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毕业致辞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05
手机版

  【编者按】

  1932年,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在当年6月27日北大毕业典礼上,有一段讲话至今看来仍有教育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因为“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 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他开出了三剂方子,“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总得有一点信心。”除了“个人”修养,他提出了一种独立思考的要求,“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胡适的这段讲话,初载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流传至今。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不乏像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教育家对学子的“教诲”、“致辞”,可谓风范千秋。

  曾有一段时期,大学校长的致辞更趋近于“官样文章”,“希望”、“要求”、“理想”,不乏照本宣科的格式化致辞,而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的记忆就是在毒太阳底下听训话,能让学生记忆犹新甚至受用至今的毕业致辞凤毛麟角。而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毕业致辞则被结集成书,每一年的毕业典礼也会邀请各界名人和优秀学生参与演说。它成为一种“出发”的仪式,而不是简单的“毕业”典礼。

  从孔子开始,中国历史上的“言传身教”成为一门艺术和学问。毕业致辞出自老师的“私心”,却也显示出时代的一颗“公心”。

  今天,《东方早报》特选刊中国8所知名大学的“毕业致辞”,希望读者能从这些离别赠言中读出对学子的人生诫勉。

  有一种青春不会散场,它只是不断出发。

  【相关文章】

  《“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 》

  《祈求你们“不负此生”》

  《你们的未来在你们手中》

  《毕业的四种心情》

  《远方》

  《涅槃之象》

上一篇:[荐]优秀员工事迹材料1500字(精选5篇)
下一篇:北京小升初简历制作之最有用的证书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