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分能上的本科,到底行不行|原创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职业技术教育、专科教育不该被看做比本科“低级”。/unsplash

  低分、名校、拿学历,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很难不让在激烈高考竞争苦海中的学子,想试着抓住这一丝新的“希望”。

  不久前,国务院官宣扩大专升本规模,其中也指出增量将投向教职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并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电子商务等时兴热门专业倾斜。

  这就更让人好奇了,高校队伍中近年屡屡被cue且集“宠爱”于一身的应用本科,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本科大学队伍中的新面孔

  上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界迎来了一次发展转折点——既能拉动经济,又能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社会供给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扩招行动拉开帷幕。

  1999年,全国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到2003年,国内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则突破了千万。

  学生人数在喷涌,学校自然也要面临大规模的扩建。自2000年起,教育部新批准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建设,它们被称为新建本科高校。

  原有的本专科学校,越来越难以承载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图虫创意

  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高校693所,从总数上看,它们的比重为全国本科高校的56.88%——在国内120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是新生力量。

  从位置上看,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是对国内原有高校分布格局的一种补充,60%的新本科大学位于非省会城市,一方面,地理位置不佳、发展历程较短等因素给它们造成了师资、生源上的劣势;

  但在另一方面,相比传统老牌的研究型高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更适合走实践、应用型的高教道路,它们的使命也倾向于培养地方所需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地方性、应用性,正是这类新建本科大学脚下的新路径。

  当然,应用型本科也非新建高校的专属,许多传统大学也开设了相关学位,名校下设的”专插本“、”专本硕连读“项目更是吃香。

  新建本科大学另辟蹊径走起应用型路线。/unsplash

  2014年6月举办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曾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会议还明确了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有600多所将转向职业教育,转型者规模达到全体本科高校的一半。

  会议的前一年,四川省开展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尝试,批准当地6所高职与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比如,其中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的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等专业,则被设置为本科第一批次录取。

  2019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top20。

  应用型本科,

  本身很容易成为矛盾体

  高等教育高歌猛进、大学数量飞速增加的同时,高教发展也面临一个重要问题:方向是什么?

  传统的路径,是走回原有的精英大学的模式。

  扩招之初,大部分高等学校、高职学校都在奋力追求成为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路上——人人都想复制清北,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清北,必然很难实现良性发展。

  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路线已经十分拥挤。/unsplash

  事实也证明,这样单一化的高等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者夏建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中指出,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应用型人才则属于需求量大的一类群体。

  其中,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较大,而高级工、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求人倍率更是分别高达2.34、2.25、2。

  在这样的背景下,既面向技能型教育,又拥有本科层次水平——或者说,既能教给学生实用技术,又能让毕业生取得听起来更“高级”的本科文凭,应用型本科仿佛是学生和社会的新救星。

  应用型本科似乎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了一定优势。/图虫创意

  但回到现实,“应用+本科”的模式到底如何定位,又该如何教学,并没有愿想中那么简单。

  比如,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学生具备了专业实践能力,但由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发展后劲有限,可能无法应对后继更高层次的用工需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想将职业教育同传统注重理论基础、学术研究能力的本科教育相结合,但两者该如何交融,双方占比如何,结合之后又有什么特色,这些要点似乎仍然不够鲜明。

  定位不明确,两种教学模式的简单叠加——本科教育旨在培养有理论基础的通才,职业教育则指向专业人才的塑造,很可能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与理论能力并存,但都缺乏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向职业技术能力的专科教育中,也普遍存在对本科的追捧。

  在专科学校中,“专升本”是一股热潮。学生进入专科院校后,没有充足时间主攻职业技能的学习,而是忙着补习理论知识以准备升本考试以提升学历,这不免会对职业教育本身造成伤害。

  还有人吐槽,从学制上看,应用型本科是三年在校上课,最后一年进行实训,完成学业后颁给学生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学制总共为四年。

  而曾经被大力发展的高等专科学校,则是三年六学期的学制+毕业后实训一年的模式。两者的差别,似乎只是有没有将实训纳入学制内。

  三四十年过去了,应用型教育爬向高处,收获了“本科”的后缀,成为一种新的受追棒的存在。

  但它究竟是换了药,还是只换了汤,才是追捧者们最该关心的问题。

  “本科优于专科”的误解,

  真的太深了

  秉持着“本科优于专科”、“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的信念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他们背后的学校们。

  放眼国内高校界,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大学的竞争戏码,每年都在上演;高校也热衷改名以”改运“——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有近800所高校至少改过一次名,学院纷纷想升级为大学,职业学院也忙着扔掉“职业”的帽子,成为真正的“大学”。

  这样的风潮,与社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的观念不无关系。

  类似的,上世纪的英国曾多次尝试建设适应地方、注重应用的高校,在经历两次新大学运动后,英国的不少科学技术学院仍没能逃离传统观念,走回了老路。

  我国虽然早在新世纪初就提出要建设应用型大学,如今也仍在为之努力。但要将“应用”纳入高等教育,让人们接受“高校”除了普通大学,还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个事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事实上,职业技术教育、专科教育并不意味着比本科“低级”。

  比如,台湾省有一类技职专科,和普通本科一样招收高中毕业生,它的上一级是技职学院,再往上则是科技大学,学生可以在其中攻读硕士文凭。

  毕竟,基础的职业教育能让学生跨进就业市场的门槛,但还不足以满足时刻更新变化的市场要求——专科学生也有继续深造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的是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而非一股脑地挤进研究型本科大学。

  许多地方的职业教育建设经验值得借鉴。/unsplash

  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瑞典,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也为了向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力,一直在将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学术教育的地位同等化。

  其目标很清晰,就是要把职业教育逐渐整合进入普通教育的系统。同时,它也允许和鼓励具有职业教育文凭的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具有同等的认可,学生也有在两者之中流动选择的自由。

  上述推动技能型与学术型教育地位的同等化、推动两种教育之间流动的模式,是当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借鉴,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应用型高教需要有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考评与选拔模式,而非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从专科到本科的”升级“。

  对教师来说,他们的评聘不应照搬清华北大,应当具有实践偏向性;

  于学生而言,在统一的高考分数线划分之下,如果他们想进入的应用型院校,仍被简单粗暴地划分在最低档次,学生难免被劝退,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不待见”也难有机会能减少。

  这些是最应该被改变的地方,也将成为改变中最难的一环。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0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将走进山东13市
下一篇:2021年中考刚结束,我们一起来看看嘉兴市本级普通高中招生情况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