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要总想“纵向到底”,更应多思“横向无边”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4-29
手机版

  01

  教师不经意的话耐人寻味

  

  前几天和一位小学老师聊天时,该老师不经意随便说了一句令人耐人寻味的话:

  “我发现,小学二、三年级语文老师给孩子教课文时,让学生造句的时候,给学生分析句子,其实学生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副词、形容词、名词等等这些抽象的东西。”

  其实,只要我们观察一下长期以来教师们的教学实际,就会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在语文教师身上发生,也不仅在小学教师身上发生,而是整个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老师总是有形无形的将自己所任课程的学科知识教的很多很深,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脱节,育人效果当然也就大打折扣。

  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老师对已经持续二十多年课程改革要求的“淡化学科本本位、改变繁难偏旧,强化综合实践,整合知识内容”的要求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终极育人目标的课改内涵理解不到位,教学思维和行为还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单一知识传授的状态之下,而且与新时代通过课程实践将素质教育落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极不相符。

  02

  教师教学要努力做到“纵横结合”

  

  按照新修订的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或者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其实都是要求教师要从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单一知识传授的思维与行为,转化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融合、迁移等富有创造性、创新性思维与行为方式上来,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科知识传授与对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与融合创新实践的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把某一门学科知识比作纵向知识学习的话,那么,教师教会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合与迁移,并转化为综合实践学习,便是横向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且只有纵横结合,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终使学生实现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纵横交错的思考、学习和交互运用,在头脑中建构起一种非单一学科的创新性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真正落实了课程的核心素养,使素质教育得到具体的落实。

  本君以为,这个变化正是2022版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前传统的“教学大纲”所讲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要求的本质区别。

  03

  教师不要总是想着“纵向到底”

  

  由此可见,面对这一重大变化,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再也不能按照过去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实用”、“经验”甚至“经典”的办法,只说“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那种把教材“一挖到底”进行教学的固化做法,而应强化对多学科知识“左顾右盼”和“左右逢源”的意识和行为,主动抛掉过去那种总是有意无意将学科知识教深、教透,甚至教难、教烦、教偏也不为过的做法;不能总是抱着生怕学生学不会的想法,将着力点放在“挖掘”教材的学科知识并反复围绕教材的学科知识点翻来覆去讲。

  进一步来说,不管是在备课还是讲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带着显微镜一样,深挖教材中有多少个知识点并逐一全部写在教案本上,坚决不能离开“课程标准”对具体学段学习目标描述的知识点载量超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对知识进行实践整合,不能把教给学生的学科知识点挖到已不属于学生学段学习的知识内容,不能出现“超标”或“无标”备课、讲课、考试现象,不能把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要求摈弃的学科知识的繁难偏旧意识和行为,还自鸣得意的用在新课标实施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敢于越出雷池半步或一大步,从围绕着课本内容教学的“教教材”的思维与行为中跳出来,敢于突破教材的“圣经”地位,学会“用教材教”,把教材当成教学资源之一而非“唯一”,牢固树立“课程标准”的“圣经”意识,不再乐道于“挖掘教材”学科知识“纵向到底”的“经验”。

  04

  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横向无边”

  

  对此,本君以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想具备教会学生通过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知识而培养其创造思维与能力,自身首先应具备必要的素养:

  一是重构备课样态。

  面对新的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教师在脑海里首先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想法,那就是在备课上,应该重新打锣鼓重唱戏,要按照新课标内涵变化需要进行新教学,就必须要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教案。

  也就是说,如果教案不改变,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思维就没有改变,还是停留在给学生教“学科知识”的“经验”上。如此,课堂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而课堂没有变化,给学生教单一学科知识的做法没有改变,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就很很难实现。这是从形式上的要求。

  二是加快素养提升。

  要把精准的课程“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教师千万别只说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具备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谈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本君以为,教师面对自己单温科目的课程的学科知识,切忌再总是刻意追求知识的“纵向到底”,而是要尽量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做到“横向无边”。

  如此,教师自身首先具备培养培养学生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就是一个躲不过去的检验和需要认真对待的巨大挑战。

  试想,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具备实施“课程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实践应用能力的“核心素养”呢?

  三是学识“横向无边”。

  从古到今,对教师能力水平表述最朴素也是最有哲理的说法就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在过去,老师只要有足够的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的“一桶水”就够了,但现在的教师则不然,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养,不仅要有大的基础性素养和厚植文化底蕴,包括丰厚的人文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课程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还要具备对不同知识与技能进行的整合技能,要具有博览群书的意识和习惯,对任何学科知识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并转化为创新性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使自身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能力。

  

上一篇:企芯外贸CRM架起国际贸易新桥梁,助力外贸企业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下一篇:【招商食品】巴比食品:开店进度较快,扣非净利率下滑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