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论文莫抄,抄必被捉
近日的学术“盛事”,当推北大历史系原博士生于艳茹刊发于2013年《国际新闻界》的论文,被该刊发现存在抄袭嫌疑。
相比过去发现的很多学术抄袭,于艳茹所涉嫌的这桩抄袭案,有两点不同之处,其一、涉嫌被抄袭的论文发表于1984年,既不属于中国学者比较熟悉的外国经典,恐怕也没有被录入数据库,一般人不易发现。其二、史学论文刊登于新闻学刊物,属学术跨界,隔行如隔山,她的同行理论上也不易发现。由此推测,作者在写作这篇论文时,一定意义上存在防止被抓的故意。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于艳茹不像早期的一些笨蛋“前辈”,会干出抄袭导师著作的蠢活,而是大大抬高了发现者的“门槛”——得清楚国外研究动向,还得有跨界的学术眼光。“门槛”的抬高,表明学术腐败出现了“新动向”。于艳茹的倒霉只在于,她低估了有的当代中国学者跨界研究的能力及所研究问题的广度。
学术腐败始于论文抄袭。论文抄袭的风气,大行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中固然有学术不规范的影响,但故意为之者亦属不少。时不时被发现的抄袭丑闻,严重困扰着学术界,使中国学者的声誉普遍下降。
恰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以及对这种风气的大力曝光,无疑遏制了问题的恶化。最著名的是早些年让抄袭者闻风丧胆的“新语丝”网站,其中就揭露了很多论文抄袭案例,该网站的创办人、科普作家方舟子因此红极一时,堪称学术界的“纪委书记”。
而这些年来,学位论文和学术刊物数字化工作,几乎使所有学术论文(涉密的除外)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被查询,从而接受同行乃至“外行”的审视。要想躲避查阅,门儿都没有。软件工程师开发出的“反抄袭”软件,更为快速发现抄袭提供了便利。
技术固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是技术并非唯一。在论文抄袭愈演愈烈之际,中国的学术管理机构出台了很多处罚性条款,不少人因此受到应有惩处,不过也要看到,有的举报材料在网上公布后,学术机构并未及时处理,甚至被置之不理;即使处理,往往也是从轻发落,罚酒三杯,公众徒唤奈何。
如何看待这种处罚不力的情形?
首先,那些未受到处罚的抄袭者应当明白,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哪怕劣迹在网上消失,还可能在某个人的硬盘里呆着,随时可能被放出来。要想消灭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比“焚书坑儒”,杀人灭口难多了。
其次,学术腐败不存在像刑事案件那样的追诉期,千年以后,对抄袭的追问和谴责都是成立的,抄袭者没有任何侥幸可言,自己不承担责任,则由子孙后代承担骂名。
再次,尽管研究人员在世俗社会须服从体制性安排,但是学术共同体是依靠精神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引领群伦的学术领袖必须“身世清白”。学术共同体因此有其自净能力。在世俗社会,抄袭者兴许有一些支配权,但是在精神世界,他已经被开除“学籍”。
依此三点,曝光抄袭者不过是第一步,而惟其如此,紧随其后的道义性惩罚才有可能,而且比体制性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在这层意义上,可以相信学术共同体具有自净能力,而其前提必须是曝光,尤其是媒体的曝光。随着整个社会的知识分子化,强化对学术腐败的监督制约,是这个时代赋予媒体的责任。
上一篇:0-3岁宝宝托育中心的学习内容,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不信你瞧瞧!
下一篇:2022年上半年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4月12日起开始缴费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
- 高淳古柏:双百共建社区行 凝青聚力促发展
- 博弈激烈、分化加剧 上海楼市新政落地调查丨深度
- 原创35岁老将马龙宣布生涯重大决定,刘国梁批准,王皓遗憾
- 成人自考有入学考试吗?
- 高长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 躬耕教坛育桃李
- 逐梦绿茵 快乐成长——峨眉二小夺冠之旅
- 促进交流合作 多方助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 慈利: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 2023年度宝山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资助申报工作开始啦!
- 支持年轻人敢闯敢试 上海将愈发精彩
- 数商兴农!韶关三年将培育逾万名高素质电商人才
- 讲好国家级新区故事 兰州新区递出“名片”全球吸粉
- 托福阅读满分3阶段
- 强作风 展新貌 常德市城管执法支队开展军事化集训
- 违规组织学科培训,查处!
- 11月1日起试行!河北部署开展经营主体除名标记工作
- 老人术后体内发现5颗牙和牙套,直至离世仍有1颗未取出
- 成都高新区:加速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 女子为减肥连吃3月胡萝卜变“小橘人”,当事人:还搭配姜黄粉一起吃;医生:被染色了
- 刚刚揭晓!厦大教授入选!5年将获资助2500万元
- 名单公布!黄石这些企业上了红黑榜→
- 台风“三巴”影响北部湾,北海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二级
- 吃喝都在路边?闵行这个物流园区外货车扎堆,居民吐槽半夜启动噪声大
- 反思后的小鹏,像华为?还是像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