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博?除了满足个人学术追求,还有哪些实际好处?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文|冷丝

  栏目|毕业生就业

  为什么要攻读博士学位?学术研究恐怕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有好的就业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冷丝一直认为,少数读博的学子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学术追求和爱好兴趣,大部分学子还是为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那么,读博到底有哪些实际利益呢?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公布的调研数据,看得见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第一,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很高。

  根据近两年68所高校所公布的博士毕业生人数、年终就业率相关情况,我们可以汇总计算得到总体平均就业率为97.1%。由此可见,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当然,不同的高校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各高校之间的博士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布状况如下:

  其中,共有5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分别为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在95%-100%之间的有52所,在90%-95%之间的高校有9所,仅有2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低于90%。

  第二,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普遍不错,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国有性质大单位。

  就业单位的性质是对博士就业偏好的直观反映,博士毕业生就业也分布在常说的12个类别: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除各类学校及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其他企业、部队及其他(灵活就业等)。绝大部分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还是较好的,国有大单位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

  从高校层次来看,原“985工程”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明显高于原“211工程”高校的毕业生。相对来说,原“985工程”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从事学术职业,宁愿暂时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研究,以待稳定的学术职业机会。

  此外,从高校所在的地区差异来看,相比东部、中部地区的高校,西部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工作占比较高,而继续深造的比例较低。

  第三,不同高校类型的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上同样存在差异。

  冷丝认为,不同类型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存在差异,这充分体现了不同学科在供需状况及就业机会上的差异。

  具体而言有这些不同:财经政法类高校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平均为14.2%,明显高于理工类高校(1.2%);从地区差异来看,北京高校由于其地域优势,中央部委机构集中,党政机关就业岗位多,级别较高。

  当然,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方的高校。

  第四,博士就业具有属地化特征,这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的结果,样本中共有38所高校含有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区和省份分布数据。从中可以发现,博士毕业生在高校所在省份(直辖市)就业占比超过50%的高校达到6成,即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属地化特征。

  属地就业率超过60%的高校达到5所,主要集中在东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京沪行业特色高校,属地就业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南大学(73.85%)、北京中医药大学(72.09%)、合肥工业大学(69%)、山东大学(68.97%)和上海财经大学(62%)。

  第五,博士毕业生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

  大部分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对工作表示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都在90%以上,高于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其中,太原理工大学的调查表明,博士毕业生对工作总体、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四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是100%。

  由此可见,博士毕业生对工作条件表示认同的程度还是很高的,所从事的工作整体上比较符合自身的职业期望。同时,调查显示,博士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入低、个人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较差以及单位发展前景不好。

  概而言之,和大家的观点一致,冷丝认为,读博确实有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女篮“大姐大”,原来还是在读博士,中国队还隐藏着多少“学霸”
下一篇:想知道或了解更多关于在职博士的相关知识吗?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