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博士生挣扎在“低保线”上
近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我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做研究工作,每月收入仅3000多元,他建议增加投入,使博士生每个月收入达到1万元,以实现培养顶级人才的目标。此言一出,迅速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关于青年学者的待遇问题,此前曾有不少讨论。早在2007年,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曾建议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去年全国两会上,也有委员建议完善博士生奖资助体系,适当提高博士生待遇。说博士生像“乞丐”,或许有些夸张,但包括博士生在内的青年学者待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补贴,执行的是2017年的标准:中央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3000元。按照统一标准算下来,博士生的基本补贴,每月1500元都不到,低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状况,让很多博士生挣扎在生活的最低水平线上,生活都无法保证,更遑论专心科研了。
很多网友认为,博士研究生作为在校学生,不应以工资标准去衡量收入。诚然,博士研究生说到底还是学生,但我们也要看到博士研究生在学生群体中独特的窘境。说起学生,社会的印象更多是“还是孩子”,但博士生往往不属于这一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到了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不免陷入这样一种窘境:一边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生需要承担科研任务,完成科研使命,一边作为配偶、家长、子女,承担着养家糊口、教育后代、还贷还息、赡养父母的责任义务。他们是学生,但也是一批年龄大、责任多、没工作、收入低的学生。这是客观现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生表示:除非特别热爱科研或者准备以后当大学老师,否则一定不要读博士。我认为,这并不是功利主义心态,而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已无法满足这个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心态和选择取向,值得我们深思。
试想,如果所有人都对博士的清苦前景望而却步,或者在就读研究生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解决收入问题上,是否会让高精尖产业、科学理论研究逐渐丧失后劲?有必要认识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补助过低,耗损的不仅是年轻学子投身科研的热情,最终也会伤害科研和创新本身,不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要让博士生能够安心科研,光靠情怀不行。提高博士生的待遇问题,不仅需要高教界来呼吁,也需要引起国家层面和整个社会的重视。
一方面,教育部门在继续加大研究生奖助投入的同时,也应适当提高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补贴,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奖助政策体系。于高校而言,也要妥善统筹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社会捐助等资金,把钱真真正正花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刀刃上。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在资金下达过程中,卡在“最后一公里”。此前就有博士生助研津贴被克扣或迟发的报道,而学院和导师对经费、奖金、补助等往往具有很大的裁量分配权,如何保障相关补助最终能落实到博士生身上,也需完善制度防止“跑冒滴漏”。
(原题为《别让博士生挣扎在“低保线”上》 作者 邓智友 来源 澎湃新闻)
举报/反馈
上一篇: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考招生简章
下一篇:报考专升本的条件和最低学历要求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