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 一路黔行」汇聚高素质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要在于人。
每逢四月,“人才日”系列活动和人才博览会精彩纷呈,一系列“敬才”“赞才”“引才”之举,吸引千万人才关注贵州、汇聚贵州,呈现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好景。
2022年“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暨第十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人才引领,一路黔行。”贵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聚焦重点领域招才引智
3月18日,一场主题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报告会在贵阳举行,主讲人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作为省农业农村厅柔性引进的农业行业领域高端人才,他领衔的“耕地保育创新人才团队”正与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攻关关键技术。
像唐华俊一样青睐贵州的高层次人才还有很多。2022年3月,贵州大学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谯仕彦,全职引进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饲草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杨富裕。6月,贵州商学院正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陈鲸担任贵州省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团队来到思南县塘头镇,开展“无人农场”相关技术现场演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
以业聚才,招引同频。聚焦主战略、主定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创新、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学科提升,突出“急需紧缺”,实现人才与发展需求“靶向”对接,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匹配,贵州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下足功夫。
——政策更完善,导向更明确。制定重点人才引进目录,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从省(境)外引进百名以上领军人才、千名以上拔尖人才、万名以上优秀人才。探索建立“平台引才”“以才引才”,以及行政指导下“柔性引才”等新机制,给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差异化、多元化政策措施支持。
——措施更多元,方式更灵活。积极探索“揭榜挂帅”“一事一议”“人才蓄水池”等引才模式,用好用足优化贵州人才博览会、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省外知名高校专项人才招聘、文旅融合创新人才共建共享平台等引才平台,创新使用“书记(市长)云端引才”、专家院士精准荐才等引才形式,持续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增强人才招引驱动力,以最大诚意吸引人才。
第六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开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摄
——保障更到位,支持更有力。给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差异化、多元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对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创业人才,给予最高250万元奖励;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技能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同时,向认定引进人才颁发“优才卡”“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持卡人按规定享受医疗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安置、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7名“两院院士”引来了,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9名国家级领军人才扎根了,20个科技特派团、广东省选派的校长教师及医护人员“团组”进驻了……一批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不同岗位上各展所长,持续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头活水”。
培育人才夯实发展之基
“只要我在一天,就要更好地发挥中医特长为病人服务,为中医学的发扬传承奋斗。”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何成瑶,从医近60年,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患者,2022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国医大师”何成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摄)
“我要做永不熄灭的‘灯塔’,认真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工匠人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林泉电机事业部数控组组长、数控特级技师张勇2022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
…………
用才之基在于储才,储才之要在于育才。
贵州坚持把培养与引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实施“育才工程”,加强育才平台建设,1200余个国家级、省级等重点平台协同发力,各级各类产业园、孵化园、创业园遍地开花,重帅才、识英才、育匠才,构建数量充足、规模宏大、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人才金字塔”,推动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优化高端人才培养,让“塔尖”更精。通过启动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遴选培养计划优化整合工作,推动建立覆盖全面、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共遴选培养高层次人才260余人,培养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医大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1人。
注重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让“塔身”更强。持续实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黔医人才计划”“黔灵名师”等青年骨干人才计划,培养各类优秀青年人才1000余人。中组部将贵州纳入“组团式”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试点省份,25名青年人才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
加强基础性人才培养,让“塔基”更牢。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区教师支教专项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计划”等人才服务基层计划项目,培养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14万余人。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培育“贵州技工”“贵州绣娘”“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7.78万人。
改革创新激励建功立业
第22批赴黔博士团15名成员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助力贵州发展。郭盛作为其中一员,在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挂职后,争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贵州投资实体经济,项目资金位居西南地区第1位。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白云院区)。白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张马忠、陈振光、石永勇……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推进,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资源集聚贵州,造福广大患者。
…………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贵州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对人才政策系统集成,优化升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活一池春水。
在服务上善做“加法”。用好“人才之家”“人才热线”,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努力为人才提供个性、精准、优质服务。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和住房补贴1.27亿元,新增人才公寓1万余套、“青年人才驿站”1200余个。
在管理上乐做“减法”。修订22个职称系列评审条件,将职称评审权限全部下放至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市州和用人单位,制定印发授权清单、指导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切实为人才松绑,给予人才最大的信任。
在激励上敢做“乘法”。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发动全省2.3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基础性示范服务和农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鼓励7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或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在评价上勇做“除法”。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卸除“四唯”包袱,做到不拘一格“评”人才。修订省管专家评审等多项人才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制定人才评价细则及培养项目;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常态化治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职能建立更符合贵州实际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踏上新征程、启航向未来。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贵州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诚邀天下英才,共同书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人才日”系列活动和人才博览会向海内外发出了贵州招才引智的“最强音”:多彩贵州,欢迎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远
编辑 龙飘
二审 赵昆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