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靖安安置区:香葱产业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路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走进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香葱基地里,村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补苗、除草、松土……场面蔚为壮观;喷灌把水雾化后慢慢飘在绿叶上;微风拂过,整个基地弥漫着阵阵淡淡的葱香。

  靖安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昭通6个县区的偏远山区搬迁群众4万余人。为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靖安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和服务管理中心在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1200亩香葱产业,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促进不能外出的搬迁群众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香葱属“短平快”产业,从种植到采收的用工需求量非常大,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采收。通过发展香葱产业,安置区不能外出的搬迁群众劳动力纷纷到基地务工,既解决了香葱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也为搬迁群众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

  李生贵是从永善搬迁到安置区来的群众,由于他积极肯干,又有组织能力,公司聘他为务工队队长,每天基地上需要多少人,公司就跟李生贵联系,由他组织群众来务工。李生贵说,他主要是负责组织和管理务工人员,他的工资不计件,而是每天公司付给他100元。他在永善老家时,每天是挣不到这点钱的。

  香葱基地负责人秦刚说:“我们这片小葱有1200亩左右,农忙的时候,基地就要四至五百人左右才够我们的用工量。平常用工量一般都在一百二三十人,栽呀,施肥呀,除草呀都要人。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因为年轻的都可以出去务工,中老年人在家,他们把家里的事忙完了,就可以到基地里来做一下,我们基本上都是计件的,比较自由。收入我们以计件为标准,每天在80至120元左右。”

  马武芬是青岗岭乡群众,由于她踏实能干,而且常年都在基地务工,现在已成为香葱种植基地的骨干,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马武芬说:“在基地做工主要是方便照顾家庭,而且自家的田地也管得着,白天做基地的,早晚抽时间做自家的,基地的活和家里的活两不误。更主要的是在基地做的都是手上活,农村人做这些活都是轻车熟路的,不费力。”

  孙正兰一家是从彝良搬迁至靖安安置区的,自香葱基地建成后,她和老伴便成了基地的稳岗就业工人,一个月4000余元的收入让已过六旬的夫妻俩很满意。孙正兰说:“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带着孙子,都在香葱基地务工,老两口一个月有四千多元的收入,我们非常满意。”

  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气候条件,这里的香葱一年可种植三茬。而香葱种植是需要轮作的,靖安安置区香葱基地采用菜心和豌豆尖来跟香葱进行轮作。香葱和蔬菜成熟时,香葱主要销往江西赣州;豌豆尖主要销往沿海市场;而菜心,主要供应广东东莞。这样的轮作方式,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人务工,可提供灵活就业岗位600个,拓宽了安置区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任太能 蒋德玉 申晓

上一篇:中重度污染!太仓港进口日本污染海鲜?此类加油站可手机支付!这4种蔬菜是“痛风炸弹
下一篇: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航天人唱响原创歌曲《信念》!『航天礼赞原创MV』(245)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