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江苏卷9门科目权威解析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语文、数学、英语

  - 2020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试题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倪峰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为命题依据,延续了2019年的命题方向与原则,这就是注重价值引领、着眼语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生活、追求经典与原创。试卷整体上稳中求进,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考点均衡,题型合理,区分度较高,既发挥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也顺利完成了从江苏卷到全国卷的承转任务。

  一、以立德树人为基石,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整份试卷选材广泛,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又紧扣当下现实,将语文与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生活语文”的理念,也传递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语言文字运用的四道客观题,或涉及优秀民族精神,或关联江苏地方特色,或将古诗文与疫情背景下的现实生活挂钩,突出实践与传承,或直面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强调语文的现实功能。

  一系列阅读材料,或借助对先人的追忆延展到优良家风的传承(文言阅读),或指向青春期少男微妙的心理关乎家庭与成长的话题(文学类文本),或对诗歌朗诵发表议论启发学生审美判断、注意学习的方法(论说类文本),或介绍中国水稻栽培的历史与影响,普及常识的同时也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

  如果说价值引领是根基,那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则是语文试卷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思维品质。试卷巧妙设置真实问题情境,贴近学生阅读实际,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学科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第3题,紧贴学生校园生活,以某校高三年级的线上成人仪式、同学们互赠留言为情境,在辨析语言表达得体与否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疫情背景下校园生活的变化。文言、古诗与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多指向对文本的细读,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应有的同情,对于学生理解、分析、体验、感悟以及欣赏评价的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作文题聚焦于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成长的话题,启发学生联系个体生活体验,进行有价值的感悟与思考,并做出创造性、负责任的表达。附加卷材料概括分析题,设置博物馆网络直播这一社会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理性思考社会热点、真切感受文化生活。

  二、以优质语料为素材,彰显江苏文化品位

  浓浓的书卷气与文学味是历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以贯之的特色,今年也不例外。

  整份试卷选取的语言材料大都堪称典范,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经得起咀嚼推敲。文言阅读选取了明代性灵派散文名家袁宗道的《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与2016年的选文(张岱《家传》)在内容与体裁上遥相呼应;文学类文本选用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乡土小说《少男》,语言简洁凝练,细节丰盈,可读性很强;论说类文本选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文艺评论《谈诗歌朗诵》,深入浅出,平易晓畅,直接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关联;实用性文本选用了一篇科学小品《水稻传奇》,很中国,很生活,很历史,很科学,也很有文学性;附加卷材料概括分析题则选用文博专家黄洋讨论博物馆线上直播的文章,切合时代热点,表现了冷静理性的思考。

  不仅是选材的典范性,试卷中原创的文字表述也准确精炼,不蔓不枝。题干指向明确,没有冗余信息,不易对考生产生误导;作文题则延续了江苏作文命题诗意表达的风格,富有启发性,易于激发思维与联想。

  语言表述规范精准,阅读材料能体现文学之美、彰显语文的魅力,这是一份优秀的高考语文卷应有的样貌。

  三、以平稳过渡为旨归,实现高考多元目标

  为实现向全国卷的过渡,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命制便已经在题型与考点指向上有了一定的调整与变化。今年的语文卷则基本延续了这种变化,试卷结构与题型和去年大致相同,没有给考生意外的“惊喜”、带来额外的负担,从而保证了过渡期的平稳性。

  平稳过渡是这份高考试卷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性目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则是优秀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性目标。

  如前面第一点所述,全卷试题交叉呈现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时代风貌、人文气息,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正向引领,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品德修养、关注时代发展,较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试卷考点分布均衡,题型设置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答题应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从而给高校选拔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引导教学角度而言,试题的命制贴近生活热点,注重情境设计,立足文本细读,强调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语感。

  文言文翻译的第一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但关键词语大多在学生学过的经典文本中有过出现,如果积累到位,当不成问题;而“鞶”、“珥”这两个冷僻词语虽然考生可能不认识,但如果热爱母语并熟悉汉字形音义结合的造字特点,再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导,也不难得出大体正确的理解。几篇现代文阅读题的设计,凡涉及鉴赏评价、写法分析的问题,大多放进了客观题中,这就有效避免了此类主观题答题时常见的套路化问题;而阅读主观题多是指向对文本内容的多角度理解和信息筛选概括,考生在回答时只能紧扣文本,联系个人的阅历体验,细读感悟,没法用现成的套话。这样,反复刷题的题海战术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这些地方都传递出了明显的信息,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 2020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作文评析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倪峰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或许可以用2004年江苏省第一次高考自主命题的作文题来评价2020年的作文题,这就是“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次自然的回归与整体上的呼应。

  “山的沉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题目形式上看,今年的作文题依旧是考生熟悉的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从给定材料中确定构思范围,自主立意与表达。二是从整体风格上看,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江苏卷作文题一贯的宏大命题+诗意表达+时代生活“三结合”的特色。作文材料聚焦于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人成长的命题,诗意的语言表述设置了真实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规划人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助于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感悟与思考,并做出创造性、负责任的表达。

  就“水的灵动”一面而言,今年的作文题又表现出与以往命题不同的特点,更切近学生个体独特的生活体验,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立意的角度。

  与往年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有个“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不同,今年的作文题很难提炼出一两个类似“和而不同”(2019)、“语言”(2018)、“车”(2017)、“话长话短”(2016)这样的核心语词。整个作文题设置了一个有着复杂联系和多样化可能的话语情境。作文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揭示出人际交往中的普遍便存在的现象或规律,第二句话指出这一现象或规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句话强调在当下智能互联网时代这一影响会显得更为突出,第四句话从生活出发指出当下的“浏览”“点赞”“分享”“感动”可能决定“你未来的样子”,这也是对文章的选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提示。

  从整体上说,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问题。这里的“环境”是一个包括了与之发生关联的人、所经历接触的事、所面对的各类信息的综合体,是个体生存的小环境小场域。一方面个体的选择会影响并塑造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另一方面这一与个体关联最为密切的场域也在影响并塑造着个体。材料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同类信息“环绕更加紧密,塑造更加可感”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如何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每一个个体所生存的环境都有其复杂性,这里还涉及到大的时代背景和小的生存场域交织并存的问题。材料并没有提到个体与小环境之间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提到这种相互的“塑造”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向消极的。由此看来,这个作文材料兼具了思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既有对个体成长的一般性规律的揭示,也有对个体选择信息及被信息塑造的具体描述。于是,我们可以描写记叙现象,抒发感怀;可以发现问题,思考其中的关系和原由;也可以解决问题,探求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体应该如何对自我的成长负责。

  找不到核心概念、关键语词,对材料内涵把握不清,这些也许是有人觉得这个作文题有点难以下笔的原因。但这次作文命题的成功之处也正可由此体现:虽然没有核心概念关键语词,但题目给定了明确的体验思考的情境;只要平时有感悟生活、反思自我的习惯,能将材料表述与自身生活体验相勾连,材料的内涵也并不难把握。相反,如果习惯了机械化套路化的应试作文训练而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思考,对这样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的作文题的确很难应对。

  每一个考生都是时代生活的参与者,都是自己生存场域的塑造者,也都是个体成长的直接体验者。面对这个作文题,考生本应该充分联系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选择独特的个人角度,选取真实可感的素材,并写出自己独有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认识。

  题目中关注现实生活与个体成长、引导个人化体验与审辨性思维的倾向,对于我们一线的作文教学也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 2020年高考江苏卷数学科目试题评析 -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 卓斌

  202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核心立场,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对数学思想的追寻和数学应用的探索。这份试卷紧扣《江苏省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命题要求,体现了“依纲扣本,引导教学,科学选拔”的命题特色,践行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地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三项原则。

  一、注重“四基”,贴近教材,基础查考全

  试题顺序的编排颇见命题者用心:由易到难,低起点、宽入口、遵循考试基本规律,契合考生答题习惯。譬如,填空题中前10题、解答题中前2题,都源于教材素材的改编,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基础题,能尽快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试卷重点考查数学学科主干知识,譬如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与平面向量等模块。试卷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解决数学问题突出通解通法,不偏不怪,淡化技巧要求。许多问题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了概念清楚、基础牢固、答题规范,取得基本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二、目标性强,覆盖面广,点题对应好

  试卷紧扣《江苏省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的目标性强,试卷内容选取得当,问题设计科学合理。试卷考查了全部8个C级考点、38个B级考点和绝大部分的A级考点。这种重要知识点实行重点考查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对一线数学教学的正确引导,让一线师生在复习备考中容易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压轴题新,多层把关,选拔区分强

  压轴题的质量是衡量一份数学试卷质量与命题者水平的重要依据。试卷注重压轴题的区分选拔功能。填空题中第13、14题,难度相比往年有所降低,中等及以上学生大都能够下手,也能够做出来,区分度较好。第19、20题中的问题串设计,注重梯度,层层推进,第一小问属于容易题,让学生熟悉新的问题情境,只要读懂题意,基本上能够做出来;第二小问难度中等,设问和方法常规;第三小问难度较大,其方法有继承有发展,同时对思维和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对数学优秀生提出较大的挑战,有较好的区分度。这种设问方案,为不同水平的考生均提供了发挥空间,实现了“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了高考的功能与价值,是这份试卷的精彩之处。

  四、注重素养,倡导通法,解题路径宽

  数学学科有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一切数学解题活动都是六大核心素养的生动展示,都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下数学思维活动。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我们在很多试题中都能轻易地发现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潜能。如第10、13、14、16、17、18、19等题,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第7、8、11、12、15、16、20等题,渗透了转化与化归思想;第6、12、13、17、18等题,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第20题涉及数学猜想和数学探究。

  五、适当创新,关注应用,选材有特色

  试卷还非常关注考生在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第9、17题,试题的背景兼顾到了文理分科和城乡差别,关注数学应用。第14、19、20等题,坚持原创,注重思维,立足知识交汇,凸显能力考查,体现较好的创新性。注重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避免了猜题押题现象发生,试题素材选择有特色。试卷中容易题改编自教材,中等题和难题的思想和背景知识也来源于教材,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倡导学生围绕主干知识加强研究和探索,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 2020年高考江苏卷英语科目试题评析 -

  南京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宗凤昌

  今年高考英语(江苏卷)试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选材均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考查英语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且有效的考查。

  重点考查语言能力

  单项填空小节的题干编制体现了“短小精悍、情境完备、语言真实”的特点,考点覆盖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干知识,如从句、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虚拟语气、词义辨析、交际用语等。语篇部分涵盖了文章信息理解、简单推断、理解作者观点、意图和态度等各项阅读技能。任务型阅读部分继续围绕“信息转述”“提炼要点”等英语关键能力进行任务设置。书面表达部分继续延续江苏卷“读写结合”的试题形式,用30个字对一段对话进行概括并谈谈中国故事受到国外欢迎的原因,这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确是挑战。

  注重体现文化元素

  精心挑选的试题语料富含很高比例的文化元素,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要素。相信这将促使以后的英语教学更多引导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并作出行为选择。试题比较醒目或有意义的字眼有:线上教学、大湾桥、垃圾分类、新冠肺炎、6G、张仲景、成功、武汉、英国邮筒、锻炼、血糖、发现、幽默、BBC、CCTV 9、杜甫、中国故事等等。

  完形填空小节介绍了一名身残志坚的学生帮助数千万人避免失明厄运的故事,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理解A篇内容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全文以大事记的方式,列举了我国疫情防控中的部分重要事件。阅读理解B篇介绍了英国红色邮筒回归。阅读理解C篇是体育健康类文本,介绍了一项晨练之前是否用餐的科学研究,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阅读理解D篇里,作者介绍了自己在亚马逊雨林的亲身经历和有关思考,鼓励考生充分尊重世间万物,勇于探索未知世界。任务型阅读话题为幽默,这是我们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料。书面表达部分,以中国题材纪录片为写作话题,要求学生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受到外国朋友欢迎的原因。有利于拓宽考生的国际视野,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更加凸显思维及学习能力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版面设计仍是16页,尽管阅读量较往年可能是略有减少。但容量大、内容杂还是其显著特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绝大部分题目需考生通过获取、概括、整合、比较、分析、批判等体现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理解涵义并作出正确选择或表达观点。这也要求我们的高中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纵观今年试题我们发现,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得到了有机结合,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的协调统一,精心设计基于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的问题情境,保持了较高的信度、效度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无偏题怪题,体现了平稳平和的特点。

  物理、历史等6门

  2020年高考江苏卷物理科目试题评析

  南京外国语学校 正高级教师 姚小琴

  2020年江苏高考物理卷在保持“新颖、灵活、扎实”的风格基础上,进一步凸现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选取新素材,创设新情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全卷难度适中且保持稳定,梯度分布合理,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特色:

  一、试题难度稳定,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选择题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如选择题中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功率、电流互感器、人造卫星、平抛运动等等,这些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必备知识,考生拿到试卷后立即产生熟悉感,容易上手,这样会对试卷产生认同感,从而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考试,便于考生水平的稳定发挥。实验试题既有学生必做实验,又有探究型实验,均是突出考查实验原理、操作技能、基本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物理情境学生熟悉,但考查切入点新颖,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实验素养,对中学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选考模块的试题设计定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简单推理和运用,切合当前高中物理的学情和教情。计算题保持了电磁感应、力学综合、电学综合的分布结构,每题三个设问,难度层次递进,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的学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素材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化试题是考查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今年的试题素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代科技,关注社会热点,巧妙设计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感受到从物理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的奥妙,丰富对相关问题的感性认识,进而体会到物理学习对深入认识客观世界、解决生活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学以致用。如战疫抗疫期间测温枪得到广泛使用,反映了科学技术的现实价值。中欧班列运送抗疫物资,传递中国力量和中国信心,促进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停课不停学”倡导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世界航天奖”展示了当代科学探究的中国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紫外灯、X光机、超声雾化器和“彩超”等医疗器械入题,引导考生关注生命,建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三、立足学科基础,聚集核心内容

  物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今年试卷更加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知识点覆盖率高,突出主干。注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提升基本素养。例如第6题在汽车启动时车灯变暗的现象中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3A(1)题以玻璃为例考查非晶体特征,第13B(2)以光纤为载体考查光的全反射等。注重从教材中选用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例如汽车行驶的实际功率,交流互感器的电流测量,斜面上物块的滑动,小球的平抛运动,氢原子的辐射光谱,瓶中的饱和汽,线框进出磁场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等。

  四、考查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关键能力

  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和推理能力,例如第3题用两个反方向的磁场考查对磁通量物质观念的准确理解。第7题通过从条件到结论的推理判断考查科学论证的正确方法。第11题创设“真”情境,关注实践操作的考查,同时引导实验教学要鼓励考生动手操作杜绝纸上谈兵,试题涵盖方案设计、器材选择、数据处理和交流评估等实验环节,将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机融合。第5题车厢间的拉力、第12(3)题乌贼喷水中的动量守恒、第13B(3)题电磁波测量月壤层厚度和第14题鼓形轮转动中的机械能守恒等,考查模型建构能力。第16题合理简化问题,降低对数学计算的要求,突出物理过程推理和分析的考查。

  2020年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试题评析

  南京市宁海中学 正高级教师 陈红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体现出“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彰显学科育人的导向,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与学科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保持了江苏卷的基本风格并有所创新。

  一、彰显学科育人,践行立德树人

  试题彰显了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试题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历史的角度,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如第21题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深刻实践为载体,以制度创新为归宿创设问题情境,树立考生对中国制度文化的自信。第9题引入《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象征共产主义理想和工农联合的封面图案,彰显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第12题通过建国初期老大爷的回忆,叙述种痘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考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对祖国的认同、热爱。第13题以1964年创作的宣传画《跟前辈学习 把青春献给农业》为试题情境要素,引导考生崇尚劳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在从优秀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的同时,试题启发考生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科学认识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大势。如第16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展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辉前景。第18题引用作家的信件,提醒人们不忘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24D题则是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奥林匹亚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

  二、注重学科素养,聚焦关键能力

  试题不仅考查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融合,而且通过呈现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创设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及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如第8题要求考生阅读关于光绪皇帝死因的不同记载,增强辨别运用史料探寻历史真相的能力,掌握通过多种手段研究历史的史学方法。第23题,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艺复兴“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考查考生史论结合、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第24A题以“日本铁路之祖”京滨铁路的修建,要求考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说明影响,考查考生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以及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的能力。第24B题在解读康熙帝整饬吏治和研究吏治的历史情境过程中,要求考生运用读取、概括、归纳、提炼等思维方法分析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

  三、体现江苏特色,引导高中教学

  试卷保持江苏卷风格,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发挥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试卷的内容、结构、题型题量、阅读量、考查内容和立意等均保持稳定,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依托学科主干知识,贴近高中学情和教学实际,体现了江苏卷的稳健;试题严谨雅致、注重思维、稳中出新、能力立意则体现了江苏卷的灵动。如试题材料有日记、报纸、信件、回忆录、论著等文本材料,还有宣传画、报刊封面等图片类材料,不仅选材广泛、信息丰富,而且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第1题让考生通过近年在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农具来解读历史,将考古研究有机融入考题。第10题的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在宜兴、常熟等地探索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实践,深深着上了浓厚的江苏地方史印记。

  历史卷试题情境新颖,表达方式生动,同时聚焦学科主干知识,积极引导高中历史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克服死记硬背,注重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020年高考江苏卷化学科目试题评析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 经志俊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遵循“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的命题原则,充分体现江苏高考化学卷“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鲜明特色。

  一、彰显化学学科价值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蓝天保卫战(第1题)、烟气中SO2的吸收与转化(第16题)、炼钢污泥的再利用(第19题),聚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社会热点话题。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第2题),常见化学品的工业制备(第10、18题),金属的电化学防护(第11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价值。

  聚焦现代科研成果: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第17题)、氢能的贮存/释放与燃料电池(第20题)等现代科研成果的呈现,充分展示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独特贡献。

  源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命题素材,有利于考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化学学科情感,发挥化学高考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测试载体源于真实情境:试题精选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成果的,丰富而生动的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涉及环境保护(第1,16,19题)、能源利用(第15,20题)、药物合成(第12,17题)。

  这些基于真实生产生活和科研成果的测试情境既有利于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又能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时代特征。

  测试任务优化层次结构:试题精心设计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认识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测试任务,突出化学核心概念与观念(元素周期律:第9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14题;化学平衡:第1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1A题);注重化学思维和方法(实验探究:第5、13、18、21B题;证据推理:第16、19、20题);兼顾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第17题:从官能团识别、反应类型判断,到合成路线图中未知物结构判断、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分析,再到陌生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第19题:从实验措施选择、产物判断、离子检验,到基于Ksp计算的分析、陌生离子方程式书写,再到制备FeCO3的实验方案设计)。

  不同复杂程度和结构合理的测试任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考生搭建起差异化的素养表现平台,既能依据考生在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评价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又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化学人才。

  三、引导化学教学实践

  引导教师落实课程理念:采用高中教材或教材合理拓展的试题素材(化学用语:第2、7、8题,图像:第11题,实验:第13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使用好教材,夯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知识载体;应用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的评价策略,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发展学科思维”,充分落实化学课程育人价值。

  引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学科价值的测试情境,有利于充分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结构合理、指向明确、难度设置与分配合理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消弥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提振选择化学学科的信心,为高二年级理性选科营造良好氛围。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卷,秉持近几年的平稳风格,在试卷结构形式与往年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覆盖率和适当的难度,通过考生学业质量水平的达成情况评价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与新高考方案的衔接与过渡。

  2020年高考江苏卷地理科目试题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 徐国民

  2020年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为先、价值为本,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基本素养。试卷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一、落实课程标准,引领学科教学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依托2019年新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注重必备知识的覆盖度和关键能力测试度。综观全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比合理,难、中、易试题比例恰当,试题的情境素材虽在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考核目标要求均依据考试说明,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测试要求,这既是对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全面检验,又是对中学学科教学的引领。如:第1-2小题从小明观赏超级月亮的时间地点入手,考查天体在公转轨道上距中心天体距离最近时的知识;第5小题从四地海平面等压线与经纬网分布状况入手,考查等压线的判读、近地面风向判断、经纬网图中方向判定等。

  二、依托真实情境,彰显学科价值

  命题既从时代视角关注社会生活重大时事,又融会贯通地联系地理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地理事象,立意新颖独特,凸显学科应用价值和时代特色。如:第9、10小题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入手,结合“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考查学生从投资地位置、资源条件及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等三个维度综合分析我国企业投资项目集中地区位条件的认知能力,既暗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背景,又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我国与投资国间比较优势,进而加深对“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理解;第11、12小题从某小镇明清以来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入手,展示水乡小镇居民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独特地域文化,探究其形成背景,并从自然、人文和环境等三个维度综合分析现代拓展区的功能,激发学生对水乡传统民居的珍惜之情、关切之意、保护之心。

  三、坚持能力立意,考查学科素养

  命题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架构严谨设问,突出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试卷命题思路清晰、布局精当,图文素材精练、措辞严谨得当,设问指向明确、层次结构分明,主干知识考查坚持小处入口、大处落脚的务实原则;读图能力考查遵循读图—析图—解图的思维过程;综合设问按照现象—原理—运用的能力提升要求,能级层次依次递进,逻辑关系清晰严谨,体现从地理事象到地理本质,从知识迁移走向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级根据思维结构依据单点—多点—关联—拓展结构有序组合,思维层次清晰,考查目标明确,能力递进合理。如:第28题的第1小题读图简述产业特征(地理事象)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只要求考生简单描述;第2小题需要学生结合图文信息,通过比较、综合分析发展条件;第3小题分析分析发展的方向,对考生综合思维水平要求更进一步,要求考生能从时空变化的视角把握图文材料;第4小题要求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则是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四、重视图像阅读,秉持学科特色

  试卷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对地理图像信息索取、加工、处理、表达能力的考查。全卷共有图表26幅,其中除包括多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外,还有景观图、影像图、示意图、分布图、模式图等。在素材的呈现上,精心提炼设计,图表丰富、类型多样,信息表达简洁适度;卷面图文并茂,简炼美观,便于考生阅读。如:第29题从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的咖啡在我国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入手,精心提炼图文素材,题干以“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和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历程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能力及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整题图文精炼简洁,信息丰富实用,不仅便于考生阅读把握,考出水平,而且保持了多年形成的江苏地理卷的风格。

  2020年普通高考江苏卷政治科目评析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杨维风

  2020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顺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认真贯彻立德树人要求,秉持素养导向,强化关键能力考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学科特色。

  一、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

  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考生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成就,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试卷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内容,引导考生认识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充分展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党和国家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新创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等一系列感人事例,加强对党的领导、民族团结意识、国家利益观念和新发展理念等内容的考查。试卷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展现14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韧奉献、团结协作,构筑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固防线,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处理与民族、国家、时代的关系。

  二、秉持素养导向,聚焦关键能力

  试卷以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为目标,强化对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思想政治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第32题以漫画“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石子”,引导考生正确处理好主次矛盾。第34题以江浙独特的地域文化创设情境,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和哲学有关知识全面认识、发展我国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从而引导考生理解认同品格情操之美、天地万物之美,鼓励考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其中第(2)问综合性强,要求“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措施,又需要灵活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问加强了对知识跨模块融合的考查。第35题巧设某学者研究报告片段的生活实践情境,要求考生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分别计算该国不同阶段市场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以计算结果作为分析该国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的学习探索情境,进一步构筑证据论证当前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理由,试题灵动地集考查考生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和创新思维于一体,对思想政治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进行了探索。

  三、立足现实生活,精心创设情境

  试卷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力求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灵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试题选材全面广泛,形式丰富,内涵深刻,除时政题外,还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互联网+农村”工程、村民议事会制度、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诗经美育”课堂、全国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百戏盛典”活动、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旋律影片等源自现实生活的丰富题材,并以此巧搭情境舞台,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生活、时事政策的关注和思考。

  试题基于现实情境,以多种方式设计相关问题考查学科内容,在学科任务、学科情境、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中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第37题以“长江禁渔十年”政策为素材创设情境,设置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围绕长江禁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等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现实问题。

  2020年高考江苏生物试题评析

  南京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车亚莉

  2020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价值,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引导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试题秉承江苏卷一贯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学科特质和时代精神,凸显价值导向;情境设计源于生活实际,强化社会责任;立足核心素养,紧扣教学重点;把控难度梯度,保持平稳平和。

  一、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突显育人重要地位

  1.融入真实情境,培育社会责任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高考试题有机融入当前的社会热点,新冠疫情的情境素材。第28题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和治疗为背景,考查机体的免疫应答、病毒及抗体的检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既考查了基本知识点,又考查了学生对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第24题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为背景,在考查生态系统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上,引入了有机物再利用的理念,结合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2.立足学科素养,紧扣教学重点

  试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点内容,强化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系统考查。遗传题素来是考查科学思维能力的范式,如第21题为经典遗传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于性状分析及遗传概率计算;第32题果蝇杂交实验且综合变异考点的遗传题,引入了验证实验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熟悉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特殊基因型出现的原因,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第31题以微生物学实验为背景,设计了完整的科研流程,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细胞计数及结果分析,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综合能力。

  3.倡导绿色发展,体现环境友好

  试题命制注重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理解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例如,第15题以古代诗句为背景,让学生从题目中提取相关信息,回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概念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意识。第31题以微生物净化污水为背景,考查微生物学实验的相关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凸显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的优势,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二、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引导教学价值导向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考查内容中,“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1.考查实验操作能力,呈现学科本真

  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实践操作能力群”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重点关注的核心能力。针对一线教学中依然存在的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现状,高考生物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意在促进中学实验教学改革。试卷第16—19题,分别从“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实验中的颜色变化”“果酒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不同主题,考查学生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等。体现生物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学科本质。

  2.考查知识获取能力,倡导学会学习

  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从文本、图表等信息载体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生物学常用图表的形式表述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故试题中注重考查对专业图表的解读,如第11、16、19、22、23、27、28题均采用了实验流程图或结果图的方式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涉及植物激素调节、酵母细胞固定化、微生物平板划线、细胞减数分裂、细胞分化、物质的代谢和运输、单克隆抗体制备等基础知识点,需要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题设背景,进而完成相应设问的分析及解答。

  3.考查思维认知能力,塑造创新人格

  试卷整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注重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例如第33题立足于基本的基因工程考点,同时带给学生一种获得序列片段的新方法,打破了学生对PCR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建立。第32题引入了验证实验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熟悉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特殊基因型出现的原因,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证相关现象。

  声明:

  ▍来源:招考部落

  ▍编辑:小橙子、夏小白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篇:雅思考试怎样报名
下一篇: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举行第三期“名师示范课”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