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供2个姐姐上大学,获得网友一致好评,“扶姐魔”叫人感动啊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重男轻女,是很多家庭的弊病。笔者生活在东北的城区,原本很单纯地以为,这个时代所有家长都已经摒弃了这种思想。

  后来看到很多事,只能说自己“见识太少”。原来很多人依旧有着“男权傲慢”,甚至亲生父母也会对女儿和儿子产生天差地别的对待方式。

  很多人不考虑家里有弟弟的女生,正是因为看到太多“扶弟”现象,好似无底洞。有个家庭却显得与众不同。

  

  长女辍学供弟弟读书的事,在很多农村家庭上演着。江西有位女大学生,却向大家展现出不同的一幕。她晒出自己的收款记录,每月拿到的生活费竟然是弟弟给的。

  这家共有“三娃”,跟很多人想象中一样,前两个是女生、第三个是男生。这种模式用“脚趾”想想,也能看出重男轻女的意味。

  包括题主自己小时也是这么想的,每当发生矛盾时,家长总是优先批评姐姐、袒护儿子。两位女生学习成绩要比弟弟好,双双考上大学。

  

  而男生连高考都没有参加过,念完初中就跑到叔叔的厂里干活了。题主怎么也没有想到,读大学要靠这个向来关系不好的弟弟支持。

  四年来他每月都给两位姐姐分别转1500元,有时候会给2000元。弟弟是在外地上班,因为学历低没法做比较体面的工作,干的是辛苦活,月薪7千。

  看到这种情况,网友对男生赞不绝口。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就是人情味。许多非独家庭中,因为教育方式不当,几位子女相互埋怨、推脱责任、争家产的现象并不少。

  

  这三个姐弟可以如此团结和睦,让很多家长为之动容。这才是真正的“骨肉相连”吧。弟弟获得一致好评,被视为有担当的男生。不过也有少数人提出质疑。

  “血浓于水”的情谊自然不由分说,从女大学生的态度来看,她也是懂得感恩的人;以后跟弟弟之间应该会相处得很好。

  

  但有个现象却值得深思,平常看到女生打工支持弟弟上学,经常受到诟病。养娃、供后代学习,这本来是家长的职责。让子女去供另一个子女,等于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在转移压力。

  谈朋友时遇到这种家庭,多数人避之不及。可是从“扶弟魔”变成“扶姐魔”,身份互换为何成为很多人眼里的“励志榜样”,又视为传统美德了?

  

  有人留意到了细节,觉得题主所述令人有点难以理解。首先,女大学生说自己是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到底如何却让人捉摸不透。

  如果说家里困难,那么她应该考每年几千块的公办大学;可是她所在的高校是所民办院校,一年学费高达3万,四年下来就是十几万。

  

  这个数是很多工薪家庭承受不起的,有多少高考生明明到了民办大学的分数线,因为家庭条件只好读专科。可是如果家里条件达到读民办的水平,怎么又让弟弟拿钱呢?

  也有人注意到,男生是去亲戚家开的厂子,可能根本就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农村寒门”。真正条件困难的同学,根本没胆量要家里“砸锅卖铁”供自己读一年三万学费的大学。

  所以弟弟资助的那点钱可能并不是重点,甚至连工作也未必是普通工厂底层员工的那种辛苦。总之,网上了解的信息有限,不要自我感动。

  (网络图片)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可见这个家庭的后代相互关爱帮助,总是很难得的。提起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不少人嗤之以鼻。

  有句话叫“子女不和、老人无德”,说到了很重要的问题。非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更要注意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后代。

  但现实是,多数人根本做不到;或者在家长的眼里自己做的很好,但换成学生的角度,承受了不少委屈。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娃都自私,不愿意跟兄弟姐妹分享。

  

  自己有没有做好父母的角色,却很少学会反思。有位老师曾说,越是懂事孝顺的孩子,往往越吃亏。有问题时有些家长都会欺负那些更体谅父母的子女。

  所以,家庭条件有限的状态下,选择多生一定要谨慎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教育后代。身教胜过言传,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话题】你如何看待弟弟供姐姐上学的现象?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大量铁饭碗不保
下一篇:湖南人,自建房的最新政策要求看这里!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