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钟南山终于发声!接下来,这7大问题才是我们真正的考验…
文丨李月亮 兰辛
来源公号:李月亮(ID:bymooneye)
逐渐放开后,很多人心里是惶惑的。
感觉就像抗疫三年,突然迎来了新冠疫情的毕业考。
到底都会遇到什么难题,我们能不能从容过关,大部分人心里都没底。
最近很多人都把目光看向了钟南山,想听听他怎么说。
今天,久未露面的钟院士终于发声了,他给了我们两个定心丸:
第一,感染不可怕,99%的人可以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第二,关于后遗症,他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引起器官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听到这两句话,大家是不是又有些宽心了?
其实,除了钟南山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状况。
如果说“和新冠病毒共存”,是我们即将到来的大考。
那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交卷了。
我们即将面对的难题,他们之前都经历过,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今天,我想通过他们的经历,大致推断一下我们的未来。
01
感染人数会怎样?
我们来看看香港答案。
今年之前,香港其实一直和内地一样,在坚持动态清零。
控制得本来也很不错。
但是在2022年元旦前后,有几个境外输入病例,引发了香港的第五波疫情。
这一波,控制不住了。
虽然有严格的管控措施,感染人数还是蹭蹭的涨。
从两例,到本土新增过万,用了56天。
从过万到日增超过5万,只用了5天。
这波疫情出现大概40天后,出现了2个新冠死亡病例。
60天后,单日新冠死亡人数就涨到了117人。
到100天后,香港卫生总署统计,在第五波疫情中,香港共记录到118万人感染,8735位新冠感染者死亡,病死率为0.74%。
不过香港的新增确诊人数统计,不太准确。
因为很多是市民自己用抗原检测,然后自觉上传。
而并不是每个市民都会上传。
所以实际感染人数,肯定大大高于官方公布的确诊数字。
香港大学曾经推算,香港那一波应该有440万人感染。
而香港的人口是750万,那就是近60%的人感染了。
这也符合英国最早的说法:60%的人感染,就基本实现群体免疫。
那么按照440万人感染、8735人死亡计算,病死率就是0.19%。
也就是说,每10万感染者,死亡190人。
如果用全部人口750万计算,死亡率就是0.116%,也就是说,每10万人,死亡116人。
这是香港的情况。
因为香港当时也是奥密克戎毒株,所以我们对比较有借鉴意义。
接下来,我们可能也要迎来一波感染人数大爆发。
而香港在“清零”的管控措施下,感染人数还这样猛增,
我们内地现在已经是“半放开”状态,发展肯定要比香港快。
所以,我们的感染者人数剧增,估计用不了多久。
根据今天的统计数据,内地现有本土感染者已经超过了36万。
这个数字,可能很快就要涨起来了。
按照专家预测,我们第一波,也会有60%的人感染。
基本是一家三口感染俩的节奏。
中国14亿人,那就是会有8.4亿人感染。
要赶上春节,那可真就变成“亿阳迁徙”了。
这么想的话,其实眼下这几天,反而是最安全的。
因为这是这片土地上,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少的时候了。
当然,无论如何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护。
口罩暂时是别想摘了。
02
感染者骤增之后,会怎样?
还是看香港答案。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发时,虽然已经是奥密克戎毒株,但当地人对新冠病毒的印象,都还停留在“好可怕、会死人”的阶段。
所以很多人发现自己阳了以后,就特别恐慌,第一时间就去挂急诊。
恐慌的情绪一蔓延,急诊就开始爆满。
而医院呢,一方面是新冠患者骤增,一方面是多名医护确诊不能工作,所以很快就撑不住了。
在疫情一个月左右,每日新增大约1000例的时候,香港的医疗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
到两个月后,每日新增确诊达到5万多,医疗体系就可以用“崩溃”形容了。
有的医院,在就诊高峰期,大约1500人在急诊室外排队等待。
关键是,这些露天候诊的患者,很多都是高龄老人,送医时已经情况危急。
他们得不到及时治疗,躺在那里听天由命,还是挺惨的。
而香港当时不但新冠患者的重症和死亡人数都很高,连其他病的正常诊疗也大受影响。
总之状况真是挺吓人。
而这也正是我们眼下最最担心的事情。
国家之所以迟迟不敢放开,一个重要的顾虑,就是担心太多重症挤爆医院,导致医疗系统崩溃。
内地的医疗资源还没有香港好。
很多城市ICU床位本身就不太够,没有新冠的时候都不好进。
如果短时间内60%的人感染,情况会怎样?
我们简单算一下。
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感染者大概会有600万。
专家说99.5%都不需要去医院。
那剩下的0.5%,也有3万人。
大家也知道,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本来到冬天就很挤。
这一下子多出3万人,真的能承受吗?
这3万可都是需要紧急治疗的人啊。
我看到新闻,最近北京的发热门诊就已经爆满了。
虽然北京卫健委要求“发热门诊原则上24小时提供服务,应开尽开”。
但是跟香港一样,一方面是发热的病人骤增,一方面是很多医护感染。
很多发热门诊都关了门。
开门的医院,都大排长龙。
这还是大北京,要是在医疗资源更差的偏远地方呢?
不容乐观啊。
不过今天下午有一个好消息。
国家卫健委说,各地要把方舱医院,改造成“亚定点医院”。
不但要有治疗功能,还要把10%床位,改造成监护病床。
这应该能缓解一些燃眉之急。
从基本放开的前几天来看,其实各地情况也不太一样。
广州看起来比较正常,北京门诊就很挤,还有一个北方城市据说连退烧药都买不到。
所以,每个人会经历什么,可能跟我们生活在哪里也有很大关系。
那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呢?
首先肯定是打好疫苗,尽量别出现重症。
然后年轻人轻症别慌,自己在家处理,别去增加医院的负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近期一定要多多注意防护,别在感染人数最多的时候感染。
我们尽量把感染曲线拉平,别都挤在一个大高峰。
这样医院就稍微从容点。
我们也就算为国家做贡献了。
03
除了医院被挤爆
还可能有什么麻烦?
其实麻烦的不只是医院。
一旦感染人数暴增,可能会出现各种想象不到的情况。
其他国家有因为老师、学生感染太多,而不能上课的。
有因为运输工人大量感染,导致货品短缺的。
而因为饭店工作人员感染,很多餐馆关门的。
国内最近也有一个城市,据说很多煤场工人感染,导致没有煤烧暖气,很多市民家里就很冷。
本来疫情就严重,家里再冷,感冒发烧的更多了。
这事真假不好考证,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我们未来几个月,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奇葩的状况。
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我还是建议大家除了备药,也存点吃的用的,以防万一。
04
大概会死多少人?
这是最最重点的问题。
之前放开的国家,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答案。
有比较惨烈的,比如印度、俄罗斯、美国。
印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火葬场都塞满了、人们直接在街上烧遗体,惨烈场景大家可能都看过。
世卫组织给出了2020年各国的疫情相关超额死亡人数。
大家看图:
有一个表现非常好的国家没上榜。
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从2021年10月,就开始宣布不再“清零”。
现在也算放开一年多了。
而疫情三年,新加坡的死亡人数是1700人左右。
再看看印度一年就是474万。
真是云泥之别啊。
这不只是因为新加坡人口本来就少。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很到位。
新加坡是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许多人还主动选择接种第三、第四针来保护自己。
然后政府的策略也跟进很及时。
刚放开时,当感染人数太多,医院ICU使用率达到90%,新加坡就会收紧防疫措施,避免医疗系统被击穿。
放开之初国家也要求市民戴口罩、聚会不能超过5人、入境人士需要核酸检测。
后来等疫情稳定,才一点点改变这些措施。
这些合理、稳妥的措施,加上高素质的民众、不错的医疗资源,让新加坡比较平稳地通过了疫情的考验。
这场大考,如果说新加坡是模范生,印度是差等生。
那中国会怎么样呢?
综合看,我们的人口和印度差不多,但我们放开得更晚,措施更谨慎,疫苗接种率也更高。
所以,大概会是一个新加坡和印度中间的成绩吧。
05
疫情会好转吗?
好转之后还会再爆发吗?
肯定会。
通过别的国家的情况看,新冠疫情,不是打开之后感染一波就完事儿了。
它是隔上几个月,就来一波,感染一批人。
英国疫情早期就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反反复复。
因为放开之后,医疗系统很快被击穿了。
不但新冠患者看不上病,脑梗、心脏病的死亡率也大增。
国家就赶紧又采取严格封控措施,控制感染人数。
控制一周,缓和了,再放开。
放开一周,看不行,又封控。
这么开关开关开关,好几次。
然后这一波疫情过去,往往半年左右,又会再来一波感染高峰。
如此反复。
以后我们国家,可能也会有这种情况。
当然,因为我们的准备比较充足,奥密克戎的毒力也更弱了,可能不会有太剧烈的“开关”。
但是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还是可能采取封控措施。
未来几个月,都可能是疫情相对“动荡”的时期,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06
放开后
是不是就彻底自由了?
不会!
再来看香港。
年初香港感染者暴增后,港府被迫放弃“动态清零”,之后逐渐放开。
到现在,半年过去,香港看起来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两个月来举办了不少大型活动,看起来真是“马照跑、舞照跳”了。
这是真的完全当新冠病毒不存在了吗?
并不是。
前几天港媒专门发文,讲香港现在依然每天采取各种防疫措施。
依然要求民众打疫苗、戴口罩。
我想内地大概也会如此吧。
就算真的放开了,防疫措施也不会全部停止。
我们还要打疫苗,还要戴口罩,还要注意避免感染。
奥密克戎毕竟还是个麻烦的病毒,不能当它不存在。
所以还是那句话,“共存”不是“躺平”。
07
我们的具体感受会怎样?
这个很多国外的朋友都跟我讲过。
大体就是,刚开始放开,都是战战兢兢,非常忐忑。
但千防万防,还是中招了。
感染之后有人没症状,有人发烧很难受。
但最后基本都很快康复了。
然后你身边也会不时有人感染,不能上班或者上学。
但他们很快都会回来。
大家都亲历过一轮,也就觉得其实没啥了。
最后基本都是同一个态度:“去它的吧,爱咋咋地,为了这么个玩意儿天天活得这么憋屈不值当”。
当然,必须得说,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
肯定也还有少数人,感染过程更加痛苦,甚至有亲人因此离世。
这也是没办法,我们只能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吧。
08
李月亮 ?
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粗略的推断,很可能不准确。
而且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都有很大不同。
我们的经历肯定也和别人不同。
现在的一切都只能是推测,我们真正会经历什么,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最后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句:
这个破病毒真是太难缠了。
中国如何以最小的损失,回归正常生活,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这个挑战,需要我们14亿人一起迎接,一起闯关。
过程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努力争取一个好结果。
大家加油啊。
谢谢你看完文章,点亮【赞】+【在看】,愿疫情早日过去,我们都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上一篇:陕西大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部分高校做出调整,假期有望统一提前
下一篇:重磅发布!抗原自测阳性 需向当地有关机构上报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