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校长,曾破格当老师遭质疑,教学突出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件事值得回忆,有多少件事值得与他人说,又有多少事值得被写进书中?海南有位老校长,乐做红烛,他把青春和心血都倾注在了海南教育事业之上。这位老校长就是邹福如,已84岁高龄。他既是《红烛人生——从教50年回忆录》的作者,也是该书主人公。数十年过往,不只是云烟,更是成长的见证,值得被珍藏,被记录,被阅读,被倾听。

  《红烛人生——从教50年回忆录》这本书,分为“家境虽贫志弥坚”“热爱教师这一行”“文中受命话沧桑”“海中救难挽狂澜”“笔著文章彰吾志”“岁月留踪”等部分,记录了1955年到2005年,邹福如50载教书育人生涯,颇有点传奇色彩。在文昌中学、海南中学这两所全国百强中学危难时刻,挑起重担,敢抓“升学”,想方设法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校年年有更多学生考上好大学。

  “我到海南有60多年,从事50年的教育事业。”邹福如的往事就这样穿过窗子,穿过榕树,穿过教室,穿过操场......穷苦人家出生的邹福如,像被精心刻画过的电影人物。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并不顺利,也曾遭受过质疑。1955年,成绩优秀的邹福如获得了到海南担任数学教师的机会。那一年,从广东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数学课专科毕业的他被分到文昌师范学校。就这样,他离开家乡广东潮汕,跨越琼州海峡,只身南下。

  “因我数学专业考试和教育实习成绩优秀,被破格与其他华南师院毕业生分到文昌师范学校,担任中师数学教师。”邹福如说,当年160名被分配的学员中,只有自己一人被破格。回头想想,正因为“破格”,才有后面遭受质疑、迎头赶上。文昌师范学校创办于清朝末年,历史悠久。当时文昌师范学校教导主任看到是这么一个毛头小子来学校任教,既不是大学生,又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中教师,不甚高兴,也不甚欢迎。

  看到这副光景,邹福如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课上好,让大家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在文昌师范学校任教。“好在教授的课程都是以前学过的,自己又爱琢磨上课方法,上好课并不是难事。”邹福如说,虽然自己的课受到了学生欢迎,得到了同事赞扬,也扛过了学校教务处的临时抽查听课,但他总觉得自己年纪轻、学历浅,应该要多学习,才能适应教学的高要求。

  怎么办呢?只有学习。一年后,邹福如痛下决心,决定寒暑假就不回潮汕老家探亲了,干脆在学校里自学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基本课程。没想到,这一学,便是5年。“好在家里支持,我也确实下了苦工夫,这5年没有白费。”邹福如说,寒暑假期间,他严格按照上课期间的规律作息,拜数学教师为师,研读各类有关高中教学经验的论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丝毫不敢怠慢。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福如的辛苦付出换来了认可,大家再也不拿他年轻、没有本科文凭挑刺了。他先后还被学校、文昌县、海南区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60年还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作为海南地区代表之一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做梦都想不到生命中竟有如此幸福美好的时刻。”邹福如说,1960年,他才25岁。

  人总要有些追求的,邹福如的追求简单且崇高,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人的一生之所以会有点传奇色彩,大抵也是要有些际遇的。邹福如遇到的三次临危受命,成了他人生中三个特别的际遇。文昌是海南三大侨乡之一,尊师重教之风盛行。上世纪60年代初,文昌琼文中学竟连续两届高考没有一人考上大学,侨乡一片哗然。

  1963年下旬,邹福如突然接到文昌县委的安排,让当时在文昌华侨中学当教导主任的他主抓琼文中学高三备考工作,并且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至少要有一人考上大学,否则琼文中学高中要撤办!朋友们有的担心此事若办不好自己将“名落孙山”,已得的荣誉和事业都将暗淡无光;有的则鼓励自己勇敢去做,大胆领命,勇往直前。反复考虑后,邹福如应下此事,义无反顾,轻装前行。

  1972年,邹福如突然接到县委调令,命他担任文昌中学校长。1977年恢复高考后,社会教育观念莫衷一是,邹福如冷静思考,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勇抓“升学”,争取年年有更多学生考上大学。此后8年里,文昌中学共有1740多人考上大学、中专,其中考上北大、清华的有11人,考上这两所高等学府的学生为海南各中学之冠。

  1984年,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可这一年,对邹福如和海南中学来说都很特别。这一年,邹福如听令调往海中任第12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开始跨越人生的又一座大山。“当时区里明确提出,海中1985年的高考成绩必须要高居海南第一。”邹福如说,当时海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他借鉴在文昌中学的工作经验,调动教工积极性,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如大家期盼,1985年至1987年,海中高考连续三年都取得了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三年高考取得海南第一的好成绩,每年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均居海南区各重点中学之首,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最多。“我兑现了履职时的诺言。”邹福如说。图为收到《红烛人生——从教50年回忆录》这本书的市民。

  回想起来,过去邹福如的每一次临危受命,都是又难又急的活。一些亲友说的话不无道理,以他当时已取得的荣誉和成绩,没有必要每次都将自己陷入水火之中,也不是每一个急难险重的活都必须接下,万一做不好,很可能会让自己身陷囹圄。“每次组织派的工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当时我有过担心,也有过害怕。”邹福如很坦然地说,当时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与其害怕,还不如去挑战,不问前程,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

  “再说了,我是老党员,组织安排什么,就得照办!”邹福如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既然应承下来,就得竭尽全力。每到一所新学校,他都会先提前摸清情况,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审时度势,团结好领导班子,树立师生信心,调动职工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邹福如从教的这50年间,时代在更迭,环境很复杂,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必然要经历种种困难与挫折,必然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必然要承受难以言喻的压力。

  潜心钻研教改路,甘为人梯乐育人。过去数十载,路途漫漫,但邹福如从未想过偏离航道,他注定要与海南教育事业牵绊一生。“我一生都在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生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让我满足。”邹福如说,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成功,也让自己更加自信,当他看到学校在发生变化,看到学生在茁壮成长,他就是知足的、快乐的、自豪的。

  邹福如对学校是有感情的,他眷恋校园。现在他同夫人还一直住在海中校园里,看着往来的学生,看着他们充满朝气的样子,邹福如就觉得自己仍未开始老去。每天晨曦或傍晚时分,榕树下,校道上,当学生和邹老校长迎面走来时,孩子们会和白发苍苍的老先生问声好,可他们应该还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的故事,竟与他们每一个人紧密相连。

  举报/反馈

上一篇:曲阜师大地理学子在首届“田家炳杯”全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技能大赛获佳绩
下一篇:港股异动︱银杏教育涨超13%领涨教育板块 多家教育公司年度业绩走高 机构称明年教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