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为什么蜀汉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被消解的蜀汉“天命论”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荡与沉坠》饶胜文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章武二年(222年)闰六月,刘备集蜀中全部力量伐吴,结果在夷陵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三国演义》中以一幕“火烧连营”诉说了刘备人生中最大的惨败,这使得刚获得天下一隅而登极称帝的刘备,几乎损失了他积攒多年的力量。在这次失败后,刘备收拾剩余的兵力,没有回成都,而是在永安停驻不前,逗留足足有十个月。刘备最后的时光是在永安度过的,后来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
刘备在这十个月间,整体梳理了自己的一生,也终于想明白了汉室基业的重要性。面对着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切,刘备与诸葛亮达成了一个共识:复兴汉室是蜀汉立业的基础,是终极目标,是这个政权的根基。而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如何不流于口号,就是北伐讨贼的事业必须展开,必须北伐才能解决蜀汉的存亡问题。
所谓的蜀汉存亡问题,不光是未来的事,更是眼前的事。章武二年十二月,汉嘉郡太守黄元听说刘备病重,据郡反叛。到了次年三月,他已兵近临邛,目标直指成都。益州南部的四郡中,越嶲郡、益州郡、牂牁郡都发生了叛乱,并波及着永昌郡,可以说蜀中上下人心浮动,似乎要掀起一场大乱。刘备非常明白蜀中的问题,他这个外来者如今遭此大败,未来无法想象,只能是寄希望于与他有同志向的诸葛亮,并且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将蜀汉的立业根基牢牢扎进了人心。
为什么蜀汉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为什么刘备复兴大业会成为明日黄花?为什么蜀中人心散了?历史学者饶胜文以一本《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荡与沉坠》,讲述了刘备、诸葛亮以及蜀汉政权的兴盛与衰败,那些热点问题在作者基于史料与文献解读的逻辑整理中,为读者将蜀汉兴衰的逻辑链条补充完整,在大国博弈之中,找到蜀汉政权从建立到轰然倒塌的全部密钥。
诸葛亮时代人们耳熟能详,他对魏国数次北伐,在蜀中树立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基调。而在诸葛亮去世后,整个蜀汉的政治风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诸葛亮治军治国主张用法严峻,他以开诚布公、用心平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的政治态度,团结蜀中人民,使得复兴汉室的信念变成一种全民共识。虽然北伐劳民伤财,但在诸葛亮时期,正因为有这种共识,人民才能以道义平息因大量动员和征用而产生的怨气。
诸葛亮之后,由蒋琬和费祎这两位他钦点的大臣来接替执政,虽然他俩“咸承诸葛亮之城规,因循而不革”,社会矛盾却愈演愈烈。其主要在于,诸葛亮之后的二代执政阶层对于复兴汉室的信念渐渐弱化,政治认同也越来越远。从后主刘禅到各级官员,在信念渐弱的情况下,使得蜀中问题成为重点,人们被眼前事纠缠,“如何治理蜀中”“如何在乱世中偏安”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而劳民伤财的北伐逐渐染上了负面色彩。
继马谡之后,对于复兴汉室最有共鸣的要数姜维。在费祎遇刺之后,姜维摆脱束缚,成为蜀汉政权主政大臣。他主张恢复北伐,继续诸葛亮未竟事业。但此时,蜀军已经不清楚北伐是为何而战,最支持姜维北伐的只有新近来降的曹魏宗室夏侯霸和长期镇抚南中的张嶷。诸葛亮时代留下的旧将,只剩张翼和廖化,在北伐的立场上他们都不支持姜维,认为蜀中“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可想在军中弥漫着怎样厌战的情绪。
在蜀汉朝中,大儒谯周以《仇国论》主张蜀汉远离中原战事,认为天下大事蜀汉无力抵抗天命,这个论调基本上主导了蜀汉末年的舆论导向。所以,在蜀汉末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姜维的数次北伐,高举复兴汉室大旗;一边是朝廷中弥漫的天命论,反对穷兵黩武的呼声占据舆论主流。书中作者也指出,在舆论的攻势下,作为北伐的主要领导人,姜维北伐的意义也逐渐迷失了。
在书中作者指出这样一个逻辑:诸葛亮北伐曹魏,是为了讨汉室之贼,只有讨伐汉室的敌人,北伐才具有支撑蜀汉政权合法性的意义。但姜维北伐的契机,虽然是中原有变,但却是司马氏与曹氏的争夺。姜维两次大举北伐,都是因为淮南起兵反对司马氏,尤其是曹氏故臣夏侯霸的投靠,更让姜维的讨伐有种为了曹氏鸣不平的感觉。司马氏攘夺曹氏与汉室何干?与蜀人何干?谁是该讨之贼?曹氏是贼还是司马氏是贼?在蜀人眼中姜维是曹魏降将,夏侯霸是曹魏降将,这两个外来人,用蜀人的金钱、劳力、性命去掺和中原的事,不是穷兵黩武是什么?在这种基调下,姜维的北伐越来越难,朝中内外以谯周的《仇国论》为核心的舆论成为主流,北伐的意义被消解了。北伐意义的消解意味着背后巴蜀与汉室的关系也逐渐消解了,那些崇高的理想只能被归为于崇高了,落不了地了。
《仇国论》中以“养民”“恤众”的儒家观念,消解了儒家正统性、合法性的意义。在汉末谶纬之学流行,在刘氏统治时期就已经有汉室将被取代“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流行于坊间。谯周的《仇国论》背后是周舒、杜琼一脉相承的否定蜀汉政权合法性的天命解读。这种解读早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于蜀地,尤其是巴蜀本土势力在权力关系中迅速凝聚到这个论调之下,待外来者逐渐凋零之时,他们逐渐从不入流进入舆论的主流中。
书中还提到,在曹魏的战略方针中,东吴始终是曹魏的首要目标,尽管蜀汉掀起次次北伐,但曹魏对蜀汉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和平统一。通过对蜀中要员思想上的攻势,瓦解蜀汉对复兴汉室的坚定。也正是因此,诸葛亮才会将这段时间形容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蜀汉日后的投降与曹魏的和平统一策略有关,但谯周的论调却与曹魏的和平统一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从刘备的发迹一直到蜀汉的灭亡以及后世的余波,整体对蜀汉政权的兴亡做了细致的解析。那些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被作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很多事情之间并非都是直接关联,往往在众多因素的联系中,我们才真能看到为什么崇高最后会被消解,为什么复兴汉室最终成为被人们遗弃的一句空谈。
(原标题:为什么蜀汉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为什么蜀中人心散了?被消解的蜀汉“天命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洪宇
流程编辑:u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上一篇:工行无锡惠钱路支行多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
下一篇:杭州市首个小学皮划艇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昨日在杭州求知小学落成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