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广阔的高原上,雪山巍峨、溪流潺潺,不同物种共生共存,构筑起稳定的生态体系。在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以下简称《国家公园》)中,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历经千百年构筑而成的宝贵自然资产,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青海省广播电视局策划,并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合作拍摄的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中,既有覆盖山野的高原巨杉与旗舰物种,也有被溪水淹没的小小植株与昆虫……与这座公园有着深刻情感联结的鲜活人物,在带领观众领略公园风貌的同时,也将其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及切身感悟展现给观众。
总导演李晓表示,制作团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中包含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文化内容。在这一宏大主题下,《国家公园》尝试将独特的人文理念融入其中,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展现独特人文生态气质
近期,《国家公园》陆续登陆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湖北卫视、云南卫视、青海卫视、河南卫视等多家省级卫视。片中呈现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独特生态体系,吸引了大批自然类纪录片爱好者的关注。有观众将其与BBC和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出品的同类作品进行对比,称赞其拥有“中国国家地理”般的影像风格。对于片中由诸多不同身份人物串联起公园不同区域、不同物种,并由此引申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呈现模式,观众给予了积极评价。
片中所展现的核心主题是主创团队有意为之。“自然题材纪录片通常以单纯的物种记录作为首选手法,但我们选择了更为立体的呈现方式。”李晓介绍,《国家公园》主要聚焦生态文化,通过作品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多是在精神、文化及历史等方面。因此,整部作品从古老的岩画、壁画开始,进而来到当下,剖析传统牧民与自然之间淳朴的关系,并逐渐向科研工作者、摄影家、登山爱好者等不同群体延展,构筑起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叙事体系。主创团队通过“风景、声景、心景”三个维度,用镜头、解说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出个人对自然的感悟。
三集内容,分别沿着三江源三条水系顺流而下,每集融入4—5位不同人物的体验和感受,使观众在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以更为立体的视角了解被赋予人类情感的自然故事,通过不同人物带来的不同体悟,思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李晓还记得,拍摄时自己和山地摄影师葛玉修之间的交流。作为一位利用业余时间追逐野生动物25年,曾200余次前往青海湖,几十次出入三江源和可可西里无人区等地的资深摄影师,葛玉修曾这样问李晓:“你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问我如何艰苦呢?”李晓回答道:“这些已经通过镜头呈现了,而且‘您是自找苦吃,乐在其中’。”葛玉修在和主创团队交流时曾表示,荒野里总有个声音在不断呼唤自己,让自己魂牵梦绕。正是这种对自然的热爱,让观众看到了片中人物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独特情感联结。
扎实筹备实现高效率拍摄
《草·海》《冰·河》《峡·谷》,三集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展现三江源不同的地理、生态风貌,当地艰苦的拍摄环境和相对较短的拍摄周期为创作团队带来双重考验。三江源地区地处高寒地带,每年9月份基本就要进入冬季,真正能够拍摄的仅有6月中旬到8月底这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而《国家公园》项目从2020年年初开始策划到上线播出,在仅有的1年多时间里,需要完成策划、拍摄、后期剪辑等全部工作。
拍摄过程中,三江源地区广袤的大地成为摄制团队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每天摄制组从驻地到拍摄点,往往要移动一两百千米,在抢时间的同时还要解决空间问题。同时,作品所聚焦的生态文化主题可供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某些方面的研究甚至处于空白阶段。如何通过镜头呈现这些核心内容,需要摄制组一边采集拍摄,一边不断摸索。
时间紧、任务重,可出人意料的是,《国家公园》项目组并未采用常见的多小组同步拍摄模式,仅以两个摄制小组,便完成了3集、每集50分钟的素材拍摄,整部作品素材转化比达到5∶1。
李晓将之归功于前期扎实的筹备。他表示,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非常剧本化,前期的调研包括整个规划方案、策划方案都做得非常严谨。主创团队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进行大量前期踩点工作,提前落实人员选择、拍摄地点等工作预案,便于后期精准执行。
扎实的筹备为高效率的拍摄奠定了基础。2020年7月上旬,摄制组陆续进场,其中一个小组仅用50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两集作品的拍摄。李晓笑称,这么困难的拍摄环境,高效率拍摄带来的创作氛围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进入状态,减少无效劳动。
对话总导演李晓:以国际化的语境、视野、语态讲述中国故事
《综艺报》:本片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主题?
李晓:团队希望呈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无形价值,所以更侧重精神层面,探讨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思考对于现代人而言,为什么需要一个荒野?这座国家公园能够为现代人带来什么?它作为一个精神归宿,能为人们带来怎样的心理慰藉?
《综艺报》:如何确定每集的主题?
李晓:三集作品分别关注三江源的三条水系源头,并以此作为主题划分。《草·海》溯源黄河,《冰·河》瞩目长江,《峡·谷》关注澜沧江。长江的源头大部分是冰川地貌,黄河源头则以滩涂、草甸、湿地为主,地形走向不一,运行结构也不太一样。其中《草·海》会涉及位于黄河源头下游的祁连山,因此还包括了一部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场景。
《综艺报》:如何选择拍摄对象?
李晓:在人物选择上,团队比较注重所选对象是否和自然之间具有情感上的联系,为此我们舍弃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选择了情感更加浓厚的呈现对象。在园内生物方面,团队不只关注动物,还将植物纳入其中,关注当地的非旗舰物种,摆脱藏区相关题材必拍雪豹、雪莲的刻板印象。
《综艺报》: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李晓:中国故事所对标的一定是世界,因此创作者首先要知道世界想要了解中国什么。《国家公园》将主题立意到精神文化层面,就是为了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其次,创作者要将内容落到实处,以通俗的方式讲述真挚的故事,避免悬浮感。同时,以国际化的语境、视野、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也是本片进行的尝试。纪录片的剪辑起用了新加坡团队,配乐由美国音乐制作人创作并由布拉格乐队演奏,形成国际化的创作视角,做到不仅青海人看得懂、中国人看得懂,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得懂。
—
上一篇:A+学科再次落选“双一流”:到底怎么回事?
下一篇:【22法硕院校盘点】吉林大学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