被骗走,无奈之下又找到了一家模具厂,但听说对方要收五十保证金,马上走人。
最终他只能跑到一家五金厂的流水线上做零件,可是他发现自己的效率甚至不如那些五六十岁的老人,自尊心大为受挫,很快辞职。
兜兜转转,他听说了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他先是拿出自己的画,后来又帮人修复了一幅画,但那种抽象的怪异风格让对方直呼不行。
百般无奈下的熊庆华还是回到了家乡,默默成了一名送奶工,即便收入很低,总是能补贴生活。
总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熊庆华等待的时间太长,可是到了2009年的时候,一份巨大的转机终于还是来了。
这一年的某一天,镇上办了一桌喜宴,沾亲带故的熊庆华去参加了,而同去参加的还有从外地回来的雷才兵。
雷才兵也是长河村里的,以前是熊庆华的初中同学,后来去外地做设计师,有些年没有回乡了,由于熊庆华在学校里的时候还是个“小名人”,所以雷才兵自然对他印象深刻,但这次回来他亲眼见到熊庆华,却竟然差些认不出来了。
无论是外貌、体型还是精神状态,熊庆华比起从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雷才兵大为惊奇,自然忍不住要问一问,这一问,才直到他这些年过的生活居然这么“怪”。
听着乡亲对熊庆华的肆意嘲笑和批评,雷才兵却在心里默默觉得不一般,他多年走南闯北,见识要多得多。
于是在婚宴结束后,他便借着和老同学攀谈的理由前往熊庆华家中拜访,看到满地的画纸、颜料以及那些人们完全看不懂的怪异的抽象画之后,他感到大为震惊,他虽不是什么艺术家,可仍然能看出其中的厉害。
熊庆华的作画风格自成一派,他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抽象画的基础,但却又在其中融入了中国,或者说他家乡湖北的本土元素,其内容和人物大都是牛、马、农民、打工人、农作物等等,抽象而又非常写实。
雷才兵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他看到这些画觉得极为贴切而感动,他自己是个设计师,也能懂得其中精髓。
于是在回去后不久,经过熊庆华的同意,雷才兵开始把他创作的这些内容开始发布到网络上,很快竟然就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两人都觉得十分惊奇,熊庆华开始不断将自己的画拍给雷才兵,为此他甚至斥“巨资”购买了一部千余块的数码相机。
2010年,在熊庆华将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第一次有人开口要买他的画,一共五幅画,每幅一千块的价格,由雷才兵帮他谈下了这笔交易。
熊庆华很激动,他背着画一路赶到市里的邮局寄了出去,而后他跑到电脑城直接买下了一台电脑,开始自己把画作上传到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熊庆华的名气开始飞速上升,网络上的点击量早已超越数百万,仙桃、湖北乃至全国都听说了这个“乡村抽象画家”。
仅一年后,北京的艺术策划展览公司的领导郭宇宽发现了熊庆华,他当即一路从首都奔赴长河村,东问西找寻到了熊庆华家里,拿出身上的所有钱埋下了熊庆华的画,并且告诉他,以后每个月都会买一副画,每幅五千块。
不久后,他和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按量交画,保底工资三十万元。
就这样,一直到2015年的时候,熊庆华在北京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画廊,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画展,此时他的画已经按平方米来卖了,每平方的价格都在七八万元左右。
而在这一次的画展上,熊庆华的所有作品都被抢购一空,而几幅价值较高的作品则被拿出来拍卖,其中最贵的那张画被以一百三十万的价格买下。这价格在熊庆华老家仙桃市,能换一栋大豪宅。
对于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农民画家,艺术界有很大分歧,许多学院派觉得熊庆华走的是野路子,虽然有些新奇的想法,但很多基础不够,根本达不到艺术的水平。
而另外的人则认为正是因为熊庆华扎根乡土,作品里才拥有很多传统画家不具备的“狂野”、“生活气息”,拥簇者们甚至将他称为“中国的梵高、毕加索”。
而这些对熊庆华来说都是身外之事,在富裕后,他仍旧如从前一样住在长河村里,只是花钱盖起了新楼,而这楼也是他自己全面设计出来的。
他不能离开家乡,因为他的画来源于这里,他不愿意离开家乡,因为他本就热爱这里的风土人情,才会选择把它们呈现在自己的作品里。
有人觉得,像熊庆华这样有才能的人,之前二十多年都被埋没,实在可惜,但其实,正因为漫长的等待,让他变得沉稳,所以即便如今爆红、暴富。
他也没有迷失自己,因为那无数个贫困潦倒的日夜他尚且坚持了下来,现在环境的改变又如何能改变他对梦想的追求、对绘画的热爱呢。
上一篇:邓以蛰:不只是稼先之父,亦是美学大家
下一篇:99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