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丨一场古代书画艺术中的文学之旅
苏轼《与谢民师书》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苏轼《与谢民师书》,为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元符三年(1100),苏轼从儋州内调,途经广州,为谢举廉(民师)作此书札。孔子云:“辞达而已矣。”《与谢民师书》贯穿了苏轼对于为文理念的总结。“言止于达意”,洞察物性,脱去繁丽,实现文字的明白畅达,实是对文章的最高要求。幸运的是,这一千载之下沾溉历代学者的名篇,以墨迹的形式流传至今,在上海博物馆的新展中再度面世。此卷作于其去世的前一年,为苏轼极晚笔。笔意苍率,墨气淋漓,与文辞同摄心目。文学与古书画的交汇,随同此卷徐徐展开。
文徵明《金焦落照图卷》
在经过数月的期待后,上海博物馆书画馆最近再次开幕。因馆区主体即将于年底搬迁至浦东新馆,故而此次书画常设展是在人民广场馆区的最后一次展出,也因此被称为“告别展”。上博书画常设展自1996年开设,27年间展出了数百件古书画精品,承载着万千观众的集体回忆。此次展览展出的苏轼《与谢民师书》及夏永《滕王阁图》、清初“四王”仿古山水册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而巧合的是,在此次展出的古书画作品中,也包含了众多文学名篇,辞翰与书画之美的交相映衬,更为展览增添了别样的文化意蕴。
文学经典名篇在古书画中多有呈现。以曹植《洛神赋》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在艺术史上即颇引人瞩目。传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存世即有数本,藏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等。宋高宗赵构有草书《洛神赋》,赵孟頫亦多次书写此篇,书于大德元年、四年,现分别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天津博物馆的行书《洛神赋》,圆转姿媚,颇能体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名篇亦均在历代书家的作品中不断得以呈现,成为寄托性情、挥洒志意的佳制。同时,古诗也得到书画家的钟爱。鲜于枢传世书法中,即多以韩愈、王安石等唐宋人诗文为题材。而陶诗、杜诗尤得书画家推重,宋赵葵、清王时敏等都作有杜甫诗意图,关于陶渊明诗歌与事迹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夏永《滕王阁图》
夏永《滕王阁图》即是一例。该画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绘江山楼阁,远渚归帆,衣冠者多人,或倚卷题诗,或围坐举觞,或登楼远眺,各具情态。线条细如毫发,极其精密,体现出王振鹏一派元人界画的高度。画面左上方以极小字书《滕王阁序》全文,字划精微,目力几不能至。夏永字明远,画史载其能以发绣为画,“细若蚊睫,侔于鬼工”。技艺的出神入化,足令观者“逸兴遄飞”。
赵孟頫《秋兴四首》则是取材杜诗的经典之作。该卷约书于至元二十年(1283),时赵孟頫约三十岁,“匡”字尚避宋讳,为其传世最早的书法作品。杜甫《秋兴》原为八首,赵孟頫在自识中亦提到是应请而作,“此纸短,仅得其四耳。”子昂早年书学赵构,字画丰肥,此卷较之大德时期的圆美流转,虽尚显稚嫩,但出规入矩,法度谨严,步步皆有雍容之态,笔触富于灵动变化,诸多成熟时期的特色,此时已经凸显出来。是时宋亡仅数年,与《秋兴》诗意不谋而合。“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追思全盛而伤感于乱离,杜诗的沉雄壮阔与忠厚蕴藉,也渗透到赵孟頫的笔意中。从点划的中正遒美、蓄势深稳处,正可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微妙情感。
张渥《九歌图》局部
李公麟提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张渥《九歌图》即是其影响下以《楚辞》为题材的元人白描佳作。张渥字叔厚,为元末文人,博学多才。《草堂雅集》载其“时用李龙眠法作白描,前无古人。”其《九歌图》取法李公麟,衣纹用铁线描,人物面容生动,毫发毕现。张渥累举不得志,放意于辞章,画中笔意的刚健灵动,恰是籍楚辞对个人情志的抒写。贝琼《书九歌图后》云:“今叔厚又即其辞以求其象,使玩其象以求其心”,李公麟在画中所寓的寄兴之法,显然得到他的汲取。卷中又有吴睿篆书录九歌各章,笔精墨妙,与绘事相互生发。
“九畹断魂招不得,墨花夜泣楚江春”,《楚辞》以香草比拟君子的兴寄传统影响深远,而南宋至元代的水墨花卉创作,更凭借这一文学内涵成为文人高洁情志的一种表达。赵孟坚《三友图》,以墨笔绘松竹梅三枝一束于小团幅上,别有生趣。赵孟坚为宋宗室,好古博雅,善画梅兰水仙竹石,其墨梅承扬无咎一派而来,作有《梅谱》二诗,对墨梅的源流和技法予以阐述。元代赵孟頫《兰竹石图》卷则作于大德六年,卷中绘拳石丛篁,石畔兰花数株,花叶挺拔,姿态横生。以《秀石疏林图》为代表的赵孟頫竹石,将书法用笔运用其中,对竹画予以大力发展,而从此卷则可看出其身为南宋王孙、继赵孟坚之后对南宋墨花传统的继承。另一件藏于上博的《兰竹石图》轴,自署“为心德作”,为其晚年笔。
赵孟頫《兰竹石图》
杨维桢《游仙词册》书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册中所书诗为道人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诗语甚奇诡,得到“性癖耽奇”的杨维桢的欣赏,其言:“读至‘长桑树烂天鸡死’,客绕床三叫,以为老铁喉中语也。又如‘一壶天地小于瓜’,虽老铁无以着笔矣。”因此欣然为书之。游仙诗充满想象的奇异风格与铁崖书法的奇崛恣肆恰相呼应,反映出元末士人精神和心态变化在艺术上的投射。姚绶《拜张雨墓诗》、文徵明《金焦落照图诗》、王宠《草书自书诗》、徐渭《草书杜诗》等,均以情性贯穿于辞章翰墨间,通过这些作品,得以细细品味艺术与文学交融的永恒魅力。
作者:段莹(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