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转专业“攻略”流行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焦海洋 绘

  ■本报记者 宋伟涛

  前几日,有媒体报道,武汉某高校大一女生想转专业,却因校规被拒,该生以自己的平等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将校方告上法庭。

  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法院一审认为,高校是国家事业单位,其对新生调换专业的校规,并非针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属于高校自主办学应享有的自治权范畴,不属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审裁定驳回张静的起诉。张静不服提起上诉后,武汉中院于日前下达终审裁定,再次认可高校履行教育自治权利的观点,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审裁定。

  大学转专业是每一名深陷专业认知困惑的学生都面对的问题,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调查发现,新生中有12%的学生有意转换专业,其中39%是因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大学转专业能否做到“专业不是你所爱,想转就能转”?这其中又要经历多少波折?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转专业攻略流行

  “一、从一开始就要选修你所要转的专业课程;二、参加相关专业社团活动;三、与转入专业的学生混熟……”这是流传在某高校学生手中的一份转专业攻略,在这份攻略中,如何避开转专业“大小年”,如何保证成功率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如今,在大学中转专业的难度已不亚于一次高考。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学生进入大学后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重新选择专业。一是高校有关实验班面向新生选拔学生;二是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在二三年级时才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新生在大一末或大二末,有一次或两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

  就读于上海一所知名高校的张佳(化名)属于第三种情况,当时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报的是中文系,但是分数并未达到该系录取线,因此被调剂到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而这并不是她的兴趣所在,经过综合考虑,她觉得新闻学院的平台比较大,自己也喜欢和人交往,因此入学之初就有了转专业的想法。

  为了能够顺利转入新闻学院,张佳给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群发短信请教,最后终于得到了若干份“转专业攻略”。在攻略的指导下,张佳选修了相关课程,并且在学校里的多个新闻社团锻炼自己的新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她成功避开了转专业的“大小年”,选了竞争相对较小的传播学,经过一年的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张佳认为提前了解形势,是转专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她举例说,学校的经管学院虽然每年都会放出若干个转专业名额,但是最后成功者寥寥无几,所以如果一开始就选择错误,那么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熊庆年教授介绍,学生选定专业后重新调整专业的原因有四种:一是一些学生在大学录取时,被调剂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所以想通过这个通道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考虑到以后就业时自己的专业不占优势,就想转一个热门专业;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对专业的概念比较模糊,选择时有一些随意性,在考上大学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学习兴趣所在,所以想转专业;四是考分不是特别理想,想先进入一所较好学校的低分专业,进校后再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曲线达到理想目标。

  在实际中,采用“曲线救国”办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近日,上海交大发布《2013级自主调整专业工作拟录取学生名单》,在186名转专业的学生中,有55名从医学院转出,约占医学院同届学生人数的1/10,与此同时,仅2名学生转入临床医学专业。巨大的人数剪刀差,再次刺激到医疗界的敏感神经。

  上海交大医学院专门针对转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将近80%的学生在入学前或入学初就萌生“不学医”的想法,近三成学生称学医是“家庭意愿”,近四成学生则表示是因为“分数正好”……但一种流传更广的观点认为,不少学生以医学院作为进名校的“跳板”。“论坛上常会有人请教如何报考上海交大,分数不高又怎么办。结果总会有学长传授‘经验’——先报考分数较低的医学类专业,等大一下学期再通过转专业转出来。”上海交大医学院一名医学生无奈地说,这种“跳板经验”竟在学校同乡会、高中生论坛上流传。

  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介绍,医学院已注意到“跳板”现象,“确实存在少量学生钻空子,溜进那些高分区专业。这有违公平性,至少对在高考中以高分考入那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从2014级新生起,医学生转专业将推行“高分转低分”原则。举例来说,A专业当年高考录取分为530分,学生甲高考分数为520分,则无法转入A专业。根据这一原则,要从医学院分数线较低的专业转入交大本部热门高分专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跳板”现象将被杜绝。

  “我们不会把转专业的门关上,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但同时我们更尊重医学,不会为了医学院的面子,勉强不想学医的人学医,最终伤害医学事业。”黄钢说,此番新政是希望吸引真正想学医的同学报考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困扰在宁波大学却正好倒转过来。在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一直以来是宁波大学的热门专业,不仅在招生时分数线位居各专业大类之首,第一志愿率超过200%,而且在转大类和转专业中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宁波大学教务处长李学兰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学生没培养起自己的爱好、特长,对未来发展之路认识不够明晰,在转专业上会受到就业形势、家长观念的影响。

  转专业门槛有多高

  在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转专业作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但是涉及到具体措施,各个学校又出台了各自的规定。

  一般而言转专业有何要求?首先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多数学校要求必修课成绩在年级专业排名前30%甚至更靠前才有机会转专业。在采访中,很多有转专业经历的学生都感叹:成绩好的才有机会转专业,成绩不好的一般没有机会,一旦出现“挂科”,那么转专业的大门基本宣告关闭。

  为了实现转专业的有序进行,很多高校对转专业的人数进行了限制。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甚至更低。据了解,兰州大学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之内。南京大学规定,一年级转专业学生人数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以内,二年级控制在5%以内。所以,要转专业的学生即使成绩合格,也还要为争取名额进行竞争。

  宁波大学教务处长李学兰告诉记者:“宁波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学生按大类录取,一年级进行大类学习,一年后根据‘志愿+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其间第一学期结束后同学可以申请转大类,转大类的条件根据大类的冷热程度,转热门专业需受成绩前15%的制约,转一般专业没有条件限制。”

  为了选拔适合该专业的学生,除了符合“硬性”条件,学生还要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首先是转专业要得到双方院系的同意,特别是院系和专业之间差异大的专业转起来难度大。“如果转入的专业是比原专业更好的专业,接收方也可能会限制转入的同学。如果转入的专业是比原专业差的专业,接收方希望转入,他们会说,只要原学院放人就行。但如果在原专业排名太靠前,原院系不想放人,如果太靠后,转入院系不想收。”曾经成功实现转专业的陈杰(化名)告诉记者转专业所经历的苦衷。

  “我们当时感觉学得很杂、很空,各个专业的课程都涉及一点,比如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等。大家感觉学校拿我们这一级同学做实验。许多当时进我们专业的同学都是高出一本线三十分左右的同学,但大家却找不到学习的价值、方向和动力。”谈及转专业的原因,小陈说出了同学们的普遍困惑。

  很多学校规定,文科专业的学生不允许向理工科转,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不能转入普通专业。转入的学院要组织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在本学院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少;文科学生转到理科或者工科专业难度会更大,反之亦然。“当时我们学校经管学院每年虽然放出几个转专业的名额,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没有成功转到经管学院的学生。”张佳告诉记者。

  有些学校转专业门槛很高,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是如此,还有很多学校基本实现了专业自由选择。

  中国科技大学从200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自主选择专业的创新举措。该校本科生入学后至少有三次自主选专业的机会:进校一年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院或学科类;二年级的春季学期可以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有接收条件的院系申报计划,由教务处向学生统一公布,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申请;二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均可个别申请转专业。

  该校还规定,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转专业,所在院系不允许“设卡”。院系即使想卡也卡不住,因为只要学生提出来,另一院系同意接收,教务处就直接将学生的“关系”转到相关院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也是大学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首要体现。”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长周丛照告诉记者。

  江苏省淮海学院东港学院明确规定,学生高考被录取的专业是虚拟专业,进校注册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专业。第一学年的教学不细分专业,而是按大类进入相应的文科基础平台和理科基础平台学习。第三、第五学期每个学生都可以重新注册专业,不收转专业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里,东港学院学生还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同批次专业学习,在毕业时按其所学习的专业进行毕业资格审核。

  虽然实现了专业自由选择,但中科大教务处处长周丛照对记者坦言,中科学大的做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高校,由于中科大本科生规模小,专业多集中在理工科,各个学科实力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实现专业自由选择,同时可以激励院系教师提高课堂质量来吸引好的学生。这种做法对其他学校并不一定适用。

  如何兼顾“科学”与“公平”

  转专业是高校中所存为数不多的利益寻租地,在一所“211”工程高校任教的李吉(化名)告诉记者。他同时跟记者反映,自己认识的学校一位普通教师可以通过关系运作让自己的小孩由该校的二本专业转到一本专业,然后再转到一本专业中的学校王牌专业,这来回一转高考分数要相差约100多分。

  “我认为转专业首先应当遵循平等的原则,学科性质不能差别太大,转专业首先考虑平等,其次才是兴趣,一切要按照规范来做。”李吉告诉记者。

  虽然很多学校的规定已经很明晰了,但是在具体操作执行中,由于是内部的“家务事”,因此并不是那么严格。“转专业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人为可操作性,我所在学校对转专业有明确的规定,修满一年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可以申请转。前提是不能挂科。当然,有很少一部分同学挂科了或者错过时间,但还是能在二年级下学期结束的时候转成功。”陈杰对记者说。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利益寻租,或者新的不公平,很多学校对转专业进行比较严格的限制,这也让转专业变得并不轻松。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皇甫越曾对调整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析。除了对某学科很感兴趣而没能就读的学生,“还有一类学生转专业是建立在各种复杂的‘功利性’考虑之上”。

  一份调查显示,就业前景好坏是影响学生转专业最主要的因素,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5.6%,其次是父母偏好,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81%,也就是孩子要听从父母的想法,个人兴趣爱好因素对学生转专业的影响仅排第三位,占总人数的12.34%。

  周丛照告诉记者,中科大在刚实施完全放开自主选专业的时候,学校和院系都曾有过担心,会不会出现“热门专业”申请者爆棚而“冷门专业”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

  “很多学校专业之间实力差别比较大,他们之所以没有放开转专业的扣子,是害怕个别院系遇到‘逃兵’多而‘投奔者’少的尴尬。这样会带来教学的混乱”周丛照说。

  “学生转专业的主要阻力是转出的专业担心学生走得太多,转入的专业接收学生的能力有限。”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员周凌波告诉记者。

  以理工类专业为例,理工类专业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操作器材成了抢手的物件,原来没有实行转专业之前,这些器材对于教学来说可能绰绰有余,而转专业之后,由于人数增多,器材会不够用,正如复旦大学某教授所述:如果原来这个专业32个人,但是转进来一个人,实验器材不够,校方也不可能为了这仅有的一个学生特意去采购一套器材。如果学校资金充足,会再采购一些设备仪器,但若是学校资金不足,就只能让更多的学生共用一个设备,这样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不佳的,也就是说无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李学兰告诉记者,宁波大学之所以对学生转大类有所限制,除了管理上的难度,比如,宿舍调换、学籍管理等因素,主要还是受限于教学资源,尤其是教师队伍,热门专业的生师比有的已超过18:1的办学要求。

  另外,我国各高校转专业都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定,即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转专业,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高校基本都只允许学生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而且时间统一,所有申请者都要扎堆地在一个时间段参与进去。这种时间上的集中也会给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难题。

  利益寻租、教学资源的分配、师资的稳定、管理的难题,这些都让大学转专业实行起来不是那么顺畅。另外成绩好的学生转走,无疑是一次“掐尖”,这让一些学院很难接受。

  “所在学院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离开,因此,当我们去找院长签字的时候,院长一脸不高兴,对我们说就是转了专业也找不到好工作。”陈杰告诉记者。

  为了避免学生转专业中的不理性,中科大正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中心目前由31名专家组成,包括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院系推荐的教授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该中心的职责是有效指导在学业发展上有不同层次需要的同学,对他们在学业规划、学业困惑、专业选择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指导。在专业选择指导方面,为转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指导,帮助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指导学生选课和制定科学的修读计划。对要求转专业未被接收仍坚持要修读拟转入专业的学生,由学业指导专家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2012年,该中心对28名申请转专业暂未被接收的同学进行了约谈,取得了预期效果。专家们在全面了解这些同学的学习状态后,针对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和课程修读方案。专家约谈结束后,撰写了指导意见,为今后有类似情况的同学提供参考。

  由于政策设计科学、引导到位,虽然中科大本科生转专业不设门槛、完全放开,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热门专业”申请者爆棚或“冷门专业”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校提出转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校每届学生总数10%左右,说明该校学生选择专业比较慎重和理性。转出率较高的专业,有的是学校优势学科,也有非优势学科,全校各专业转入转出人数基本持平。

  “一个专业的好坏与就业没有绝对必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的话,他在冷专业都能做得很有成就。”已经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的陈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坚持从国际贸易专业转到了中文系,并越走越远。

  【链接】

  美国:专业可以随时根据兴趣的转移而更改

  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七所美国名校为例,这些学校专业选择由学生在校学习一至两年之后自主确定。学生选定专业需要填写一个表格,到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这个过程叫做“major declaration”或者“declaration of a major”。从“declaration (宣布、声明)”一词,可以看到学生确定专业的自主性。当然,一般都要求这个表格得到导师或者相关系科教师代表的签字认可,但这和学生选课要得到导师的批准一样,是一个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过程,而不是对学生选择专业的一种限制。

  这七所大学的学生不仅都是在明确自己的兴趣之后选择专业,而且选择专业之后如果兴趣发生变化,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专业。在斯坦福大学,专业可以随时根据兴趣的转移而更改。

  英国:学生转学商科较容易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国办公室招生负责人史毅介绍,在英国,学生转学商科较容易。像布里斯托大学这类研究性大学的商科比较看重数学成绩,因为学生主要学经济、金融、会计、统计等课程。其他大类商科,比如市场营销、旅游等转专业门槛较低。工程和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好转入,因为需要专业背景。文科类专业,一般学生感兴趣都可以转入。医学和法律专业的转入非常难。

  加拿大:理工类专业转入社科类专业比较容易

  据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员张可介绍,在加拿大读大学或学院要比国内相对容易一些,但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他表示,在加拿大高校,理工类专业转入社科类专业比较容易,但是,学英语、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想转入理工类专业,前提条件是必须修完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刘磊)(原标题:大学转专业“无间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篇:媒体农大/科技之窗
下一篇:向着快乐出发 株洲市荷塘区钻石幼儿园举行第三届幼儿趣味运动会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