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农村孩子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
原标题: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农村孩子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
追求卓越 播种幸福 向美而生
——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农村孩子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
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地处濉溪县南坪镇“安徽省美好乡村”—任集村境内,是一所综合性农村公立学校。下辖1所初中,8所小学,1个教学点,5所公民办幼儿园,目前在校学生6000余人,其中校本部在校生1900余人。
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郑永旗表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个性育人,为每一个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基!是任集中心学校为实现“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是任集中心学校“追求卓越,播种幸福”的办学理念的文化传承,也是任集中心学校为农村教育高质量提升的生动实践。
2007年8月成立中心校以来,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全国体育联盟课改实验学校”、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实验校;安徽省青少年科技体育锦标赛团体第一名(连续两年);安徽省优秀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绿化模范单位、教育宣传先进单位、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专业化高质量两支人才队伍
办好优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专业化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
在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上,学校立足“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潜力教师充分发展”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青蓝工程”为抓手,以课堂为切入点,课题为载体,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
通过探索实践,学校确定了以“任务单”为载体,以希沃白板、智慧黑板为平台,以平板、手机投屏为手段,通过课前任务单的采集整理,课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讨论讲授,课后分层作业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深度融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小学阶段积极探索一体化备课教研模式。即打破传统的校内封闭课堂,实施中心校辖区内学校同一年级个人主备、集体研讨、骨干示范的备课模式,实行多所学校连体共享的一体化教研,每周在不同小学进行不同年级的备课、上课、研讨等教研大课堂活动,从而突破课堂边界、校际边界,拓展了教学时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逐步培养了一支“思想超前、课堂领先、科研带头”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全校教科研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目前,学校教科研卓有成效,获得淮北市第一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次,已完成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教科研课题;现有淮北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7人,县级骨干教师20余人。市县优秀班主任60余人。
管理团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支柱,管理团队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方向和发展进程。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学校规模化办学模式,探索中心学校层级的一体化管理方式。
在管理人员的考察培养上,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使用上,探索实行聘任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高效、服务的管理团队。中心校党总支负责聘用本部中层和各小学校长,小学校长负责聘用各校中层,签订聘任书。聘用期满,由中心校党总支进行考核。完成考核目标的,给予嘉奖,没有完成的,给予解聘或调岗。同时,加大青年后备管理人员的储备培养,完善辖区内校干交流轮岗制,从而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人员聘用交流机制,最大程度上激活学校的发展动力。
建立人性化“五育并举”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学校积极巩固“双减”成果,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课程建设,开发了多样、立体、可选择的“五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德育铸魂行动。抓好“六美教育”、“2346工程”和“八大部管理”。学校出台了《六美评选标准》,从“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学会劳动”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最美的内容、要求和评选办法等,做到“周推、月评、期结”,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有一批“最美学生”、“最美宿舍”、“最美班级”等出现,这样使其“学有准则,行有标杆,做有成效”,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显著提升。“2346”工程即从每日“20分钟习字”,“30分钟课外阅读”,“40分钟学后整理”,“60分钟体育锻炼”上对师生规范要求,让师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去写字、读书、整理、锻炼,逐步形成习惯,提升素质,走向卓越。从学校到年级组再到班级均设有“生活、学习、卫生、宣传、纪检、统计、宿管、文体”等八个管理部。“八大部管理”每个部均有5-8人组成,上部与下部、部与部之间,各司其职,又互助合作,每天从早到晚监督、引领、矫正、规范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与情趣爱好等,让学生在规范中生活,在规范中锻炼,在规范中成长,在规范中自觉养成。
实施智育提质行动。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分层作业设计,落实“提质减负”政策要求。利用学校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对阅读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了智慧阅读模式,实现了阅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激发师生的持续阅读兴趣,学校先后开展了“读书一条街”、读书悟道作品秀、师生现场“书法秀”、“读经典写感悟”作品展等活动。学校代表淮北市参加了全省智慧阅读建设交流大会并作主题性发言。
实施体教融合行动。作为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学校积极推动一校一品足球操、全员运动会和大课间的课程改革工作。精心打造课课练活动,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花样跳绳、武术操、足球操、软垫操、手语操、啦啦操、曳步舞、田径、长短跑、旋风跑、呼啦圈大传递等二十余门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课程。让学生出力、出汗、出声、出笑的同时,又学习到知识技能,达到学会、勤练、常赛的目的。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周,是中心校的体育节,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师生同台竞技,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力与风采。体育节涵盖了全员运动会、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三项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实施美育熏陶行动。学校积极挖潜美育课程,把音乐、美术、书法社团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范畴,并纳入学校的重点课程建设规划。通过实施社团活动全员化,该校开展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陶笛、鼓号、古筝、合唱、剪纸、手工制作等30余门课程,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学校每年国庆节前夕举办艺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才情碧空中展翅翱翔。
实施劳动促进行动。学校以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发了“班级轮周劳动”的劳动课程。每周一至周五上下午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课间,值周班级对自行车摆放、卫生区、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劳动实践,并做到日小结,周总结、月评比。中心小学利用校园面积大的优势,开设了“一班一块田”的劳动实践,通过收集各种农具,让学生了解农具的作用和使用,挖掘农具背后的故事,学习优秀的古农具文化,深受学生的欢迎。
来源:淮北市教育局官微
责任编辑:
上一篇:诗画问茶·碧螺春|烟波之间,一杯“明代茶”
下一篇:韩国热门专业六大名校推荐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