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幼儿的生命意识,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和任务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11
手机版

  文|箫紫圜

  编辑|阿巴阿巴

  

  幼儿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又具有特定的教育意蕴,企望达成特定的价值追求。

  它指向以生命为处理或建构对象的特定精神活动,旨在养成幼儿更确切的生命智慧。滋养自然生命与充实精神生命,是基于普遍或一般性的生命发展而言,没有特定的内容指向。

  

  除了这种一般性的生命关照与发展价值,幼儿生命教育还重点追求以生命为认识、理解、感悟、把握或操作对象的特殊的精神生命发展价值。

  它涉及一种以生命为具体对象的更确切的精神生命,我们把这种具体化的精神生命称为生命智慧,是由生命认知或意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技能综合而成的复合能力。

  生命智慧不同于智力,生命智慧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因素,还结合了情感、态度、意志、技能与本能等因素

  

  “在本能以及理智的酵素发挥了作用之后,便产生了决定。这个决定定下了本能与理智结合的方式。我把这一因素名之为智慧。智慧坚持追求更深的理解,智慧的功能便是作为一种调节力量作用于理智与本能的酵素,以便在已知条件下产生自我决定的结果。”

  培育幼儿的这一生命智慧,是幼儿生命教育的本体性价值所在。

  培育生命意识。生命意识即个体对生命的意识,指个体对自我生命与其他生命的一种觉知、理解与认识。

  生命意识,作为一种意向性活动,其意向的对象或相关物就是生命存在本身,也就是说,个体能意识到生命,而且对生命总有着自己的想法、觉知、认识、理解与体会,这是每个个体每个生命阶段都持有的。

  

  生命意识往往通过个体的生命实践来显现自身;同时,它又是在个体的生命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

  “生命意识的生成性意味着人对于生命存在的感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面向无数可能性去筹划、去生成的。”

  由此看来,生命意识在个体生命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正如意识赋予人能动性,使人能够筹划自身,指导人类的实践,从而极大提升了人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能力。

  同样,生命意识能够指导与调整个体的生命活动,提升生命的适应性,为个体的生命存在、发展、延续保驾护航,促进生命的自我实现。

  

  如果缺乏适切性的生命意识,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生命就会出现危机。幼儿模仿动画片情景撑伞跳楼事件,其主要根源在于生命意识匮乏——意识不到从高处跳下会死人的,缺乏最基本的危险意识和生死意识。

  

  培育幼儿的生命意识,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或任务,主要包括:生死意识,即能够意识到生命有活着的状态也有死亡的时候,能初步了解活着与死亡的具象意义。

  安全与危险意识,即能够意识到生命既有处于安全状态也有遭遇危险的时刻,能初步判断和察觉常见的潜在危险,如锋利的刀具、湿滑的地面、川流不息的车流、水域等。

  

  生长发育意识,即能够意识到生命随时间不断生长、变化,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周边熟悉的人与动植物的诞生或生发、生长与衰老等现象,能初步意识到饮食营养与生长发育之间的联系。

  健康与伤病意识,即能够意识到生命有健康状态也有生病与受伤的时候,能初步理解健康的好处与宝贵。

  能初步了解锻炼和均衡的饮食营养有助于健康,能初步了解一些幼儿常见疾病和受伤情况,初步了解生病或受伤就要接受治疗。

  生态意识,即能够初步意识到天地万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包括自己与周边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自己与周边动植物的联系,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土壤、阳光和水之间的关系,等等。

  

  可以看到,幼儿生命意识的培育重点是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可能侧重于生命意义或生命价值方面。

  而对于幼儿来说,生命教育应该重在关涉生命的保全与发展方面的意识,因为这样的生命意识才是幼儿阶段最需要的——幼儿生命的柔弱及其处于生命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决定了保全生命和发展生命是该阶段的首要考虑。

  当然,这里并不是绝然反对对幼儿进行有关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意识培育,孩子们富有梦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热衷于追求成就感,那种寄寓在故事中或体现在成人身教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启迪也是可行的,但切不可作为幼儿生命意识培育的重点。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活动中、在体验中不断生成的,因此,幼儿生命教育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与提供多样化的生命与生活实践活动。

  要善于把握现实的生命情境中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在多元丰富的真实生命体验中,持续生成、修正、完善个体的生命意识。

  涵养生命情感。生命情感,是个体对生命的感受、感情与情绪等内心体验与主观态度,即一类指向生命本身的情感。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醉,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

  

  理性使人超越动物,情感使人成为人,因为如果没有情感,人就堕落至植物或无生命的机器状态,连动物都不如。

  因此,情感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用漠不关心、毫无热情的态度去接触、解释和理解世界,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缺乏高尚的情感修养,势必难于滋长对自我和社会理想的信念与忠诚……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人的情感…”。

  “情绪的本质特征是在习惯和目标之间、冲动和观念之间、手段与目的之间产生了张力。情绪在行为者生活的关键阶段保证了激发足够的能量,其功能在于支持或者强化行为者处理意外和直接情境中的新颖因素。”

  

  也就是说,情感为人类的其他意识活动和行动提供能量与动力,从而提升人的生存能力。然而,情感与生俱来是一种盲目的、本能的非理性冲动,需要来自理性的调控、节制与约束,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与化育。

  因此,情感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教育会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来涵养学生的情感,如古希腊的音乐教育和中国古代六艺中的“礼乐”教育。

  现代教育不仅日益重视旨在情感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而且也为其他各门课程规定了情感目标。

  生命情感,作为一种对生命的情感态度,能够激发、推动个体的生命认知与生命实践,强化对生命的体认,促进生命意识的发展,促进生命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提升个体生命的饱满、温度与生存适应性。

  

  “生命情感关涉人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是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生命情感是人的情感中最重要的一类情感,具有催生与滋养其它情感的重要作用。

  幼儿对母亲的生命之爱是情感与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它逐渐扩及双亲、兄弟姐妹、周围的人以至所有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正是以唤起幼儿对周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关爱、同情等基本的生命情感为重要基础,来培育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等善良情感。

  也即,这种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之情,将会惠及、迁移至他人与自然,可逐渐发展为社会关怀、民胞物与的宽广胸怀以及深度的人文、正义关怀。

  

  反之,在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不注重涵养幼儿最基本的生命之爱,或绕过这种生命之爱而意图去培养其他高尚情感的做法终将是徒劳的。

  涵养与化育幼儿积极的生命情感,是幼儿生命教育责无旁贷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主要包括:在生命活动或生活中经常体会快乐与幸福的感受,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自尊自爱自信,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对生活与生命活动充满热情;对生命具有热爱与尊敬之情,尊重与热爱自己、同伴、老师、家人与其他人的生命。

  

  对生命具有亲近感,喜欢接触、亲近、抚爱其他生命;对大自然及其生命充满敬畏之情,能够仁慈、温和地对待一切生命物。

  对生命具有欣赏的态度,乐于欣赏、赞叹生命之美;对生命充满同情,能够对生命对象及其遭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等等。

  举报/反馈

上一篇:杜甫诗集: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
下一篇:兴证策略:深度复盘13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