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麓川之役(四)麓川内乱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20
手机版

  注:不是历史文,不是考据文,想到哪写到哪,勿催

  1.?麓川生变

  定边之战后,麓川王国算是被大明打服了,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闹腾,但这个不闹腾是指不对大明闹腾,不代表其不对其他土司闹腾,对自己不闹腾。而明朝也吸取了教训,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有继续对麓川用兵,但也没因为麓川朝贡后就放松对麓川的警惕。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下令云南边地驻军与百姓不得与外夷往来,禁止互相走动,如果有人假借公务之名前往麓川地区,全家连坐。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下令在永昌,景东一线加强防御工事,增设卫所,派兵戍守,以保证云南腹地的安全。因此,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立了景东,蒙化卫,以锦衣卫指挥佥事胡常守景东府,军前卫指挥佥事李聚守蒙化。后又改金齿卫为军民指挥使司,大理以西和西南地区的明朝卫所建制彻底建成,对于西南边疆来说有了第一层防御屏障,同时对麓川的势力进一步作出限制,让其不能往东和北发展,导致麓川后来的扩张路线也是往缅甸发展而不是往大明。

  当时明朝在西南边疆的势力到腾冲就很微弱了,腾冲只有一个腾冲守御千户所,而且没有明军驻扎,仅靠当地土司防御,所以腾冲变成了明朝与麓川的最前线,不过自从麓川遣使入贡以来,腾冲也一直相安无事,思伦法在八年内先后六次遣使入贡明朝,这远超明朝给他规定的三年一贡的贡期,麓川可以找各种借口表示自己恭顺大明,多几次朝贡也无所谓,明太祖时期因为天下初定,希望四周各国都知道明朝坐稳了江山,所以对于频繁朝贡的国家和土司也都没有严格限制。

  思伦法一面朝贡大明,另一面也没闲着,他依然在继续扩张地盘,只不过他不敢再惹大明了,转而把自己的扩张路线往南和西南发展,而这个方向面对的主要对手就是当时的缅甸政权。此时的缅甸因为蒲甘王朝的灭亡早已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主要的两个政权分别是下缅甸的勃固以及上缅甸的阿瓦,其余还有阿拉干等地的诸侯盘踞西南沿海,而麓川主要针对的势力是阿瓦地区,这一地区自从蒲甘灭亡后就一直被傣族势力袭扰,实力一直得不到恢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缅甸阿瓦王卜刺浪遣使来朝贡,阿瓦使臣向明太祖喊冤,说麓川一直侵扰自己,朱元璋听后认为他们打来打去是常事,但既然都是大明的藩属,那么大明自然要做主,于是派遣李思聪,钱古训作为大明的使臣出使缅甸阿瓦和麓川,去调停二者之间的纷争。

  

  沐春画像

  当钱李二人抵达云南,从腾冲进入麓川,然后抵达缅甸阿瓦,给阿瓦王宣读明朝的诏书后,二人又折返回麓川去宣谕思伦法,结果二人一到,思伦法马上乞请谢罪,愿意息兵,事情远比想象的要顺利。但当二人以为圆满的完成了皇帝的任务时,思伦法非常诚恳的希望二位明朝使臣能帮自己一个忙,钱李二人一时间被搞得莫名其妙,最终才得知原来思伦法愿意迅速息兵的原因不是明朝使臣来了,而是他手下的将领刀干孟已经在南卯江下游起兵造反了,他希望借助明朝使臣的到来逼迫刀干孟投降。

  钱李二人得知后也专门去敕谕了刀干孟,刀干孟稍微收敛了自己的兵马,当二人准备启程回京复命之时,思伦法又派人强行将他们留下了.....不过这个强留不是强制的,依然是非常诚恳的希望二位明使留下,他还是不放心,希望钱李二人能留在麓川给自己背书,让刀干孟前来谢罪,这回钱李二人不答应了,修书一封给思伦法,说我们回去以后一定给皇上表明情况,朝廷会处理好这个事情,如今你强留我们,刀干孟不但不会服你,还会觉得你藐视大明,反而继续造反,你还是早点送我们回去,我们早日禀明圣上解决你的问题。

  有了明使书信作为担保,思伦法这才放心,邀请钱李二人到自己家中设宴款待,然后派兵护送钱李二人前往腾冲,钱李二人虽然这一路上耽搁了不久,但他们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抵达麓川开始,再到洪武三十年(1397年)返回南京,前前后后在云南边境待了一年多时间,二人把这一年来在滇西傣族地区和缅甸的见闻,山川,人物,风俗,道路详细记录,编纂成书写成《百夷传》,成为明朝对百夷地区重要的消息情报参考书籍,此举获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赞许,也算是他们此行的一个特殊收获。

  不过思伦法并没有等来明朝的调停,洪武三十年九月,明使才回南京复命后不久,刀干孟就再次叛乱了,而这次刀干孟的叛乱声势浩大,与之前不一样,他直接率兵攻陷了麓川王国的国都孟卯(瑞丽),驱逐了思伦法,并且一路率军攻占了腾冲,势力扩张到了大明的范围内。思伦法流落到昆明避难,希望获得大明的帮助,大明也紧急动员了起来。

  刀干孟,傣文史书叫岛翰勐,“岛”是官员的意思,和昭,刀等称呼一个意思,翰也和罕一样,都是傣语金字的汉语音译,这才是他真正的姓氏,勐则是城市的意思,中文史料把他名字翻译成刀干孟,其实直译过来应该是“金城首领”的意思,不过这里我们姑且按照史料称他为刀干孟,刀干孟其实是麓川王国境内木邦土司的首领,元朝时期这里是木邦路,也一直是傣族聚集区,麓川思可法崛起后成为麓川王国的一部分,而刀干孟的祖上也是思可法的叔叔,都是一家人,木邦地区的领主们也是麓川王国贵族。

  刀干孟造反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是麓川国内坚定的主战派,认为对于投降大明的土司必须惩罚,之前思伦法战败后甩锅给自己部下刀厮郎等人,交给大明137人,其中就有刀干孟一派的人,要知道,麓川内部不像大明那样君臣父子等级森严,他们虽然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仅仅是在血统身份上,不在权力架构上,思伦法仅仅是他们最大的一个王,思伦法的命令并不能保证执行到每一个辖区,各辖区自治权很大,所以刀干孟不服思伦法起兵造反,就能带起一大批之前主战的土司跟着起事,他们号称思伦法荒淫无度,不理国事,还把麓川之前的12个地方割让给汉人,必须驱逐。

  

  明朝金字红牌体系里的金牌

  但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刀干孟能造反成功还有其他的因素,一个是思伦法开始引入佛教作为麓川的宗教信仰,再一个就是明军在金齿地区的士兵因为受不了戍边的苦,开始有人陆续逃窜到麓川境内,加入麓川军队。滇西边疆地区以前是不信佛教的,当时的滇西傣族大部分信仰的是原始宗教,虽然与他们临近的大理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但并没能让当时的滇西傣族改变信仰,反而是滇东地区的傣族最早开始信仰佛教,然后慢慢的往西边的傣族贵族阶层传播。

  思伦法估计是征战了大半生,逐渐厌倦了战事,他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有云游的僧人到麓川境内宣讲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思伦法听完后很受感动,决定把僧侣留下传法,同时他也知道了明军有逃到麓川境内的士兵,这些士兵有的还带着火炮,火铳一起跑出来的,思伦法非常高兴,给这些士兵系上金带子,让他们作为特殊兵种在麓川军中服役,火器的引入让麓川军实力增强,虽然数量很少,但至少有了自己研发火器的条件,被明军火器惨败的教训让麓川军非常重视这些火器,同时也让思伦法下面的诸路土司忧心不已,一旦思伦法率先掌握火器技术,那么就可以永远压制自己的势力,自治权力就要进一步收缩。

  另一个,佛教的引入也会动摇麓川诸土司的地位,因为他们之前是靠原始宗教巩固自己地位的,佛教的引入如果控制不好,他们的地位也会进一步削弱,所以他们才会响应刀干孟的起兵,在他们看来,反正你们都是麓川王族后裔,跟谁都一样,谁让自己利益最大化,谁就可以当新的首领。

  2.明军平叛

  对于刀干孟的叛乱,明朝首先安置了逃到云南的思伦法,当时明朝在云南的总兵官已经变成了沐英的儿子沐春,而沐英已在五年前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为太子朱标的逝世悲痛不已跟着病逝了,沐春也是跟着沐英南征北战长大的,军事能力也非常突出。沐春袭职黔国公后,励精图治治理云南,深受云南官民爱戴,明廷让沐春派兵护送思伦法到南京觐见,思伦法这个明朝的老对手就以这样的方式前往了明朝的首都。

  洪武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思伦法抵达南京,终于见到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面对这个曾经的敌酋,反而心生怜悯,他对思伦法说“你远离家乡一段时间了,不可能不思念家乡,但你属下作乱,你不得疲于奔命,如果你想回到你的故土,必须有精兵强将才行,朕这回就派兵护送你回去......然后在腾冲设立卫所,驻兵防御.....”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思伦法,你已经落魄至此了,我正好借此借口派兵进入麓川势力范围,把以前模糊的腾冲前线正式变成明朝的军事基地,你要有心里准备。

  事已至此,思伦法能重新回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里敢讨价还价,于是朱元璋下令黔国公沐春,左军都督何福,副将徐凯等调集云南,四川的明军以送思伦法回麓川的名义前往征讨刀干孟,十二月二十七日,思伦法启程返回云南,朱元璋赏赐了他许多银两,顺便告诉他:“......朕念在你祖辈有德,所以麓川百姓才会推举他们做首领,如今一旦失去民心,放弃国家习俗.....长久不归故土的话那就不会再属于你了,但是非不能不明,天讨不可不正,朕已经派遣将领兴师问罪刀干孟,你也可以回去了。”

  朱元璋一方面派兵护送思伦法回麓川,另一方面也派人通知沐春,让他把军队开到怒江后就停住,然后派人前往麓川让刀干孟投降,如果刀干孟愿意投降,那就不用大动干戈。果然,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刀干孟派人朝贡,但沐春认为这仅仅是刀干孟的缓兵之计,朱元璋让云南三司官员讨论,三司意见不统一,于是朱元璋采纳了云南都司的建议,再次派人通知刀干孟让出麓川,放思伦法回去,刀干孟果然不从,于是,明军于五月初一正式进兵讨伐刀干孟。

    明军以左军都督何福,都督翟能率军五千前往征讨刀干孟,明军已有在麓川地区作战的经验,热带丛林的行军已经驾轻就熟,何福等人率领五千明军翻越高黎贡山,直捣南甸地区(今梁河县),刀干孟军没有料到明军会出现得这么快,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刀干孟手下将领刀名孟被杀,士兵折损颇多。何福得胜后乘胜追击,回军进攻刀干孟军盘踞的景罕寨,景罕寨是麓川在怒江以西的第一个据点,也是麓川势力防御明军过江的前线阵地,只有拔掉这里,刀干孟的威胁才会减除,之后腾冲设立卫所也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刀干孟在景罕设立的营寨位于一处山坡上,居高临下扼守江面,明军强行进攻过几次都无功而返,一是山间狭窄小路难以铺开火器,二是刀干孟的傣族士兵擅长使用毒弩等远程武器,扼守高处要害的时候不用担心装填的时间差问题,只要人数足够,就可以有效阻击敌人仰攻。随着明军围困的时间越来越久,弹药箭支消耗殆尽,粮草也开始支撑不了,景罕寨依然没有能拿下,刀干孟军变得更加嚣张。

  何福不得以派出骑兵前往沐春大营求援,沐春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五百骑前往增援,沐春乘着夜色率兵疾驰到怒江边上,迅速搭建工事赶在天明之前渡过江面,刀干孟军丝毫没有察觉,第二天天一亮,沐春就率领五百骑兵分开阵型跑动起来,故意扬起满天的尘土,制造出明军大兵已至的效果。结果景罕寨的刀干孟守军一看,认为明朝大军已经杀到,吓得无心防守,山下何福等趁势率军攻城,终于攻陷了景罕寨。

  何福与沐春会师后,乘胜攻打刀干孟军盘踞的另一处地方崆峒寨,刀干孟军守到夜晚就崩溃了,四散而逃,刀干孟接到战败消息后赶紧派人乞降。沐春上报给朝廷,明廷认为刀干孟狡诈,不接受他的投降,让沐春继续率军征讨,但这年九月,积劳成疾的沐春却突然病逝了,年仅三十六岁.......黔国公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刀干孟知道后也一改之前的态度,拒不投降,他认为明军已经群龙无首,马上就要陷入混乱了。这时候明朝赶紧让何福接过主帅的位子,继续率军征讨刀干孟,十二月初一,何福率军大破刀干孟,阵斩了他(一说擒获),麓川之乱遂平,思伦法也安全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于第二年也就是建文元年(1399年)病逝,至此,麓川内乱结束。

  3,云南边外权力真空

  刀干孟叛乱对麓川王国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思伦法死后继任麓川王位的是思伦法的儿子思亨法,他根本无力管控麓川内部四分五裂的局面,各地土司都开始暗中自立甚至直接投向明王朝,麓川境内的孟养和之前的木邦也趁势崛起,特别是木邦,本来就不服思伦法一系的管制,不时就起兵侵袭麓川核心区域,思亨法没有办法,只能不断的朝贡明朝,勤修职贡,在位期间派出使臣五六次,希望明朝能调停纷争。

  但这时候明朝陷入了靖难之役的混乱中,无暇顾忌西南边地,只赏赐了思亨法冠带,袭衣,金牌,信符等一系列宝物,然后不断派遣内官太监前去抚慰思亨法,就是不调停麓川的内乱问题,直到燕王朱棣夺得天下,坐稳了皇位,才重新重视起大明的外交事务。但朱棣是位比他父亲更加有进取心的皇帝,加上建文皇帝依然下落不明,朱棣为了彻底稳固自己的皇位,必须不断宣告“四夷”,自己大明皇帝的身份。

  于是明朝的使臣开始四处出使各国,海上有郑和下西洋,陆上尤其是西南边疆地区则建立了一套“金字红牌”体系,彻底完善了土司袭职和朝贡贸易体制,相比于朱元璋,朱棣更希望的是析麓川地,把麓川拆分成各种小土司,便于大明管理。所以对于思亨法的请求,朱棣依然置若罔闻,不过麓川的衰落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云南边外地区开始出现权力真空,很多域外的国家发觉麓川不行了,纷纷想取而代之,甚至与大明发生冲突,这个结果是明朝始料未及的。

  

  明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明成祖朱棣派遣太监前往云南,敕谕八百等云南域外政权,此时的云南总兵官,黔国公已经变成了沐晟,沐晟也派人跟随皇上的使节出使八百(清迈)等国,不过这时候的八百,也就是兰纳王国内正发生争夺王位的战争,所以各派都想获得明朝的支持。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兰纳王国的清莱王陶玉共甘,也就是史籍里称的“刀召你”派遣使臣出使明朝,希望获得明朝的册封,他当时与清迈的领主刀召散争夺王位。但朱棣却下令建立八百者乃(清莱),八百大甸(清迈)两个宣慰司,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兰纳王国有两个政权,这是清迈王刀召散不能接受的结果。

  所以当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朱棣再次派出使臣去云南域外宣谕的时候,兰纳王国的清迈王就派兵拦截明朝使团了。这在当年是等同于宣战的行为,朱棣派遣太监杨瑄出使云南,从车里(西双版纳)出境,就是希望一路宣抚各路邦国,最终抵达大古剌宣慰司,争取把这一地区之前朝贡过明朝的国家都走一遍,发给他们金牌,信符,同时告诉他们大明的现在的皇帝已经是朱棣了。

  兰纳这么一拦截,车里宣慰使刀暹答就不干了,车里与兰纳的势力就是一河之隔,如今麓川不行了,大家都想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刀暹答就上书明朝,说自己愿意出兵讨伐兰纳。明成祖知道后,倒也不是很生气,他给沐晟下令说清迈王应该是年轻气盛,被属下蛊惑,不至于真的想反抗明朝,朝廷已经重新派人去训诫他了,让沐晟整顿兵马,如果清迈王愿意遣使谢罪,那么就不要大动干戈,朱棣让沐晟派出骑兵八百,步兵一千四百护送朝廷的使团和太监杨安,郁斌前往八百大甸,同时调集云南明军一万五千人前往老挝边境,防止老挝乘车里出兵空虚,派兵断其后路,增援八百大甸。

  

  兰纳王国势力范围

  由此可见,朱棣是完全知道当地的情况的,此时的老挝,也就是澜沧王国,虽然已经和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派人朝贡了大明,但第一次朝贡的时间是四年前的建文四年(1401年),如今朱棣继位,老挝内心如何想的不得而知,加上此时老挝的国王是桑森泰王,是老挝历史上著名的雄主,也是他继位后老挝才第一次出使大明,中文史籍里记载叫“刀线歹”,他父亲是澜沧王国的开国国君法昂王,澜沧王国建立的时间是1353年,比大明早不了多久,建立后一直知道大明的存在,也了解大明的强盛,虽然两国就挨着,但就是没有派出使臣朝贡,直到桑森泰王继位才出使大明,可见老挝对于大明也是有所防备的。

  澜沧王国也是傣族南下建立的王国,朱棣也知道他们目前在这一地区势力强大,是一个新兴的区域政权,和滇东,兰纳的傣族也是同文同种,所以很可能会干预这个地区的局势,不得不有所防备,后来的事情证明朱棣的判断是正确的,澜沧王国虽然没有在这次事件中有所动作,但却在后面安南黎利起兵反明的时候暗中支持黎利,搞得朱棣很不满意。

  不过话说回来,沐晟接旨后,不知道是会错了意,还是年轻气盛故意曲解执行,他赶紧给滇东各路土司传檄,让他们出兵响应大明讨伐兰纳,知道大明要出兵的消息后,孟艮(景栋),车里都出兵了,木邦土司罕定法更是踊跃响应,虽然他爷爷刀干孟才被明朝处决不久,但依然不妨碍他借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势力,早晚有一天他要取代麓川,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傣族王国。明军和几路土司出兵后,兰纳王国的清莱王和暹罗的素可泰王朝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灭掉八百大甸也就是清迈的势力,所以也愿意协助明军进军,但很可惜,清莱王刀召你在明军抵达前军队就被清迈方面击溃了,素可泰也没有真正出兵配合。

  就这样,中泰两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交手诞生了,当然交手的只是泰国古代的区域政权。战斗的过程很简单,永乐三年(1405年)十二月,明军在土司兵的带领下,迅速抵进八百大甸的边境,接连攻破了猛利、石厓,者答三个寨子,当时的兰纳军队基本没有火器,因为明军中也有大量土司兵,所以气候地形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很快就被明军打到了整线地区,也就是今天泰国的清盛县。这时候,木邦的军队连续攻下清盛沿江而下的十余个村寨,斩首五百余级。这一下清迈王坐不住了,赶紧派出使臣到明军大营请降,沐晟随即下令军队停止前进,同时派人将战况,以及八百大甸的陈词等汇报朝廷,并且表示自己随时可以撤军。

  虽然兰纳王国后来在《清迈纪年》里写自己大胜明军,但其实还是接受了自己战败的事实,朱棣收到沐晟的汇报后,非常生气的训斥了沐晟,责令沐晟赶紧退兵,沐晟也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接到圣旨后就立马班师回云南了,因为他心里也明白,这一仗打完,这个地区就没有敢再拦明朝使臣的国家,同时也给这些势力一个警示,那就是明军随时会出兵讨伐,大家最好相安无事。

  不过云南边外的权力真空还是没有被填补,从此之后,虽然各国都不敢招惹明朝,但依然没有停止互相争夺地盘,尤其是木邦的持续坐大,大有取代麓川的势头,南边的缅甸也在积蓄实力,朱棣则进一步稀释麓川的势力,先后建立了多个土司区域,到永乐六年(1408年),明朝在原麓川故地设置的土司机构有孟养府,木邦府,孟定府,孟艮府,湾甸州,镇康州,威远州,镇沅州,干崖长官司,潞江长官司,大侯长官司,孟琏长官司,者乐长官司,促瓦,散金长官司,一共十四个,彻底分化了麓川的势力。同时还在潞江以西一带布防,加强对潞江两岸的控制,腾冲千户所也建立完成,对麓川的军事制约也真正形成。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麓川依然在思任法的领导下复兴了,作为中兴之主的他在朱棣去世后开始恢复麓川曾经的势力范围,一度对明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形成了威胁,一直到明朝重新对这个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征讨行动。到这里,整个麓川战役的前情就交代完毕了,明朝三征麓川的战役即将正式开始,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新书《明缅战争》(暂定名)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边地土司与近代滇西边界的形成》——王春桥(2015)

  《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谭其骧(1996)

  《明代麓川治理问题研究》——万泳延(2013)

  《明代麓川之役述评》——百川

  《明正统年间“三征麓川”之役》——郑镇峰

  《傣族史》——江应樑(1983)

  《明代云南金齿军民指挥是司设置研究》——罗勇(2015)

  《明朝经营百夷研究》——于秀情(2003)

  《麓川崛起与明初滇西边疆经营》——罗勇(2014)

  《麓川思氏王国的历史兴衰》——高金和(2014)

  《明朝“三征麓川”叙论》——尤中

  《明代麓川之役和《陈言征麓川略》》——万揆一(1985)

  《明代西南边疆经略中的粮饷供应问题》——罗勇(2016)

  《博弈与制衡:明代云南沐氏家族,镇守宦官及土司间关系的研究》——赵珂悦(2018)

  《中国火器史》——王兆春(1991)

  《明清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内外”分际的历史过程》——王春桥(2019)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迁徒流动及族际关系研究》——邹念琴(2019)

  《滇考、行边纪闻、雷波琐记合订本》——刘文蔚等撰

  《沐氏家族与明代中泰,中老关系研究》——李建军(2009)

  《明朝与兰纳国的战争(1405年)》——金楼白象

上一篇:5A*惨遭帝国理工拒信!纯学霸们,这次真的输了……
下一篇:美研择校|南加州大学应用数据科学硕士项目详解!哥大AM对比分析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