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3广东六校开学联考:众生皆宜的好题(审题、阅卷、标题、范文、点评)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卷心得
作文材料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引出“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的现象;第二层是“小镇做题家”从自嘲到用来嘲讽的情感内涵变化;第三层是张桂梅校长接受采访时的无奈。
关于作文构思:从内容上来说,作文必须紧扣第二、三层来写:①即回答情感内涵变化的原因或人们嘲讽小镇做题家的原因;②张桂梅校长为什么感到无奈。同时因为因为这是现象类材料作文,因此必须对这个现象持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评判。根据材料命意,③必须持正面的看法,否则就会赞同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④其次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实质,即参考立意所列的教育公平、地域歧视、青年成长、努力改变命运等,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都符合,可以考虑54—60分;
如果内容上只具备①又涉及②,或具备②又涉及①,可考虑48—53分;如果只具备①完全不涉及②,或具备②完全不涉及①,可考虑45—47分;如果脱离材料的两层内容①和②,泛泛而谈“小镇做题家”的现象,一般不超过45分;
考生可以对“小镇做题家”辩证看待,指出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比如有同学举黄文秀、黄国平或刘强东的例子反驳交际能力普通、缺乏眼界的说法),肯定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的努力。对“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应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如果对所持情感态度偏颇,比如对“小镇做题家”的进行批驳、反对或指责,一般在36分以下评分。
关于“结合材料”。
张玉金教授认为,“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各分论点由材料得出;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意、逻辑关系及其情境。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枓在体育方面的意义,含义是指材料的启示意义,即类比意义、扩展意义、哲学意义、抽象意义。
同学们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1.脱离材料行文。作为现象类材料材料,作文应围绕“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行文,把现象作为论述的主要对象,而不是把现象作为论据来实用,甚至抛开现象谈其他问题,比如有考生根本不引用张桂梅的话。
2.对材料挖掘不够深入。作文所给材料虽然有限,考生应该就着作文所给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比如深入分析张桂梅校长深感无奈的原因,人们嘲讽小镇做题家的原因(从小镇青年和嘲讽者或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3.部分同学立意偏颇,对小镇做题家持批评、否定的态度。
【补充说明】这些学生没有关注过热点,同时也缺少“后歇为胜”的做题常识。
4.对现象缺乏全面的考虑,比如仅抓住现象中的“做题”两个字,大谈特谈做题的好处和坏处,或抓住“视野”或“人际关系”做文章。
5.偷换概念,比如用“高考”“读书”“学习”等代替现象中的关键词“做题”(甚至都不能用“刷题”来代替),然后写高考的优缺点。有同学用“寒门学子”代替“小镇做题家”,这也不太妥当。
6.举例不当。本次作文的现象有一定的限制,所举人物当来自“小镇”,并且是经过现代高考进入大学、改变自身命运的。比如有同学举“马云”的例子,其实不合适,马云出生在杭州,是省城,并非作文材料中所说的“小镇”;如果换成刘强东(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农村)或时代楷模黄文秀(出生于广西百色农村)、因博士论文致谢信而走红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则比较贴切。
7.残卷不少。当然这是第一次考试,待套卷训练多了,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精彩标题
嘲讽小镇做题家,是病得治!
小镇做题非终点,笃行不怠向未来(59分)
居高处莫嘲努力 且以温情暖世间(55分)
赤诚者当登青云梯(55分)
自嘲终将成过去,徒手也可攀高峰(58分)
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57分)
“小镇做题家”不应沦为群嘲对象(57)
需反思“小镇做题家”现象背后的资源不平衡(57分)
“小镇”不是原罪,尊重才迎发展(58分)
同铺青云道,共赏长安花(56分)
嘲讽“小镇做题家”不可取(54分)
扩视野培能力,破“小镇做题”之局限性(55分)
破开“小镇”壁垒,扬帆星辰“远洋”(57分)
小镇做题无错,笑之不如助之(58分)
让教育公平打破出身差距(55分)
(以上来自真实考场佳作)
小镇做题家,是最美追梦者
努力才是人生常态
请保持信心,不妄自菲薄
“做题”也是一种能力
“小镇做题家”也很了不起
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罗马
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别低估了“小镇做题家”
不屈从命运的普通人
哪怕暂时落后,也可弯道赶超
赢得尊重,重拾信心
小镇做题家,大有可为
我是“小镇做题家”,我骄傲
小镇做题家,理应得到尊重
请不要嘲讽“小镇做题家”
不嘲笑努力,不辜负梦想
可以自称,但不要妄评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以上为湘语文拟写或收集)
佳作汇编
小镇做题非终点,笃行不怠向未来(59分)
广州二中高三(2)班 蔡翌希
“小镇做题家”引发网友热议,网友自嘲通过做题由乡村考入名校却缺乏眼界、资源。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只是手段而非人生终点,我们理应笃行不怠,谱写人生华章。
不可否认,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小镇做题家”的确缺乏综合能力。不善于与人交往、只会埋首案牍、缺乏眼界视野的“985废物”,这诚然是当下部分“小镇做题家”的真实写照。一如重庆学子唐尚珺,为实现清华梦连续十年参加高考,清华毕业的他如今是一位普通的补习老师,“小镇做题”蹉跎了他十年的光阴,但缺乏人生方向的他并没有通过考入名校而增辉太多,可叹矣!掩卷而思,社会需要像马云这样嗅到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前瞻性视野,需要武亦姝那样文理兼修、谦守自持的品格。“小镇做题家”与真正的人才之间仍有距离。
然而,对于许多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成为“小镇做题家”是他们打破阶层壁垒、实现人生出彩的唯一途径。张桂梅校长谈及做题时说“我们只有这个方法”,我想所言非虚。对于数以万计的“大山里的孩子”,手机、电话是全家的奢侈品,能够读书学习已经是全家人年年辛劳为孩子换来的宝贵机会,他们没有能力讨论“眼界”、“情操”或“资源”。况且,如若不是他们勤勤恳恳,通过“小镇做题”考入名校,来到外面的大城市里闯荡,他们又怎么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意识到自己其他能力的不足?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可见,“做题”为贫苦人家的孩子们提供阶层流动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前行路上的希望之光,他们不应该被人嘲讽。
究竟如何破除“小镇做题家”的困局?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们存在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将高考考入名校看作人生的终点,作为乡里最优秀的孩子考入名校后却光芒不再,情绪上的落差使他们沮丧、自怨自艾。然而人生漫漫,亮眼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小镇做题家”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护身符,而正是给予他们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成就更饱满的人生。况且,“小镇做题家”既然能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又怎能论定他们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其他能力呢?我想心知“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而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葆有“以往之不见,来者之可追”的精神,笃行不怠,谁都能谱写人生华章。
愿吾小镇学子把握当下,既能于题海中自在秉烛夜游,又能在社会中从容金樽对月,以笃行不怠之姿迎来人生的云销雨霁和彩彻区明!
【简评】作文先从引材料入手,接着先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出发,承认小镇做题家”的确缺乏综合能力;进而指出小镇学子努力做题的原因,肯定他们的努力;最后论述如何究竟如何破除“小镇做题家”的困局。结尾发出祝愿。作文语言表达好,思路清晰,有思辨性。美中不足在于对材料的第二层内容关照不够。
居高处莫嘲努力 且以温情暖世间(55分)
广州二中高三(19)班 邓璇
自嘲之言异化为嘲讽之语,逆袭奇迹却沦为众人笑柄,在这个参差多态的社会中,“小镇做题家”们又将何去何从?我们的社会,是时候停止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了,莫居高处嘲努力,且以温情暖世间。
“小镇做题家”本是寒门学子的自嘲之言,最终却成为指向寒门学子的一把利剑,其可怪也欤!究其根本,此种现象来源于根植在部分人心中的优越感、凌驾感。部分“生在罗马”之人,享受着优渥资源、无穷机遇,非但不知足常乐,反而自上而下地俯视着众多竭力奔向“罗马”的普通人,沾沾自喜地将“小镇做题家”的标签贴在他们头顶。这种缺乏同情意、共情心的蔑视,怎能不让人心寒,怎能不让人愤怒?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之言,看似是对“机器式刷题”“填鸭式教育”的轻蔑,实际上,是对所有出身寒门、无权享受优渥资源的普通人的轻蔑,是对扼住命运咽喉、创造逆袭奇迹的普通人的轻蔑!这种轻蔑,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与偏见,是“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的冷漠与忽视,实不可取!
在批驳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时,我们也应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小镇做题家”?张桂梅曾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只有这个办法”,毋庸讳言,这便是事情的本质所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容忽视。他人“须臾之所学”,可能就是农村学子的“终日之所思”,他人“登高之博见”,可能就是小城居民的“跂而之所望”……如此鸿沟,自然会带来交际能力、视野眼界上的差距。而要让“小镇做题家”获得与他人同等的眼界与能力,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实现资源分配公平是唯一的“柳暗花明之路”。白居易曾有“念此私自愧”之叹,毛主席曾怀“环球同此凉热”之梦,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应如此,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推倒阻碍教育公平的层层障壁,将缕缕温情放在世间的天平之上。
纵观世间,太多人在为改变“小镇做题家”的处境而奋斗着。张桂梅创华坪女高,“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磅礴之语掷地有声,引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山区女孩走向广袤天地;黄文秀带领村人,让泥泞路化为致富路,让雨季的百色开出幸福花。我们的社会,应该呵护每一份“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肯定每一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努力,包容每一点“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不足,让自嘲化为自信,让蔑视化为鼓励,如此,方能卸下傲慢与偏见,以温情暖人心。
请停止高高在上的嘲讽吧!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尊重与帮助!
【简评】本文首段引材料提出观点。第二段从嘲讽者出发揭示“小镇做题家”被嘲讽的原因;第三段指出“小镇做题家”出现的原因,第四段指出做法,要改变小镇做题家的处境,最后一段发出呼吁。作文语言流畅,引用名言警句贴切;内容上建议第二段和第三段互换。
(关注语文好公众号)
赤诚者当登青云梯(55分)
深圳实验 曲逸宁
自古以来,凭文入仕,通过学习打破阶层差异就是一架平稳的“青云梯”。而如今,“小镇做题家”概念的出现,动摇了其根基的稳固。而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原来自嘲的“做题家”们,竟得到广泛的嘲讽,于此种情形下,我们更迫切地需要反思,应使赤诚之人登上理应属于他们的青云梯。
首先,赤诚之人不应被阶层限制了前途,更不应因“善于做题”而徒添烦恼。自古以来,“量才取人”便是历朝历代达到治世的捷径。爱才如命的唐太宗、宴中吐哺的周公旦无一不使国家达到了盛世。而如今“小镇做题家”的出现,难免限制对人才的利用;而对“做题家”的嘲讽之语,不难让人对通过努力而进阶的道路产生怀疑。若努力都难填阶级之壑,又何来公平可言?这样的冷气极易扑灭寒门子弟心中的希望火苗,从而引发的民心的动摇,社会公信的散失,更是不言而喻。若一颗上进的心与过人的才华都难发光发热,我们应对社会现状进行反思。
究其根本,“小镇做题家”的出现是资源分配不均,发展存在时空差异的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只在于“做题”等硬指标,还要兼备广阔的眼界与灵活的交际能力等软实力。正如张桂梅校长所言:“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当占领了信息与资源优势的学子们站上了赛道,还在跟从老一套的做题来进阶的寒门子弟们自然难抢到先机。这也使我们反思:当信息与资源成为一种竞争力时,这种差异该如何填补?
若以问题为导向,我们不难发现。正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种局面。当我们充分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课时,张桂梅校长却要身兼数职。于此,职业教育、拓展课程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务之及急,是达到教育公平,充分发展教育资源,以使“小镇做题家”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每一颗赤诚之心都不应蒙尘,每一位学子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青云梯。“小镇做题家”不应受到冷眼,每一份努力都应被公平嘉奖。
【简评】文章紧扣材料内容,对于材料中提到的“小镇做题家”相关社会现象展开分析,从容入题,条分缕析,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作者的观点是阳光的,是正能量的,她没有简单地褒贬,没有居高临下轻易判定,指点江山。“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让作者始终不弃要旨,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缺少事例的引证,略显单薄。个别表述不够妥帖。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刘添喜)
(关注语文好公众号)
自嘲终将成过去,徒手也可攀高峰(58分)
珠海一中高三13班 祝毓岚
“小镇做题家”,一个久远的自嘲性质的名词,随着某位当红明星持平凡人设却后台过硬一事被曝出而重回大众视野。没有后台、缺乏资源的出身于农村小城的“做题家”们痛苦又无奈的声音再次让我们思考:只会做题而缺乏眼界之人,是否可以、又如何攀高峰?
从“自嘲”到“嘲讽”,源于称呼使用者的改变,更源于“小镇做题家”后真切存在的问题,即十分致命的眼界与资源的匮乏。由于出身于相对闭塞的农村和小城,从其中走出来的孩子们或许家境贫乏,鲜有机会和途径了解大山外的世界,导致他们若想翻身,只有好好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跳板下借“做题”而奋力一搏一条路。最终路走出来了,可他们缺乏视野、在做题之外几乎少有长处的困境却是难以摆脱的。于是“小镇”之外的人们,便因为“做题家”们综合素质不高而对其进行嘲讽。这样一看,“小镇做题家”一词,饱含多少辛酸、痛苦、不公与无奈。
“小镇做题家”的问题,源自缺乏途径拓展视野,源于不能及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一句“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一阵见血、一语中的。更甚者,她的学生们本就是囿于家庭的大山中的女孩子们,资源更少,好环境更是痴人说梦,成为“小镇做题家”,是无可奈何之举。可见,社会对于“小镇做题家”的态度,绝不应该是嘲讽,而应该是宽容、关怀与帮助。倘若社会各界能为农村小城中的孩子们提供多一些资源、平台上的支持,多一些爱心驰援,那么他们的人生将会大不一样。近来,越来越多从“小镇”走出来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将自己在外界之所闻所见、所思所学分享并传授给孩子们,这无疑是为他们开阔了眼界,让他们有对生活的思考,而非在将来成为真正的“小镇做题家”。
可爱的“小镇做题家”们,其实更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在走向外界、站上崭新的平台后,继续精彩自己的人生。“做题”与“自嘲”,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都会成为过去式。在过去的人生中,交际能力普通、缺乏眼界又如何?只要不放弃自己,在新的道路上继续培养能力、弥补缺憾,仍然能成为社会中的优秀一员。张桂梅校长的学生们,在毕业后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警察,有的成为教师而传递薪火。社会更要对“小镇做题家”们给予更多的善意与爱心,给予帮助与鼓励。
“小镇做题家”,只要怀揣理想,即使徒手也可攀高峰;若社会良性引导,加之自我本就自强,那么这个称号也就无可厚非了。希望小镇做题家“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为理想倾心”!
【简评】全文紧扣材料,从对“小镇做题家”现象的分析,到对这一群体提出的良性举措,到对这一群体自立自强的建议,层次井然,论述深入,设身处地,引人共鸣。不足之处在于论述手法较为单一,且对于社会的嘲笑没有更深的探讨。
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57分)
珠海一中高三23班 刘秉鑫
“小镇做题家”本是自嘲自身从小地方出来,缺少眼界和资源,但如今却成为了一种被群嘲的现象。当考试成为大部分人的唯一选择,小镇做题家或许是他们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但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做题,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近年来,做题仿佛变成了人人厌恶的垃圾,到处都是“做题不好”类似的言论。在我看来,我们真真正正应该反对的是“死做题,硬刷题”。而对于出身寒门,出生在小地方里的人,做题也可以开拓他们的现野,不失为一个提升自己的方法。“思而不学则罔”,思就好比于我们的学习,而学就是做题。将那“思”灵活运用便是“学”。“小镇做题家”听上去仿佛可笑,可他们也同千万个的“大城做题家”们一样,心中怀揣着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小镇做题家”也是“大城梦想家”,只不过他们的办法只有做题这一个。
有的人说,“小镇做题家”是善于做题,但是交际能力一般,眼界缺乏。这是因为他们将自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题。他们做题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或眼界,而是作为一个踏板,一个帮助他们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的阶梯。如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从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她们有的一开始确实是交际能力不强、眼界缺乏,可是当多年过后,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小填做题家”的初衷是为了更大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小镇甚至大城都不是他们的终点。他们每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梦想,每一层台阶都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对于那些所谓的“小镇做题家”们,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天赋:或小镇、或大城;或天才、或平庸。他们能做的便是依靠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唯一他们可以决定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对自己的信念;“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是他们不变的志气……由此观之,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或许当年走出去的那些小镇做题家已经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大城梦想家”,然后他又回到当初的那个小镇,鼓励那里的青年学子做一个“小镇做题家”,因为只有出去,方才知道外面世界的美好。
正如一个小镇做题家所说:“我做的不是题,而是一块足够撑起我未来的踏板!”是的,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
【简评】全文紧扣“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从做题的价值分析,到做题家其他能力匮乏的原因分析,到做题家依靠自己也能创造美好人生的展望,充满正能量,论述井然且极具说服力。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对材料中提到的对这一群体的态度(自嘲和嘲讽)进行分析论述。
“小镇做题家”不应沦为群嘲对象(57)
珠海一中高三(3)班 陈忻
随近期“明星考编”事件发酵,“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在一些流量大v舆论引领下,“小镇做题家”竟一度成为“蛤蟆想吃天鹅肉”、“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恶性标签的代名词。但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端正对其的看法,“小镇做题家”不应沦为群嘲对象!
首先,什么是“小镇做题家”?是指出身底层,以高考为进阶途径的一批学子,曾是这个群体感慨自身资源视野匮乏的自嘲话语。“小镇做题家”之所以存在,本就是因为高考正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较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且趋于公平的选拔方式;正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对所有学子而言都相对公平的晋升通道;正是国家为防止阶级固化,促进人才流动,提供给这批“寒门学子”实现“人生进阶”的机会。正如张桂梅校长曾说:“我们只有这个办法!”因此,它存在,它合理。
至于为何互联网上会引发这样宏大一场对“小镇做题家”的声讨,浅而观之,是互联网使用对象本就是时间精力经济能力都较为优越的群体,我认为这部分人中声讨做题家的大致可分为两种心态。第一种是对“让孩子的青春被题海淹没”的担忧。这种本意算得上是关切,但又何尝不是自己生而享受一定的资源特权后的“共情无能”?第二种就更居心叵测,是借用父母辈资源砸出来的“上层阶级”看不惯“小镇做题家”有挤占自己权利之势,便利用导向性话语对其进行舆论攻击。
深而挖之,这何尝不是“躺平文化”席卷的产物?当我们被良莠不齐而碎片化的赛博信息洗脑“无为人生”后,自然会对突然出现在视线中的“奋斗逆袭群体”感到排斥,做出应激反应,企图用舆论同化更多人,乃至“做题家”群体。
由此观之,群嘲“小镇做题家”实是一场盛大的闹剧,是被娱乐资本躺平主义洗脑的特权阶级一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自我高潮,是扭曲的价值观内化于部分当代人的鲜活体现。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是在鼓励机械化地培养高考机器,只是我们在做出一些优越感溢出的所谓批判之前,应换位思考时代压在个体肩上的重量。从根本上使“小镇做题家”得以享受多彩人生,拓宽视野的途径,是晋升通道的开辟,是教育资源的平衡,是贫富差距的缩小,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此之前,国家应多一份引导,社会应多一份包容,个人应多一份理性。“小镇做题家”不应成为群嘲对象,奋斗之人不应沦为堕落文化的牺牲品。
【简评】本文突出优点有三:其一,立意极高,人文关怀。作者认为,“小镇做题家”不应成为群嘲对象。这个群体,出身底层,以高考为进阶途径,他们自身也感慨资源匮乏视野狭窄。但在高考这种公平的选拔方式下,国家提供给了这批“寒门学子”实现“人生进阶”的机会。它存在,它合理。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对他们报以理解和同情。其二,思维缜密,逻辑性强。作者从“小镇做题家”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这个群体产生的根源,从根源上深入剖析;继而分析网络嘲讽“小镇做题家”舆情汹涌的原因,其为“共情无能”或居心叵测,利用导向性话语对其进行舆论攻击,其实质为“躺平文化”席卷的产物,群嘲“小镇做题家”,实是一场盛大的闹剧,结尾“当然”一词收束自然,转向如何给“小镇做题家”更公平的舆论和生存环境,本文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解读,逐级探讨,说服力强。其三,语言鲜活生动,犀利透彻。缺点也很明显,有些概念比如“娱乐资本躺平主义洗脑的特权阶级”“堕落文化”等就显得突兀,有标签化嫌疑。
(关注语文好公众号)
需反思“小镇做题家”现象背后的资源不平衡(57分)
珠海一中高三(3)班 董辰
每年高考放榜后,广大中国人民总会不约而同地化身吃瓜群众,搜寻着各大名校的录取情况。而在各式各样的热点中,“寒门弟子考入名校”的“瓜”总能脱颖而出博得无数惊叹,无他,因为这样的例子不多。而相比之下,“麻雀变凤凰”后得入名校却发现自己太过局限而自卑的寒门学子则就占比很大了。“小镇做题家”的出现难道是偶然吗?
我认为,应重视“小镇做题家”现象,反思背后原因,争取改变现状。
所谓“小镇做题家”,一般指出身农村或小城,因善于做题进入名校、实现人生进阶,却因交际等能力普通而在社会甚至大学中举步维艰的青年学子。高考面向全国,为了公平公正,其标准以做题成绩为依据,难以考察各方面全方位素质。因此即使交际能力普通、宽阔眼界缺乏的学生也能凭优异成绩进入高校。如此一来,“小镇做题家”就出现了。
但问题来了,为何会有这么多学生全方位素质不够高呢?
其实答案几乎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小镇做题家”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出身农村或小城。为何寒门子弟考入名校的事件足以成为热点?因为在人们心中普遍认可小地方上名校难。难在哪呢?资源。中国是十四亿人口大国,资源一定是有限而供不应求的。那么这就离不开资源配置问题。在人口更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大城和人口少、发展落后难以扶持的小镇中,优质资源当然更倾向于流向人才更多的大城。小城得不到好的资源,自然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障,甚至连本来在本城的优异生源都外流了,其本身只能是苟延残喘,难以为学生争取来更多帮助。在这种情形下,能保证学生们应付高考的考试已经不易,又何谈发展其他素质呢?更别提一些农村小镇思想落后,根本不重视教育问题,学生想靠高考进阶,基本只能靠自己,下定决心后刻苦学习已是极限,又哪有机会提升其他素养呢?
因此,“小镇做题家“层出不穷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一方面,政府应更多关照小城,出台政策鼓励资源向小城倾斜,吸引更好的师资入驻小城带动教育发展;一方面,有能力的教育者也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前往小城,为小城的教育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作为寒门学子的学生们自身也应意识到自己综合素养的不足,有意识地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如此,想来“小镇做题家”的窘况也就能够很好缓解了。
推动教育事业平衡发展,改变学生素养良莠不齐的现状,势在必行。
【简评】文章行文思路清晰,标题即可看出考生的精准审题,开头由大家高度关注的高考放榜,自然引出“寒门子弟”“小镇做题家”的话题,紧扣写作任务,自然松弛地提出论点:“我认为,应重视‘小镇做题家’现象,反思背后原因,争取改变现状”,呼应标题,凸显考生的精准判断能力;正文部分作者的论述也是有条不紊,层层深入:先给小镇做题家下定义。接着从经济发展、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镇做题家出现的根源。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一气呵成。该文作者能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抽丝剥茧、清晰严谨地呈现写作思路,且论述充分,语言简洁明了,实属不易。
“小镇做题家”值得理解和尊重(58分)
中山纪中高三(8) 张茗
近日,“小镇做题家”的话题再度被送上了热门,与以往的自嘲不同,这一次的矛头直指那些真正的寒门学子,他们被嘲讽只会刷题读书,缺乏宽广眼界,更缺乏交流与人脉。一句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和戏谑,对于这些努力拼搏者来说,都是寒意刺骨的利刃,我们何不理性的看待刷题,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诚然,嘲讽者的话语中有合理的成分,“小镇做题家”们确实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受到了经济条件的制约,他们无法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接触更多元的文化;另一方面,因为上升道路的有限和传统思想的规训,他们确实大多数只能咬着牙、埋着头、奋着笔去将他们愿望中的美好人生转换为现实,而缺少闲暇和观念去开拓世界。
然而,大多数的嘲讽却充满戾气和傲慢,没有理性辩证的认识到了刷题给这些“小镇做题家”带来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中,人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流动的通道变得前所未有的通畅,而高考是这诸多通道中最稳定也最公平的一条,选拔性的高考要求考生一定要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而刷题恰恰是学子获得积累,查漏补缺的经济之法。“小镇做题家”可以凭借刷题,有效地拓展视野、激发潜能,在应试中有所成就,也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小镇做题家”,我们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与过人之处。他们兴许没有殷实的家境,却有勤劳的品性;他们兴许没有广阔见识的眼界,却有改变现实的壮志;他们兴许没有老道的交际技巧,却有着真诚待人的善良。或许你会笑张桂梅老师门下那些贫寒学子呆板拘谨,却无法否认他们坚持每日早上5点起床,锻炼学习,直至夜深的背后常乎寻常的坚毅与耐力。
嘲讽之前,请先看看来时的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试想一下,他们可能没你那么幸运”。中国有句古话:“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没有思考之前妄对他人作出评价,暴露的只有无知。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一缕烟”,我们不应当盲目自大,让优越感蒙蔽了双眼,请给予“小镇做题家”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予其甘露,待其芬芳!
【简评】文章逻辑性强,开篇从材料当中引出了中心论点:“小镇做题家”值得理解和尊重,接着就从现象挖掘其根源,“小镇做题家”存在,是有它自身局限性,故而,应理性看待。文章脉络行云流水,语言流畅自然,善于引经据典,既契合观点,又增强了文章的严密性。
“小镇”不是原罪,尊重才迎发展(58分)
中山纪中高三(1) 吴梦琪
“我本以为你会赞我刻苦勤奋,未曾想你却笑我出身低微。”近日,随着某明星考编事件不断发酵,“小镇做题家”一词也成为了热门词汇,这其中引发的深思,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范围,成为了对于整个社会氛围、制度的思考。
过去,“小镇做题家”是部分人的自嘲之语,但它情感指向更偏于正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虽有弊端,但也为百姓提供了阶级跨越的阶梯。而现今的高考制度,远比科举制科学、公平。同样的,是人们实现梦想,改变人生的必由之路。读书,对于家境贫寒之人更显得重要。恢复高考几十年来,无数人通过刻苦学习,为自身和家人带来了更幸福的生活。“寒门出贵子”的故事不断上演,又不断激励着人心。纵使这些寒门贵子初出社会时,由于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视野和资源稍逊一筹,但他们的奋斗会慢慢的缩小这些差距,让“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再次被印证。
现在,“小镇做题家”一词却含有明显的贬低意味,成为中伤他人的利器。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于寒门贵子的态度从钦佩转为了不屑——“考上名校又怎么样?交际能力、眼界与城市孩子没法比。”诸如此类的言论充斥着网络,话语中尽是无礼傲慢和轻视,更有甚者,称呼他人为“农村错题本”。这种舆论氛围显然是浑浊恶臭的。出身无法改变,努力不该被嘲。积极行动、勤奋付出来换得更好的生活,这是值得赞许的,应被推崇的。当“小镇做题家”成为了一种羞耻,这样的社会将成为一潭死水——人们不会有上进心,公平和进步将不复存在。所以,扭转舆论风向是当务之急,对努力生活的人怀有敬意,是一种无可辩驳的事情。社会上升通道永远为刻苦之人敞开。
未来,“小镇做题家”们应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多的选择和赞美。
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章张桂梅曾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只有这个办法。”足见,农村教育发展中阻碍重重。我们应该集中各方的力量,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生态,推进教育公平,让更多人接受优质教育,才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同时,我们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继续完善,让出身农村的学子同样可以有综合素养。社会氛围更要清化,尊重知识和劳动,友好待人。只有这样,“小镇做题家”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社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希望今后,“英雄不问出处”的佳话一直延续,在公平与友爱中,人们迎来了光明灿烂的未来。
【简评】本文审题立意精准,抓住材料中的“自嘲”和“嘲讽”展开思辨,扣住了材料的关键和核心。行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全文主要围绕“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问题展开具体分析论证。三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标明时间关联,强化了全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引用论证使用得当,特别是对张桂梅的话语引用切合要求。语言精准流畅,部分词汇的使用如“发酵”“风向”“上升通道”等,显示出作者的超出一般的视野和阅读面。
扩视野培能力,破“小镇做题”之局限性(55分)
中山纪中高三(9) 肖瑶
随着明星考编等一系列爆点事件的发生,“小镇做题家”重回人们视野。“小镇做题家”代指拥有优秀的应试能力,却因出身阶层的局限,缺乏一定的眼界和社会资源的青年人。依我看,其不应该成为嘲讽对象。社会应加大对这些优秀青年的培养,取长补短,扩充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能力,让“小镇做题家”发挥所长,破除局限,贡献社会。
不可否认,“小镇做题家”亦是对强大应试能力的肯定,是现行信教育体制下选拔的最优秀人才。从感谢贫穷的中科大大博士黄国平,到“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北大毕业生肖清和,他们都出身寒门,却凭借过人的应试能力实现了人生的进阶。逆袭的脚本,也被千千万万“小镇做题家”复制,他们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拥有优秀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应试抗压能力,终被社会认可,这正是教育公平的有力诠释。“小镇做题家”们的能力并非逊色,而是需要将优秀能力转化为贡献社会动力的契机。
因此,“小镇做题家”的背后,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浮出水面,我们呼唤更加公平高效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使千千万万“小镇做题家”拥有提升其他方面能力,拓展视野的渠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进阶。
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长叹敲响了素质教育落实的警钟:“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做题)这个办法!”除了做题以提升应试能力,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会给出身农村或小城的孩子们全面了解世界人生的另一途径。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让“小镇做题家”们足不出户便能体验了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拓宽宽视野,培养多元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
“小镇做题家”之局限,也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为远在农村小城的孩子们提供了了解万物的又一捷径。随着大师们纷纷投身短视频平台做科普,优秀教师为“双减计划”录制网课,知识吸收渠道变得愈发多元,我们不再只有通过“做题”来了解万物这一条乏味的途径。科技的普及,亦会助力“小镇做题家”们反哺社会。
“小镇做题家”的爆火,恰是思考教育方式的良好契机。要让优秀的人才反哺社会,就要破除其发展局限性,通过多元手段扩展“小镇做题家”的视野,提升其能力,让“小镇做题家”成为了全方位优秀的代名词。
【简评】文章立意新颖,从当今的热门事件“明星考编”引入“小镇做题家”话题,提出中心论点:扩视野培能力,破“小镇做题”之局限性。作者能辩证的去思考问题,并由此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的缘由,并着以分析,然后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行文脉络清楚,逻辑严密。材料丰富详实,接地气,具有时代感,非常契合我们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同铺青云道,共赏长安花(56分)
东莞中学高三(8)班 梁颖怡
“小镇做题家”的被热议,让出身寒门而通过应试实现人生进阶的学子重回大众视野。因为个人背景导致“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展现在这些苦读学子面前的是否仍为青云之道?从个人、他人到社会,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让“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寒门学子亦能采撷到云端的“长安花”?这个问题亟需思考。
社会应有借力的“好风”。“小镇做题家”是贫富差距显著、社会资源分配不当的结果。为寒门学子正名,给寒门学子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社会应尽先担责。门类多样的助学金,“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穷失学”的誓言,助力个人发展的贫困生专项扶助计划,社会正以“看不见的手”竭力调正社会天平,避免各类资源集中流向本就占优的一方。广阔的海洋才有金鳞鱼跃,辽远的天际才有鲲鹏腾飞,蓬勃发展的社会才能为“小镇做题家”提供更多不依赖于个人背景的机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奇迹才可重现。
他人应有包容与善意。法国作家蒙田有言:“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面对依靠个人努力而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背景较为优越的旁人理应放下猎奇的心态和高傲的嘲讽,对寒门学子因先天背景所导致的局限表示宽容、理解,必要时给予和善的帮助。对寒门学子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卓绝的成功,应报以诚恳的敬意。“做人谦虚第一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曾写下这样一句诗。面对他人时的谦和与否,折射出自己内心的良善与无。多些友善,少些敌意,“小镇做题家”应是康庄大道上风尘仆仆而来与你并肩策马的良伴,而非居心叵测的落魄劫匪。
个人应有“走出去”的决心和行动。张桂梅校长曾坦言“没有办法,我们只有做题这个办法”,但华坪女中的学子们拥有的不仅是苦读十年的磨练,还有经磨练后走出大山的毅力和韧性。“藏器于身,待时而行”,“小镇做题家”们所缺乏的资源和眼界,可以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力量填补。走过的每一步,写下的每一笔都作数。用树枝在煤渣上书写,抑或以上好的墨水在宣纸上作答,对答案的正误都无甚影响,重要的是那些披星戴月的征程里,只有躬自践行才能寻到的“视野”与“资源”。
时代的春风应平等而和煦地吹过每一位马鞍上的得意书生,长安城里的锦绣也为每一位以笔为剑的勇者盛开,青云路应共同铺就,“小镇做题家”应可为人生的赢家。
【简评】本文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1、没有仅仅着眼于对“小镇做题家”这些人褒贬品评,而是把“小镇做题家”作为一种现象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打量,并提出了饱含悲悯并极富建设性的建议;2、结构整齐,逻辑分明。从社会、他人到“小镇做题家”自身三个角度展开,既有高度,又贴地气;3、对古诗的明引和暗引,以及比喻、排比手法的运用,为行文增加了书卷气,既儒雅又有力量。
让教育公平打破出身差距(55分)
东莞中学高三(10) 何钎
“小镇做题家”已非新词,张桂梅认为做题是“小镇做题家”们冲破壁垒的唯一出路,这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倒寒门教育中来。
相比大城市,出身农村或小城的“小镇做题家”,因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使得他们只能接受小部分的教育资源,其师资力量相对也较薄弱。因此“小镇做题家”们在于同龄人竞争时,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尽量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看那些大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所拥有的的不仅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有更多的途径接触新的知识,更有甚者,从小就受到家庭书香氛围的熏陶,很小就能崭露头角。他们很早就进入“内卷”,以金钱、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换取更加优质的教育。
如此一对比,更让我们深切感知到教育的壁垒。如果说高考是公平的,那么这种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不公平会不会使高考公平有待考量呢?
千千万万的“小镇做题家”们在位改变自己命运而刻苦求学,但面对大城市的同龄人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碾压,这场游戏有多大的赢面呢?故此,要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现状,让“小镇做题家”们脱颖而出,就必须进行教育方面的改革。
国家的层面说,应对农村、小城市的教育更加重视,在资金的投入、师资的配置、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方面有所侧重,以提升农村和小城市的教育质量,让“小镇做题家”们变得更少一点,尽量让这些孩子享受到与大城市中的孩子类似的资源与教育。
当然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减少“小镇做题家”们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经过国家、地方政府等多方不懈的努力,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通过优质师资的交流与引进,拓宽“小镇做题家”们的视野。相信通过十年、几十年的努力,“小镇做题家”们获取资源的途径会得到改善,他们只能靠拼命刷题以取得良好成绩的现状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大城市把持名校的录取名额,看到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更要专注教育公平,让教育的均衡发展打破出身的差距,使寒门学子不只是通过“刷题”才能看到出头的希望。
【简评】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小镇做题家”的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质是教育公平的问题。然后分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内容较充实。如果要改进的话,可以原因或解决策略中的某一方面为重点,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
嘲讽“小镇做题家”不可取(54分)
东莞中学高三(8)班 黄慧雪
“小镇做题家”一词本是豆瓣上一些年轻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于农村,通过高考走入城市,却在城市中发现自己只会做题而缺乏开阔的“视野”。然而,这个词却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嘲讽这些出身寒门的学子。“小镇做题家”应该被看低、被讽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中值得尊敬的事情。士农工商,士排其首。千百年来,无数寒门之子通过考试实现跃升,并做出成就。由此可见,“做题家”并不是什么应该被嘲讽的东西。正相反,“做题家”们大多有着理想与目标,心怀抱负,充满毅力,坚韧而不群。那些他们缺乏的所谓视野、交际能力,可以在岁月中不断获得,然而他们身上的品质,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之物。
古语言:“自古寒门多贵子,从来纨绔少俊才。”出身小镇,也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古之往来,生于贫寒而成大业者其少乎?况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过出身平凡,又岂有歧视多数之理哉!
因此,嘲讽“小镇做题家”是无知而危险的。之所以会有大量的“小镇做题家”,是现行社会仍处于发展的客观原因。张桂梅说,别人说做题对孩子不好,可她们别无他法。在地区发展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摆脱“小镇”带来的限制,其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考试实现跃升。换言之,这些学子正是希望通过做题走出“小镇”,如今却因此给他们扣上“做题家”的名号,既是对寒窗苦读的青年的偏见,更抹杀了无数在大山与小镇中用教育将这些青年送出大山的老师和家长的血汗。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中,我们应该看到,这不是关乎某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问题。寒门学子不必妄自菲薄,而可取长补短,扎实前进;出身优渥之人不可洋洋自得,应知尺有所短,而学会尊重他人;政府、社会不应袖手旁观,而该平衡发展,支持与帮助位于劣势的寒门学子们。这关键所在,不过一个字眼“平等”。
人生的高度不在于起点而在于终点。生于“小镇”,亦可用努力攀上青云颠;生于楼阁,亦可能因无力而坠落谷底。故“小镇做题家”无可嘲讽,只望青年皆有力登上巅峰。
【点评】本文行文脉络清晰。由对“小镇做题家”自身的评价,到对嘲讽“小镇做题家”这种现象的分析,再到社会、国家的所应有的态度,由低到高,最后归结到“平等”的社会价值观,有一定的高度。在文章结构上,开头提出“‘小镇做题家’应该被看低、被讽刺吗”这个问题,通过几个主体段的议论之后,结尾重申“‘小镇做题家’无可嘲讽”的结论,首尾照应,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
小镇做题无错,笑之不如助之(58分)
惠州一中高三(1)班 马卓仪
近日,“小镇做题家”火了。在这一些人口中,他是寒门学子自嘲之语;在另一些人口中,他成了对小镇中企图通过“刷题”逆天改命者的嘲讽……众说纷纭之际,私以为,小镇做题本无罪,与其笑之不如助之。
成为小镇做题家,实乃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正如华坪女中的校长张桂梅所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诚哉斯言,资源匮乏,是小镇乡村的现实困境。能通过刷题走出闭塞,走向宽广,小镇做题家又何错之有?从古代,潜心学习,从上蔡小吏到一国丞相的李斯到如今高呼“考赢一分,干掉千人”的最终得偿所愿的衡水班长,他们无一不是通过看似呆板的学习、做题,实现人生进阶,在贫瘠的土壤里开出花来。海明威曾言:“要想想凭现有的条件你能干些什么。”小镇做题家们,面对稀缺的学习资源,提笔做题,是他们通往新生活的唯一通衢。
面对莘莘“小镇做题家”,我们理当多些宽容,少些嘲讽;多些帮扶,少些冷漠。许多人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交际能力缺乏,眼界狭窄的书呆子。殊不知,这背后是他们被匮乏的资源限制在狭小天地里的无奈。刘立宪在《读库》中写道:“真正的怜悯,应当建立在理解上——对他人的弱点的理解。”我们理应认识到“小镇做题家”资源上的短板,看见并认可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我们应停止袖手旁观,将自己的资源优势与小镇做题家们分享,让他们不囿于自己的身份。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小镇做题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揆诸当下,高三的我们,也在许多场合被冠以“小镇做题家”的名号,他人的嘲笑让我们不安、郁闷。我们自己,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与无数“同道中人”一起,自嘲自己的没眼界没资源,以至认为高考没有意义。其实,小镇做题家们最应自助,走出迷茫与自我否定,拥抱自己的缺憾,坚定地在以高考、以做题改变人生的路上走下去。小镇做题家们,一如宋濂,纵然一贫如洗、缊袍敝衣,也从未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约翰·欧文说:“凡事只要做好了,就不会是白费力气。”小镇做题家们何必为一时的视野狭窄、资源短缺而担惊受怕自怨自艾。曾经的付出,终会在冰封的土地上怒放千万朵蔷薇。
成为“小镇做题家”,无需感到羞愧,也无需受人冷眼。自己不妨提笔,在穷困中杀出重围;他人不妨停下嘲笑,伸出援手,一起向未来!
【点评】文章紧扣“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行文,立意准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第一段由材料切入,简要概括并点明中心“小镇做题本无罪,与其笑之不如助之”,开门见山,干净利落。第二段结合材料中“小镇做题家”的特点及张桂梅校长的话,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手法,论证了成为小镇做题家实乃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唯一通衢,体现了“小镇做题家”的无奈和现实困境。第三段针对“小镇做题家” 受到的嘲讽及无奈现状,表明态度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我们理当少些嘲讽冷漠,多些宽容帮扶。第四段结合自身经历感受,砥砺“小镇做题家” 走出迷茫与自我否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相信付出终会在冰封的土地上怒放千万朵蔷薇。最后一段收束点题,呼应开头及标题,中心鲜明突出,结构圆合严谨。(惠州一中许鹏珍)
破开“小镇”壁垒,扬帆星辰“远洋”(57分)
惠州一中高三18班 黄尔圆
“小镇做题家”屡屡成为各大社交平台新焦点,引发了众多网友讨论。然而,生在“豪门世家”的孩子毕竟在少数,依靠高考实现“人生翻篇”的学子在社会的各个职业上奋斗。“小镇做题家”确有其不足,但实在不该成为嘲讽的贬义词。
高考的本意是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无论生在乡村还是城市都有相同的竞争机会。既然高考最基本的竞争方式为文化课考核--也就是“做题”,那么持续刷题“埋头苦读”自然会成为视高考为“最大出路”的“小镇学子”的奋斗方向。面对亲人、老师的期待,这是他们所能做到最直接的努力。在相比于大城市显得落后的小镇,教学资源劣于各大名校,“小镇做题家”们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通过日复一日的“寒窗苦读”,取得优异的文化课成绩,是值得赞赏与鼓励的,又怎能以此对他们进行嘲讽嬉笑?
不可忽视,“小镇做题家”由于长年成长在较为闭塞的地方,缺乏“大城市人”的广阔视野,进入新的地方难免不适应以至于显得生疏笨拙。在陌生的环境又没有任何来自家庭方面的“资源”支持,他们初来乍到,很容易感到迷茫甚至自卑,死套路的题目固化了他们的思想,抑制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渴望。近十年接踵而至的套题让他们沉浸在“熟能生巧”而无需创新、甚至与现实生活基本隔绝的题海中,要如何放下纸笔,走向新的旅程?自然,错不在他们。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在采访中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呐喊是无奈的,揭露了“小镇做题家”的无力。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社会不可丢下任何一个群体。因此,必然需要合乎情理的“温度”给予到这些奋斗却迷茫的学子。做题不一定有害,“题海”才是害人不浅。答题提纲与死记硬背又有什么差别?学习使人进步,高考应选出会学习的人,而非会“背书”的人。其次,在网络迅速遍及全球的大局下,“小镇学子”们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大千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接受社会帮扶的同时,也应该多“抬头看看”,造就更完整的自己。
“小镇”并非牢笼,无法禁锢愿意飞翔的种子,而机遇与危险并存的远洋,永远对所有人开放。
【点评】本文紧紧围绕“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行文,肯定了小镇做题家克服环境局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提升的精神和品质,对社会上的嘲讽给予了的回击,也对小镇做题家如何更好的完善自我提出了一些建议。行文观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精炼,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观点,第四段在论述上有些混乱。(惠州一中徐靖慧)
高分原卷
声明本文内容由语文好(dayuwen8)收集整理,综合自广东六校名师团队、语文匠、湘语文、语文畅学优和网络,版权归原文作者和点评者所有,转载请务必保留此说明,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