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南侵。自明中期以后,下游淤高,河成悬河,黄、淮、运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明廷开始设立“总理河道”一职,全权负责黄淮事宜,各地文武官员均受其节制,紧急情况下可调动军队参与治河。明代河防所需费用主要是政府负担,但后期随着河工日繁,也自地方民间摊派筹措,河工民夫多出自徭役,按地亩征发民夫。明代总河由朝廷直接委任,视其治河成效决定升迁去留。总河离任前,可以推荐一批熟悉河务、勤勉能干的官员,使之受到封赏或优先补缺升迁。最迟在明末就有了具体的河防失职官员处罚条例,崇祯年间的总河周鼎被流放,依据的就是“故决河条例”。

  ——摘编自《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等

  材料二

  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水利工程。1950年夏季淮河遭到全流域水灾,党和政府直接领导淮河治理,开始启动淮河根本治理工作。同年,政务院发布《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两项重要原则:一方面尽量利用山谷及洼地拦蓄洪水,一方面在照顾中下游的原则下,进行适当的防洪与疏浚。到1957年冬,国家共投入资金13.3亿元。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广大技术人员制定出主动地控制和利用洪水的治淮计划草案。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指出,不但要使淮河流域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绝水患,同时还要发展5000万亩的农田灌溉,改善2000公里的航道系统,并建造若干水力发电工程。

  ——摘编自王瑞芳等《蓄水还是排水:新中国治水思想的新突破——以淮河治理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为构建黄淮河防管理体系而采取的举措。(4分)

  (2)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新中国治淮手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治淮成功的时代价值。(10分)

  18.(12分)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小颜同学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对该结论进行历史解释。

  首先,小颜选择了一则材料,作为研究起点: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

  接下来,小颜搜集了关于李鸿章评价的三则材料:

  材料二

  1894年7月1日,美国《呼声晨报》记者弗兰克·卡彭特直接用“与清朝伟大政治家的对话”为题,称赞李鸿章为“当今清朝最进步的人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是一个纯粹的清朝人,但也采纳了许多现代的方法”。

  ——摘编自汤伏祥《海外史料中的李鸿章》

  材料三

  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四

  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的开创阶段完全是为了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后来又把发展洋务运动作为扩张其军阀势力的手段。他所主持兴办的民用企业“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垄断性,是中国出现官僚主义雏型的开端。

  ——摘自董蔡时《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3分)

  (2)指出材料二、三、四中学者对李鸿章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7分)

  (3)通过上述研究,小颜初步学会了通过史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试指出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2分)

  19.(12分)表3呈现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

  

  从表中任选一种路径,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结合15-18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材料一、二中白银流向的成因。(8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上一篇:深圳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服务点在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挂牌
下一篇:洛阳“一基地一中心一示范区”揭牌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