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的科研巡礼,好棒!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5-30
手机版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位于明城墙下玄武湖畔,校园精致雅致,弥漫着书香墨韵气息,是省内外知名的“江苏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江苏省前瞻性项目实验校”“《人民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首批协作校”“江苏省苏派名校联盟学校”“江苏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个别化教育项目实验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书法院书法教育基地”,适性课程、课后服务、艺术教育、融合教育等经验成果,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道。学校始终秉承“学在中央 稚子大成”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科研兴教”战略,“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科研引领

  绘制“种子萌·栋梁成”美好图景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自2008年起,就开始进行《实现自能教育的学校“趣味”课程的架构与实施》项目建设,使儿童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觉悟的学习者。“十三五”以来,学校以“种子课程”“自能课堂”“智慧评鉴”“生态管理”四大项目研究为主线,又立足于儿童个体差异发展、核心素养养成的需要,进行“种子萌·栋梁成”适性课程建设,“十三五”期间,顺利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项目4项,市级规划课题/项目5项;市区级个人课题26项,其中2个省级课题和1项省前瞻性项目都已顺利完成。

  从“自能教育”走向“自组织学习”研究, 2017年,学校《种子萌·栋梁成》课程系统设计荣获江苏省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2018年,《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汉字魔方课程实践探索》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分别在2019年、2021年荣获南京市首届、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二等奖;2021年,《央小融合教育特需儿童综合能力课程计划》获得南京市融合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科研兴校

  实现“新名校”高品质办学

  央小全体师生在“适性·融合”理念指引下,以“学在中央”为核心,探寻“央小新名校发展的4.0模式”,在学校管理品质、教师品质、学生品质、课程品质等领域不断优化,取得累累硕果。

  中央路小学案例入选《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围绕省前瞻项目《支持儿童“自组织学习”实现的系统建构》,学校开展了“拆客空间”项目化学习活动,相关案例入选《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2021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刊社第5次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这次年度报告由4个子报告构成,分别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中国中小学教育新进展新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的“拆客空间”科技教育创新实践作为南京唯一一所小学入选2021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有关“拆客空间”的文章刊发在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并被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市教育局点名宣传表扬。

  

  

  

  

  中央路小学评价改革经验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

  “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支持学习的班级生态因子的测评及应用性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关情况。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央路小学评价改革经验作为典型案例被列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官网。

  

  中央路小学融合教育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研并获好评

  “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基于融和理念的随班就读儿童“个别化定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推动下,2017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批融合教育示范校”,“十三五”期间,学校“小秧苗驿站”融合教育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巾帼文明岗;校长被评为“南京市特殊教育有功先进个人”;邹雪梅老师被评为“南京市最美融合教师”,杨洋老师被评为区最美融合教师;学校融合教育相关经验刊发于《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德育》《江苏教育》《现代特殊教育》《江苏教育报》,并应邀在“全国融合教育会议”圆桌论坛分享经验,CCTV等多个媒体报道了央小的经验。2021年,学校荣获市级融合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22年,学校荣获南京市“融合教育好故事”征文活动特等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在视察央小时给予融合教育工作高度评价,来自温州、广州等全国多地教育同仁来学校进行相关专题学习。2022年,学校还参加了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

  

  

  

  

  

  中央路小学课后服务先进经验被《人民教育》进行专题报道

  “十三五”期间,学校还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路径,并从课题研究出发,培育“课堂学习+课后服务+在线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新模式,呈现“精准化、精品化、特色化”新样态。学校精心调配“5+2+N”课后服务“营养大餐”,学校教师100%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开设的社团活动五十余种,学生获得多元潜能发展。在 “一起作业吧”阶段,学校细化了“作业指导”工作,如针对性错例讲解,个别化及分层次指导、作业小主播等,旨在落实 “双减” 政策,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报名、预约延时服务,根据报名形成央小 “自组织学习者” 课后服务定制课表,一生一表清楚明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规划学习的能力,确保课后服务质量;“潜能活动园”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等,开展多项孩子们喜欢的阅读、游戏、艺术科普、体育活动、劳动技能、拓展训练、“15分钟教育圈”、专家工匠进课堂等素质教育活动;“爱心守护站”时段,学校还成立儿童自组织学习课程,鼓励学生成为小讲师,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裕和丰富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睿智、温馨的举措,优化育人生态,让课后服务时空的学习变得有丰富、多彩而有温度,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相关经验先后被《CCTV》《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等媒体报道五十余次,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调研央小也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路小学“汉字魔方”课程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奖

  在学校“种子萌·栋梁成”大课程系统框架下精心设计“汉字魔方”课程,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范式”。这一范式以培育儿童母语素养为旨归,汲取中华书法文道合一的优秀文化基因,以立体、多面、融合的方式,从“书法教育”向四极辐射,顶层设计、创意建构“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18年持续实践,从单一汉字书写到汉字读写的互动能动;从语文学科到全域化文化渗透融合;从汉字活动到汉字魔方课程的整体建构,开辟了“字趣环境浸润”“书写能力培育”“汉字文化探究”“书法潜能发展”四条实施路径,创生“浸润、嵌入、活动、适配”四种实施策略,再从专业、微观、实证层面,形成一系列书法教学策略,提升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滋养儿童心灵成长。

  本成果曾获评“全国课程大赛”一等奖、“市首届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出版两本专著,参与澳门语文教材编写、发表论文96篇(核心十余篇),多次承办全国教材培训会,在省内外承担相关讲座、公开课、送教活动70节(次),近三年接待参观访学52次,彰显了此成果的文化带动力、区域辐射力。

  

  

  

  

  

  科研赋能

  优化“萌学园”自组织学习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学校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依托儿童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目标追求,开展以培养儿童自组织学习者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围绕课题进行七大行动,包括课堂时空结构支持、课后服务时空结构支持、家庭时空结构支持、学习环境及现代技术支持、个性化学习指导支持、评价制度和方法支持及打造自组织科研共同体七个方面优化“萌学园”自组织课堂,从而尝试在新资源、新技术、新方式的观照下,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支持儿童自我定向、调适、挑战、超越……成为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者,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老师结合日常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参加省师陶杯、行知杯等各级各类征文活动,教师有一百多篇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其中,《更专业地关怀 更适性地成长》等多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9年,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2020年,学校荣获“南京市巾帼文明岗”称号;2021年,学校语文组荣获第十届“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先进教研组”;“十三五”期间,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发展,中央路小学陆文琦校长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原林虹校长被“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评为“2018‘感动国培’年度校长”,新增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先进个人一名、南京市“陶行知奖”获得者1名、南京市最美融合教师1名、玄武区学科带头人3名、玄武区最美融合教师1名、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8名,学校连续八年荣获玄武区“三段一体”教学质量管理优质奖一等奖,仅2022年一年就有近千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

  

  

  

  

  

  

  

  展望“十四五”

  立科研精神继续向更高处攀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而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在于更加会“研”。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展望“十四五”,教科室将继续在区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科研的眼光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以“人人都是科研者”为目标,继续将“自组织科研共同体”打造成学校闪亮的科研亮点,真正将科研精神真正树立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不断追寻科研力量,从而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升育人品质,办好令社会满意的高质量教育,永无止境地追求更高的教育地平线,书写好新时代的央小答卷。

  

  

  拟稿:夏钱敏

  审稿:陈克俊、李丽、陆文琦

  审核:张恒柱

  发布:徐艳云

上一篇:乐山犍为:治庸提能问效 以作风之治促发展之变
下一篇: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师生深入地方开展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测评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