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幼儿园“旧照”流出,被赞梦中的幼儿园,工作生娃两不误

栏目: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前段时间,有网友晒出一些70年代的幼儿园“老照片”,引发众多关注。

  与如今的私立、公立幼儿园不同,当初的“幼儿园”更确切来说,应该是叫“托儿所”,绝大多数都是由企业、单位自行开办和管理的。

  在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中,照顾孩子都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能把老人请到家里来帮衬倒还好,一旦老人无能为力,又找不到靠谱的保姆,夫妻俩就必须有一人辞职回归家庭,经济压力骤增。

  而由于托儿所的存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双职工家庭”可以工作生娃两不误,大多没有这种烦恼。

  

  父母在楼上工作,楼下或者附近就是托儿所,早上上班时,顺路将娃送过去即可,午休时间里,父母还能去进行探望。

  而且由于托儿所的保育员阿姨都是“三班倒”,等晚上下班时,父母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接,无论多晚接娃都可以。

  不过,要说70年代托儿所最让现代家长羡慕的,则是因为其属于社会福利性质,是企业、单位为职工带来的一项生育保障,所以“完全免费”,或者只需要交极少的费用。

  

  对比如今的“天价幼儿园”,不得不说这是一项极大的优势。

  那么既然托儿所如此优秀,为什么会被众多幼儿园取而代之呢?难道它没有缺点吗?

  答案当然不是,托儿所也并非“十全十美”。

  

  免费的“社会福利”托儿所,缺点也不少

  首先,这些托儿所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较差。

  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大多数托儿所的环境都不算太好,不仅设施比较简陋,也不像现在的幼儿园,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游乐设施。

  有上过托儿所的网友回忆,当时每天上学时,除了“傻坐着”、“背着手”,就是听保育员阿姨讲故事,基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

  

  其次,孩子无法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挑选幼儿园时,师资水平、教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回到上世纪70年代,托儿所的职能更多是“帮家长照顾孩子”,基本不承担太多的教育责任。

  换句话说,虽然孩子会在托儿所一直上到6岁,但基本不会接受太多的启蒙教育,也学不到什么知识。

  

  最后,保育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托儿所绝大多数由企业、单位开办,属于福利性质,保育员们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可能有些认真负责的保育员,在照顾孩子时会小心注意些,但有些保育员则是没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在保障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动辄对孩子打骂、恐吓,为很多孩子留下了童年阴影。

  比如有网友表示,当初上托儿所时,保育员会经常打孩子,因为被恐吓,大家连哭都不敢哭,而且为防止孩子们乱跑,保育员还会让大家背着手直到放学,甚至就连喝水尿尿都要限制次数,一旦不小心尿了裤子,只能熬到放学回家。

  

  为啥托儿所会消失?

  之所以托儿所会消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大家的生育观念逐渐转变,从“多子多福”转变为“优生优育”,新生儿数量大幅度减少,于是在来到90年代中期后,大批量的托儿所纷纷关闭,消失在了历史浪潮中。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济发展,国企改制,70年代国企数量众多,“托儿所”的出现,更多是为了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化,新的发展形势出现,托儿所也就逐渐退出舞台,私立、公立幼儿园成为更多家长的选择。

  两相对比之下,虽然现代幼儿园收费较高,但同样有着托儿所不具备的优点:设施齐备、师资水平有保障、老师对孩子家长更负责、孩子能接受系统地启蒙教育等等。

  所以虽说在上个世纪,免费的“托儿所”确实为很多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大问题,但私立、公立幼儿园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

  

  老苗结语:

  托儿所有托儿所的优点,幼儿园也有幼儿园的好处。

  对生活在当前社会的我们来说,更重要的还是给娃挑选一个靠谱的幼儿园,对比上世纪70年代的免费托儿所,有舍也有得。

  今日话题:你对上世纪这些托儿所有了解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上一篇:助力家长智慧成长 “智慧父母成长手册”新书发布
下一篇:小学奥数“冠军”的秘籍:这些题型一定要练熟,到高中都有用!

最近更新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