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李敏毕业后,后妈江青出了难题,李敏:为什么让我和爸爸分开
1963年对于李敏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学毕业后,后妈江青出了难题,江青说:“李敏毕业了,孔令华也工作一年了,为了方便他们工作,就让他们搬出中南海吧。”
李敏没有想到,这件事执行的这么快,但她还是冷静地说:“既然如此,那就搬走吧。”
图、李敏和爸爸毛泽东
没想到,从1949年入住中南海到现在14年的时光,最后居然以这种方式和父亲分开。
大概是1949年5月,娇娇被送到了北京香山,毛主席在这里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毛泽东。
从1940年娇娇离开延安,到现在整整9年的时间了,娇娇中文也不好,叫一句爸爸都很费劲,毛主席笑着说:“我的小外国人,没关系!”
娇娇这个名字还是出生的时候毛主席给起的小名,毛主席说:“爸爸再给你起个大名,就叫李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至于为什么姓李,毛主席说:“和你妹妹一样,爸爸在陕北时曾化名李德胜。”
在香山住了不久,就要搬去中南海,李敏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后妈江青。据后来李敏回忆,这个后妈第一次见到自己,十分激动,在脸上又亲又咬,看似十分喜欢。
但毕竟第一次和后妈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有点不习惯,毛主席曾说:“你就叫她一声妈妈吧,这有什么的。”
见到后妈,李敏总是少说话,在中南海这段时间,李敏大多数时间还是愿意和爸爸说起来贺子珍。
有一次毛主席对李敏说:“你妈妈过去可苗条了,腰细细的。”他还用两只手比划着苗条的状况说:“你妈妈现在怎么样了?还是那么苗条吗?”
李敏笑着说:“我妈妈现在可胖了,像是个大水桶。”
父女俩笑得前俯后仰,毛主席又说:“不太可能,你妈妈的身材我知道,不会变成大胖子的。”
无意间,父女俩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玫瑰花。
据李敏说,玫瑰的“瑰”和桂圆的“桂”同音,说到玫瑰的时候,两个人心领神会,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就是“桂圆”。
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心爱护。
从1949年到1958年这近10年期间,李敏一直是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沟通的桥梁,贺子珍每次病重,李敏都会匆匆南下,去看望母亲。
毛主席从李敏那里得知了贺子珍生病的消息,十分难过,他抽空也要为贺子珍寻医找药,甚至还给贺子珍写过很多信。
说来也怪,每次贺子珍见到毛主席的信件,都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明明病情严重,看到毛主席的信件后,心情就会好了一大半。
毛主席说:“你妈妈的病我知道,都是因我而起,只有我才能治她的病。”
贺子珍这个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老红军,不管历史如何,其实她的愿望很简单,只要李敏的那个后妈可以体贴关心毛泽东,她就感到无限的欣慰。
李敏说,自从妈妈得知爸爸和江青分居的消息后,对这个人的态度马上就变了。贺子珍常常嘱咐李敏:“其实你爸爸也是孤寂的,你要多体贴他。”
看得出来,贺子珍对毛主席还是从心底里关心。
1958年李敏有了男朋友,毛主席亲自见了这个“小孔”,得知是孔从洲的孩子,毛主席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
1959年8月,李敏在中南海举行婚礼,毛主席亲自主持,遗憾的是贺子珍没有来参加。在这场婚宴上,毛主席频频举杯,他是真切地为女儿感到高兴。
两年后,李敏生了一个儿子,毛主席博览群书,他为孩子起名:孔继宁。
有了自己的外孙,含饴弄孙惬意浓浓,但李敏没有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无奈地搬离了中南海,和最爱的父亲不得不分开了。
江青让李敏搬出中南海这件事,至于毛主席到底知不知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有人蓄谋已久。
江青的理由是:“我觉得李敏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出去锻炼锻炼也好,相信李敏会明白我的苦心。”
孔令华已经于去年毕业,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李敏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实习的地方国防科委院校局担任见习参谋,好在两个人都有了工资。
对于李敏来说,以后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这个家了,并且也可以支付保姆的费用了,今后也不用爸爸再补贴了。
就在李敏为自己的小家计划着怎么生活时,办公厅分管机关事务的负责人把李敏叫到了办公室,他问李敏:“听说你分配到国防科委院校局了?”
李敏回答说:“是的,我已经正式上班了。”对方又说:“那恭喜你啊,今后是不是就应该称为是李敏同志了。”
图、李敏一家
“同志?”李敏诧异地说:“这样不合适吧,我可是叫了您多年的叔叔啊。”
那人笑着说:“都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我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就叫同志吧。”
李敏感觉到对方有事,便让对方直说,不料她果然听到了不想听到的话语。
“李敏同志,你和孔令华都已经走入社会,按照有关规定, 你们需要搬离中南海,到外面锻炼锻炼,已经为你们找好房子了,你看?”
李敏直接问:“房子在哪?”
“不远,在兵马司胡同。”
兵马司胡同在东大街北边,距离中南海也不远,但搬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回去还要和孔令华和保姆商量。
但李敏和孔令华都上班,保姆如果一个人照顾,似乎是走不开,无奈之下,李敏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孩子送到上海。
毛主席曾多次对李敏说:“你妈妈在上海很孤单,可以让孔继宁去上海陪陪他外婆。”
所以李敏决定,先把孔继宁送到上海,让贺子珍照顾一段时间,然后再送到沈阳,让公公也照顾一段时间,这样自己家里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李敏和孔令华一起,拉着一个木板车,把全部家当打包好,慢慢地搬离了中南海,临走时,保安还问李敏要了出入证。
李敏知道,出入证一交,以后来看望父亲很不方便了,尤其是门卫换人后,根本认不出李敏,也不知道李敏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李敏感叹不已,她在这里生活了14年,没有想到现在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和爸爸分别。
毛主席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日理万机,根本不知道女儿已经搬走了,直到回家后才知道,他悲痛地说:“何必非要搬走呢!”
7月底,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去机场迎接了从苏联谈判归来的中共代表团,得知谈判结果后,毛主席的眉头紧皱,为国家大事担忧着。
直到半个月后,李敏才回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对女儿很是思念。
李敏说:“爸爸,我在胡同里生活,学会了不少呢。我也学会了做饭,还有生火,我做的饭,孔令华都喜欢吃。”
毛主席笑着说:“那真的比你的妈妈强多了。”说着,便说起来了当年贺子珍在井冈山时期的往事。
原来当年贺子珍也不会做饭,战士们打了一只燕子,让贺子珍熬点燕子汤,贺子珍不会做,索性把燕子扔在了锅里。
最后朱德去吃饭了,从锅里掏出来一碗碗的燕子毛。
李敏笑着说:“现在妈妈的手艺也了不得,现在她学会了做好多好吃的。”
或许,这是李敏结婚以来,和父亲最快乐的时光了。这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70岁生日,他把李敏,孔令华,还有王海容等人叫进了中南海。
毛主席向来不愿意过生日的,这是多年来少有的,但是李敏没有想到,此后,她想见到父亲一面,真是十分不易,尤其是70年代。
李敏离开中南海后,大多数时间是和贺子珍在一起。
每到暑假,李讷一般不在北京,能来的只有毛远志和李敏,几年的生活,并没多大变化。
毛远志和曹全夫的工作并没有多大变动,毛岸青和邵华一如既往地生活,李敏和孔令华还在兵马司胡同居住,孔继宁现在又被李敏送到了沈阳。
据李敏后来说,她在胡同里,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小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好在最后也学会了做面条,学会了炒菜。
1971年,李敏的妹妹李讷,在毛主席安排下,去了江西五七干校,长年没有回来。
这年,李敏有了二胎,好不容易去一趟中南海,才把这件事告诉毛主席。毛主席说:“听说你做了几次人流,不要再做了,生下来吧。”
李敏说:“现在全国经济都不好,不敢生了,生了怕养不起。”毛主席坚持说:“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生下来吧,养不起,爸爸可以从稿费中拿些帮你。”
李敏暂时拒绝了爸爸的好意,她知道爸爸是爱她的。
1972年,李敏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是个女孩,期间她一直在上海居住。贺子珍作为外婆,算是享受了天伦之乐。
不久,李敏把孩子的照片寄到北京,想让毛主席给起个名字。
毛主席刚刚大病一场,感冒还没有好利索,披着睡衣在办公室写稿子,看到外孙女的照片,毛主席马上来了兴致。
现在女孩子取名字,都喜欢“梅兰竹菊”,毛主席无意间看到自己烟灰缸上的梅花图案,觉得“梅”字就不错。
“梅?”,毛主席念叨着,几年前他刚刚创作了一首词 ,题目就叫《咏梅》,其中有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想到这里,毛主席决定就用“梅”字,另外,他还从自己的名字中,直接摘取一个字,最后给外孙女取名“孔东梅”。
李敏对这个名字极其满意,贺子珍得知后,每天就喊着:“东梅,东梅。”
但遗憾的是,在伺候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毛主席都没有和这个外孙女见过面,直到后来也不知道,这个外孙女和他长的很像,甚至下巴也有一颗痣。
日后孔东梅这样回忆:“我和外公确实没有见过面,但也可能‘见过’,是因为妈妈把我的照片给了外公,外公把他的照片还给我看。”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当时孔东梅才7岁,她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记得外婆贺子珍心情沉重,看上去很难过。
李敏回忆说:“在父亲去世前那些日子,我只见过他三面,现在回想起来满满的遗憾。”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把大部分精力都留给妈妈贺子珍,贺子珍自从1947年回国以来,一直没和毛主席见过面,如今毛主席逝世,她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爸爸走后,母亲悲痛不已,我和孔令华从北京干到上海,四人帮被打倒后,妈妈得到了解放,她说:我可以干点工作了,哪怕是写写回忆录。没想到,一年后,妈妈突然中风了,半个身体不能动了。”
在贺子珍晚年,一直是李敏陪在左右,尤其是19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后,李敏还陪着贺子珍去了北京,去了天安门,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见到了毛主席“最后一面”,在毛主席的大理石坐像前,贺子珍敬献了已经准备好的花圈,上面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李敏说:“一生受苦受难的妈妈终于安静地走完了她的路。”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敏也步入了老年。
虽然年纪大了,但李敏不喜好修饰,朴素整洁,文质彬彬,她头发齐肩,皮肤白皙,很像她的母亲贺子珍,从外形上看,又很像父亲毛泽东。
特殊的环境给予了李敏特殊的经历,每当到了12月26日或者9月9日,李敏都会不禁想起父亲,甚至看到老照片时,也会不禁想起。
她说:“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独立思想的好品质,是我的父亲要求我的,我永远想念我的父亲毛泽东。”
举报/反馈
上一篇:2台“巨无霸”同步首发!青岛地铁三期工程正式进入机械掘进阶段
下一篇:六年级下册16课《表里的生物》课堂笔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