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怎么做?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0-12-27
手机版

在12月24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上,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率先走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更好支撑科技强国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办好国家实验室,在生命科学、能源技术和信息安全科技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力量。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持续占先;弥补关键短板,力争在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关键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资料图 记者 邓伟摄

二是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科创中心主平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提升“一区”高精尖产业能级,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承接好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强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带动作用,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三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培育形成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布局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部署“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公共底层技术和中试平台,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强“三链”联动,建立安全可靠有韧性的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京津冀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水平,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

四是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公平公正、资源获取便利化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和“两区”政策优势,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三平台”等高端平台,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新机制。

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中提出了202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203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的奋斗目标。目前,北京在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已经具备诸多先发优势: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正在进入全球科学中心行列;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创新高地迅速崛起;世界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创新生态充满活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五。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 孙奇茹

流程编辑:U016

上一篇:“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丁文利: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篇:木城边境派出所民警邀请你做一组数学题:“46-1=?”“20-1=?”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