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一本纯文学刊物的五十年传奇
提要:《儿童文学》的50年传奇不仅仅是纯正文学的传奇,也是内容运营的传奇。大起大落中,《儿童文学》做出了怎样的判断和选择?从“逆势而动”的改版,到打开发行渠道的锐意变革,再到书刊互动,到向多媒体运营的进军,这是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
2013年,名刊《儿童文学》迎来了创刊50年。在一个纯文学被边缘化的时代,在一个阅读习惯几经迁移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学期刊都在面对读者流失、市场萎缩,甚至遭遇存亡危机。不少刊物挺不过文学刊物的严冬,纷纷改弦更张。《儿童文学》杂志也面临同样的考验。然而,在时代的大潮中,《儿童文学》不随波逐流,不降格以求,50年来始终坚守纯正的文学阵地,最终唤得市场的认可。迄今,《儿童文学》杂志月发行量逾百万,创下文学期刊的发行奇迹。市场不相信眼泪。
大起大落中坚守本位
说到《儿童文学》的历史,《儿童文学》杂志主编、中少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总监徐德霞如数家珍:“这个刊物创办于1963年,在文革前仅仅是以丛书的形式出版了10期,但是影响力很大。因为当时面对儿童的刊物很少,只有上海的《少年文艺》,孩子们的读物很贫乏。这本刊物一创刊就激起千层浪,一版再版,第一期就发行了30多万册。”文革后期,《儿童文学》恢复了工作。徐德霞1976年来实习时,《儿童文学》正在筹备复刊,编辑部只有三个人,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人,最多时12个人办一本刊物。1977年8月出版的第一期刊物登有陆思凝的文章《“四人帮”是摧残儿童文学的刽子手》,为不定期丛刊。1978年第一期开始,《儿童文学》杂志采用华国锋题写的刊名。如今,这个编辑部有24人,刊物已经变成旬刊,一月三本,再加上一本图书———《儿童文学》伴侣,而月发行量也已突破百万。而明年,《儿童文学》即将变成周刊。《儿童文学》伴侣是《儿童文学》杂志社刊登中篇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平台,“因为现在全国没有发表中篇作品的刊物,我们希望给作者提供一个阵地。”徐德霞说。而这种局面的形成,要从90年代的全国文学期刊大萧条说起。90年代初,中国文学刊物的发行量大幅下滑,儿童文学类刊物也不能幸免,经历这场风雨后,曾经刊登中长篇连载的大型儿童期刊《未来》、《明天》、《巨人》等都已经消声匿迹。徐德霞回忆道:“当时有句话,叫《朝花》凋谢了,《巨人》倒下了,《未来》不来了,《明天》还在明天。”1977年复刊后,《儿童文学》发展很快,发行量每年都在刷新,直到50多万。而80年代中后期开始,《儿童文学》的发行量就开始下滑,最低点是在1996年———6万册。“《儿童文学》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刊物,可以说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徐德霞说,“创刊的时候是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很不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中央领导和一些文化名家仍然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呼吁创办《儿童文学》,结果一呼百应,所有人都认为,亏什么也不能亏孩子。后来十年浩劫,《儿童文学》也停刊10年。而拨乱反正,国家开始走上正轨,《儿童文学》也复刊,欣欣向荣。世纪末是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大潮袭来,《儿童文学》也跟着再次跌入谷底,经过调整,我们再次走向辉煌,直到2009年1月,发行量突破百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文学》最困难的时候,中少社时任社长海飞对徐德霞说:“中少社不靠你们赚钱,你们想要坚持文学品位,就坚持下去。”不过,她特别提到,即使在发行量最低的时候,《儿童文学》也从未亏损,“6万册的时候,毛利润是22万左右。我们利润少,为社里做的贡献少一些,但依然坚持儿童文学的品位”。徐德霞认为,《儿童文学》之所以能够经历市场的高潮低谷而屹立50年不倒,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品位”———“文学刊物发行量骤减的时候,很多兄弟刊物都转型了,变成作文或者综合性刊物,甚至转成教辅。”徐德霞回忆道:“当时全国30多份儿童文学类刊物,坚持下来的只有10多家,其中也有专发学生作品的,认为这样能够吸引小读者。而我们始终坚持精品意识,我们要把全国艺术品质最高的作品拉到《儿童文学》里来,我们做的是纯而又纯的纯文学,不搞通俗文学,不搞‘故事’。文学有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等自身规律,我们始终没有偏离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如果说,纯文学的“品位”是支撑《儿童文学》经风历雨、扬帆50年的核心价值,那么,《儿童文学》在90年代进行的改版和渠道变革,则是对刊物充满魄力的“外科手术”。
背水一战锐意变革
儿童文学副主编汪玥含出版中心图书编辑部参加了《儿童文学》在1997年的那次改版。她1996年来到中少社,那时《儿童文学》的发行量是6万。在低谷中背水一战,那时的她为这种魄力而印象深刻。1997年,《儿童文学》从小32开变成了大32开,四个印张变成了五个,调整了栏目,改进了版式与装帧设计,定价也从三块五提到了五块。徐德霞说:“加大开本和增加印张等举措,可以说都是逆市而动,需要点魄力。那时候发行量正不好,如果保守的话我们就不动了,维持下去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希望把《儿童文学》打造成精品刊物,从品相上、内容上、发行上都进行全面动手术。”这次的手术,把刊物的品质提高了一大截,外观上变成大开本,也厚实了,不过定价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社会上很多人还是很震惊的,”徐德霞说:“但提价后发行量没有下降,当年的年利润从原来的二三十万,一下到了五十多万,后来到了八十多万,翻了几番。这说明变化是对了,虽然定价提高了,但品质也提高了。由此,就开启了我们发行量的再次增长。”面对困局,《儿童文学》做出的另一个变革就是打开发行渠道。过去,《儿童文学》的发行由邮局垄断,1999年,杂志与民营发行商合作,由北京育人轩(现为勤十诚)书刊发行公司承包发行。民营发行商帮《儿童文学》打开了零售渠道,使过去销售图书的几百家经销商也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发行之中,使《儿童文学》真正覆盖到全国。徐德霞介绍,这一举措使《儿童文学》的发行量有了大幅提升,利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她说:“90年代中期,中少社的自办发行还没有搞起来,人手也少,网络没有建立,我们借助了民营发行公司的网络,促使发行机制大变革。”十年过去,2008年,中少总社收回了《儿童文学》的发行权。通过与民营发行公司十年的合作,再加上中少总社多年来编织的渠道网络,《儿童文学》拥有了一个稳定的邮局、零售、校网三足鼎立的发行渠道,其中零售已占据占了《儿童文学》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1997年改版,1999年外包发行权之后,《儿童文学》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发行量增长迅速。这个时候,中少总社所有的刊物基本都变成了半月刊,唯独《儿童文学》还是月刊,但单本发行量的增长并没有停滞。这种情况持续到2006年,《儿童文学》发行量达到56万册,增长开始减速,于是变为半月刊———以选编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儿童文学》选萃诞生了。旧刊带动新刊,《儿童文学》选萃首印就有10万本,第二年就突破了20万本。2008年7月,徐德霞觉得形势不错,《儿童文学》再次演变,成为旬刊,此时《儿童文学》一月两本发行量总共已超过80万册,第三本《儿童文学》时尚版推出后,三本总发行量一下就冲过百万,最高点是2010年,曾达到过117万册。
精确定位再改版
《儿童文学》副主编冯臻表示,《儿童文学》时尚版的读者定位比旧有读者群体稍低:“《儿童文学》注重文学艺术品质,内容厚重,意境深远;而‘时尚版’则比较轻松,里面的作品故事性强一些。”《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中的孩子,而中少总社希望能将触角延伸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中,因此就有了“时尚版”。不过,《儿童文学》改为旬刊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零售市场上,每月的三本刊物是打包一起销售,一些初中生购买后,看时尚版觉得有点不满足;十岁的孩子购买后,看《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选粹又有些吃力。冯臻介绍,针对这个问题,《儿童文学》正酝酿又一次的大改版,改版后的刊物将变成周刊,版本改成16开小全张,比现在还要宽大一些。他说:“明年改版后,每月四本刊物将改为两两组合,一个是少年版双本套,一个是童年版双本套。少年版包括《儿童文学》经典版和《儿童文学》选萃版,一本是原创作品,一本是选摘,针对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中阶段的读者。童年版则保留《儿童文学》时尚版,创建《儿童文学》美绘版,针对三、四年级至五、六年级阶段的读者。这两个大组合在零售渠道将分别打包销售。”可见,改版为周刊后,《儿童文学》将更加清晰地定位读者,区分受众和市场,“让少年的读少年的,儿童读儿童的”。此外,由于《中国卡通》杂志并入了《儿童文学》编辑部,使得《儿童文学》获得了多媒体发展的可能性。徐德霞说:“我们的畅销品种已经开始改编成动漫,比如《萝铃的魔力》、《夜色玛奇莲》、《震动》等,不但在《中国卡通》上进行连载,有些还出版了单行本。《儿童文学》向多媒体方面进军,当然只是刚刚起步。”而此次2014年改版后,作为针对儿童的文摘刊物,新增的《儿童文学》美绘版增加了彩页。将有绘本的内容编织其中,这也是为了适应读图时代小读者的口味变化。汪玥含感慨道:“进入《儿童文学》编辑部时,我经历了1997年的改版,如今又在筹备2014年的大改版,两次改版之时,我们的发行量增长都遇到了瓶颈,而更加重要的是,改版是为了使《儿童文学》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她表示,为了配合改版,儿童文学的图书出版也将推出新的、面向小学中低年级的系列,“专门针对年龄段稍低的读者,正在组稿酝酿之中。”提到图书出版就不得不说,一个办刊物的编辑部,几年时间就把原创图书搞得有声有色,这也是《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大事件”之一。
挥师图书出版
2009年12月,《儿童文学》发行过百万发布会召开。会上,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宣布儿童文学出版中心成立,《儿童文学》从此走上书刊并举之路。徐德霞表示,《儿童文学》的发行量过百万,潜在读者有三百多万,而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编辑部也建立了一批优秀的作者队伍,包括老、中、青、少四代作家,四五百人在这片园地上耕耘。“总社的意思,就是
希望我们用自己的作者优势和读者优势来打开一片新天地。因为我们是编刊的,和作者联系很紧密,由我们来紧抓出版社的原创中长篇图书。过去,中少总社的原创中长篇一直是弱项。”在成立出版中心之前,《儿童文学》也推出过图书,创刊40周年的时候,《一路风景》、《盛世繁花》、《岁月留香》三套《儿童文学》历年优秀作品集在童书短篇集的市场中抢占了先机,卖得很火,反响也好。据徐德霞介绍,该套图书总销售约170万册,码洋五六千万。2007至2008年,《儿童文学》编辑部也出陆续出过一些原创图书,《艰难的归程》等书卖得都不错。徐德霞说:“成立出版中心的时候,我看到图书市场上有两个现象,一个是轻阅读的畅销趋势,而我们向来就做正统、纯正的儿童文学,对轻阅读的东西看不上眼,纯文学的艺术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另一个现象就是知名作家的书异常火爆,各个社都在抢他们。知名作家的书名头响,作品质量好,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无力去把这些作家拉过来了———各社看的都很紧,给的版税也很高,而且很多书也是重复出版。”知名作家们拉不过来,怎么办?童书市场前景固然广阔,但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后来者,《儿童文学》要在这张大饼上咬一口,哪里来的信心?冯臻说:“我们之所以有信心闯入原创童书出版领域,是因为我们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作家的优势,一个是读者的优势。”所谓的作家优势,就是编辑们做杂志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有才华的中青年作家,“这是一个金矿,”冯臻进一步解释道:“而且我们的编辑既做图书又做杂志,当他看到自己所责编的作者,通过一部一部作品,从青涩走向成熟,他觉得作者短篇已经写得非常好了,艺术功力达到写长篇的水平了,就会根据作者的写作特点、艺术风格和创作优势,给他一些提示,共同与他策划选题,商讨他今后的写作道路。”冯臻是汤汤的责编,这是一位写过很多鬼精灵短篇童话的作者,在交流过程中,冯臻发现汤汤的作品在当下的儿童文学领域是比较独特的,就鼓励她创作鬼精灵的长篇作品,于是就有了《来自鬼庄园的九九》。这便是编辑在编短篇的时候发现了作者的潜质,引导作者从短篇向长篇发展,并确定了自己的风格定位的典型例子。正因为《儿童文学》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做原创图书出版的时候就全力打造中青年作家群。“网络化、类型化的文学,我们基本不出,这是我们的原则;知名作家,圈子很小,我们拉不回来,以后口碑做好了,工作到位了,相信他们自然会回来。而正好我们《儿童文学》网罗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家有很棒的创作潜力,当时他们出书很难。”徐德霞补充道:“因此,我们的图书出版,一开始走的就是以中青年作家为主的原创长篇道路。”冯臻把作家资源形容为金矿,而读者资源则是宝藏。他说:“我们的图书出版是立足于《儿童文学》杂志的,儿童文学是我们原创图书起飞的航空母舰,一些经销商说,
图书只要打上《儿童文学》的标志,市场认可度就是不一样。这么多忠实的读者,是绝佳的宣传平台。我们在《儿童文学》的封底、封三都做每月新书广告,《儿童文学》选萃版里面还有‘刊中取报’栏目,专门把新书预告以简报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很好地利用了《儿童文学》这个平台向读者推广图书。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通过杂志全方位推荐新书和作者。我们希望读者每月不但有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也逐渐形成购买《儿童文学》图书的习惯。”凭借独特的优势,《儿童文学》挥师图书出版的第一年就收到了200多部中长篇稿件,经过精挑细选,出版了20多本图书。徐德霞回忆道:“大家知道《儿童文学》要出书了,非常兴奋,我们一下子接收了很多来稿。后来我们就出了好几套很有影响力的书。比如《萝铃的魔力》,作者陈柳环从来没出过书,也没发表过什么作品,刚开始毕竟稚嫩,但通过编辑与作者的反复沟通和对作品的悉心打磨,这套书已经出到第五部,每部两本,再加一个番外篇,共11本书,卖到了200多万册。还有牧铃这样写了二十年的作者,一直在深山里的牧场里潜心写作,他的《艰难的归程》、《荒野之王》等书,也销售了20多万册。”据汪玥含介绍,2010年第一批图书推向市场时,《儿童文学》就有自己的四种书系,典藏书库、金牌作家书系、淘·乐·酷书系和阳光书吧。“金牌作家是受过时间检验的名家作品,淘·乐·酷主要是新锐作者的新作,阳光书吧则是少年作者的作品。四个系列是不一样的风格。刚开始的二十多本是以金牌作家书系为主,第一年的时候总码洋为五六百万,不过年年翻番,第二年就变成一千多万,第三年就到了4000多万,今年预计能达到6000万。”在宣传营销方面,儿童文学出版中心的产品也享受“特别待遇”———中少总社的两个发行中心,图书中心和期刊中心共同来做《儿童文学》图书的发行工作,最终,品牌优势、社会影响力优势、读者优势、作者优势、编辑优势、宣传营销优势,都化为一股合力,使得成立三年来的儿童文学出版中心的原创图书,平均发行量在5万册以上,共出版图书130多种,到今年年底将超过160种。每年,儿童文学出版中心也会拿出一部分精力来搞活动,不过不像有些出版社搞的是阅读推广活动,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作家培养。比如每年一次的儿童文学深度交流会,编辑会把作者请过来,与那些有长篇的构思、有初稿的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告诉作者应该怎么改、应该如何打磨。《儿童文学》擂台赛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0年,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如儿童文学研讨会,精品伴读会等。对作者资源的倍加呵护,也是《儿童文学》成功的另一个秘密。
精心维护作者资源
《儿童文学》的原创图书火了,新作者却也受到了其他出版社的关注,“如何维护作者也是让我们头疼的事,”汪玥含说:“他们面对高版税等各种各样的诱惑。”《儿童文学》编辑部最近正在讨论第二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的评选,“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中少总社的当家作家群。和高额奖金、高版税相比,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为提高作家素质和创作能力创造条件,并提供切实帮助。”徐德霞回忆道,“在第一届金作家评选的时候,除了作品优先出版、全力打造知名品牌以外,我们还曾许诺为作家们学习深造、深入生活,创造条件,提供资助。我们还带作家去了俄罗斯采风,去彼得堡和托尔斯泰的故乡,让作家们开拓眼界。这次我们也在讨论,还能为作家们做些什么。”冯臻认为,面对作者,《儿童文学》的竞争力不仅仅是高额版税,而是能在艺术创作方面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和自身素质。同时,在与作者长期沟通、磨合作品的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也形成了良好的默契,这使得作者对《儿童文学》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对此,汪玥含形容自己是“参与到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去”,她表示,在构思阶段,作者就会把故事大框架给编辑看,“我们认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包括针对市场做出的考量,都会提出来让他们修改。”汪玥含认为,中青年作者的特点就是擅于沟通、便于沟通,“当然,也因为我们和作者私交甚好,这种情感是我们从短篇一直合作到长篇建立起来的,我们共同成长。我们和作者很熟,很清楚他的创作历程和风格,他相信我,我也相信他。”
(记者 宋平)
上一篇:25个签约机会,200万元签约奖金,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开启征稿!
下一篇:9月起江西小学一年级新增一门课 跟语数外一样重要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