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稿件到发“伊妹儿”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 蒋先平

  前几天整理书柜,不经意间翻出几张十几年前投稿使用剩下的邮票。拿着被“浪费”掉的邮票,我并没有感到可惜,反而有一种温暖在心中流淌。因为这小小的邮票不但见证了几十年来我的投稿经历,同时也见证了社会和时代的进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的我回到小村当上了一名民办老师。当时家家订阅了农村报,我就照葫芦画瓢,写起了新闻稿,寄给报社和县广播站。我把村里发生的事儿整理成草稿,再认认真真地把修改好的稿子誉写在稿纸上,把稿子装到信封里,工工整整地写上报社、电台地址,贴上邮票,最后到乡邮电所邮寄出去。在乡村教书那些年,写稿、投稿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说句实在话,那时由于我不懂得写作技巧,投出的稿子大多是泥牛入海,但更让我苦恼的是投寄稿件,可以说投寄稿件比写稿还要麻烦。

  我住的小村离乡里十五公里,我在村里教书,只能周日放假时骑上自行车,到乡邮电所寄稿子。那怕是周一写好的稿子,也只能躺在家中,周日再邮寄出去。后来,我想了个办法,让村里在乡中学读书的孩子给我把稿件捎去。于是,每天我早早地来到村头,遇到去乡里上学的中学生,便把装有稿子的信封交给他,让他下课去乡邮电所给我寄出去。

  打草稿儿、抄到稿纸上,再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最后托人去乡邮电所邮寄。一番折腾下来,稿子总算投了出去。尽管如此,等凝结着汗水的稿子到了编辑老师手上时,已是新闻变旧闻了。

  记得那年村里刮起了龙卷风,许多人家的房顶被刮掉了。如果用信封邮寄稿件,这条消息恐怕早就时过境迁了。于是,龙卷风停后,我找到村长,了解一下损失情况,立即写了一篇一百多字的小消息,随后骑上自行车去了乡邮电所,花了两块钱,挂通了县广播站和农村报编辑部电话,用电话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了编辑,当天县广播站就播出了这条消息,第二天出版的农村报也刊发了。

  时光荏苒,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也白了少年头。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开始接触网络生活。2002年,我学会了使用电子信箱,从此,靠邮寄投稿的日子彻底结束了。如今,工作之余,我打开电脑文档,敲击键盘,把新闻素材变成一篇电子稿件,再经过修改核实后,一篇新闻稿件就成型了。只要打开邮箱,轻点鼠标,一封承载着稿件的“伊妹儿”便瞬间飞向所投的信箱。

  这些年,我真切地体会到用上电脑,有了网络,通过“伊妹儿”向报刊投稿,感觉真好。用上电子邮箱这些年,在“伊妹儿”无私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千多篇见报稿件记录了我跋涉足迹和成长历程,网络丰富了我的生活,润泽了我的人生。

  投稿从邮寄到用上“伊妹儿”,透过这些变化,我清晰地看到社会建设阔步前行的英姿,我感觉今天的生活,真好!

上一篇:桦南县弘扬传统文化 硬笔书法进校园
下一篇:“假延学不误” 南京溧水区初中网上课堂开课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