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甄选7篇)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1)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4)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依马呀吉松》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依马呀吉松》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依马呀吉松》,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5)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第六课京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4.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京调》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蝈蝈和蛐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教学用具:

  1、学生: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2.介绍现代京剧

  .复听《我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介绍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腔是二黄腔。

  5.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3.完整唱全曲并表演《蝈蝈和蛐蛐》

  4.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课唱给同学听。

  自制京剧脸谱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步骤七:宣布下课。

  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3、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

  五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默认分类 2010-04-12 15:40:43 浏览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课《春天》 教案   春天(1)   教学目标:   1、当真聆听《小燕子》,通过对春天里万事万物的描写,养成仔细察看事物的习惯,并发生热爱大做作的美妙情绪。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通过配合表演,学会与人协作与人相处来表现春天的情景。   教学设想: 通过感受春天――话说春天――表现春天这样三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春天表现春天,造就孩子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的美,让学生在聆听、演唱、游戏中感受春天的气味。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沙锤、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   聆听《小燕子》   1、播放《小燕子》的音乐,模仿檐子飞的动作在老师的带领下“飞”进教室,飞到座位上。   2、引题:小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咱们这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欢送小燕子的到来?   3、再次聆听感受,做一只快活的小燕子,自由的翱翔自由的歌唱。   二、话说春天: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静静来到?能用简略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三、 表现春天   (一)情景表演春天   1、用小鼓模仿春雷声。方才我们说了很多春天的美景,老师还想让大家听一听春 天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   2、模仿创编雷声节奏,用小鼓伴奏。   3、雷声过后,下起了绵绵细雨,你能模仿一下下雨的声音吗?   4、你能用手头的工具(报纸和沙锤)来模仿雨声吗?   5、模仿风声节奏。师:刚下完雨,这时又听到了了什么声音?(教师模仿风声,学生随着模仿。)   6、情境表演。教师念对白,学生分组表演,六个小组,两组模仿雷声, 两组模仿雨声,还有两组模仿风声。   师:漂亮的春天来到了,忽然响起了阵阵春雷(轰隆 隆隆 隆―)。雷声过后又下起了阵阵细雨(用报纸或沙锤模拟雨声节奏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同时还刮起了风(呼呼 呼 呼)。   (二)学习《小雨沙沙》   1、初次聆听歌曲,说说小雨是怎么样在唱歌的?   2、再次聆听歌曲,说说雨中是谁在谈话?说了些什么?   3、聆听歌曲录音,用沙锤在“沙沙沙 沙沙沙”处为歌曲伴奏。   4、聆听歌曲录音,用沙锤在“沙沙沙 沙沙沙”处为歌曲伴奏。   5、师生随同伴奏有节奏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1)让老师表演种子学生扮演小雨,内蒙牛板筋,一起来接唱歌曲。   (2)师生调换角色演唱。   (3)指点演唱。种子在土壤里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盼来了一场春雨,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天空里下的是小雨,所以我们演唱时声音应当是怎么样的?   (4)齐唱歌曲。   7、动作创编。大家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能给这首歌加上几个动作表演一下,那 么这首歌就更棒了。   (1)同桌间相互磋商,一个演种子,一个演小雨,比一比看哪对同桌表演的最好。   (2)随音乐群体展现。   (3)师生一起律动。   四、 课堂小结、下课。   春天(2)   教学目的:   1、仔细聆听《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能用碰铃为乐曲作简单的伴奏。   2、能用柔跟的声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词,并能和《杜鹃圆舞曲》比拟较说出旋律类似的地方。   教学假想: 《杜鹃圆舞曲》和《布谷》都是三拍子的歌曲和乐曲,所以我采用了打拍子、用碰铃伴奏等方式让学生来领会三拍子音乐的强若特色。《布谷》这首歌在学唱时是有难度的,所以我把它分成两课来学,本课先学第一段,通过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聆听让学生熟习音乐,在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范唱说说那些音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来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教学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碰铃   教学过程:   一、境导入、引发兴致   1、播放《小燕子》,边唱边学小燕子飞进教室,飞到座位。   2、春天来了,底本冷冷僻清的大森林里又开端变得热烈起来了,杜鹃鸟也站在枝头舞蹈呢。   二、感受体验、理解表现   聆听《杜鹃圆舞曲》   1、整聆听全曲,初步感触乐曲情绪,说说音乐中的杜鹃鸟是怎么样在跳舞的?   2、细聆听第一段,把你听到的杜鹃鸟的叫声学学给大家听听。   3、感受三拍子的特点,用碰铃给第一段音乐伴奏。   4、在游戏中再次感受音乐。做一只欢快的杜鹃鸟,和着三拍子的音乐节奏做杜鹃鸟飞的动作,听到轻快乐泼的音乐时站起来飞,听到幽美的音乐时坐下做杜鹃鸟飞的动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鹃的舞跳的最难看。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会第一段歌词。   1、首次完整聆听歌曲。森林里呀真热闹,这边杜鹃鸟刚跳完舞,听那边又有谁在歌唱了?竖起耳朵细心听。   2、再次凝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到?你能把布谷鸟的啼声学学给同窗听吗?   3、持续聆听歌曲,你能找出与《杜鹃圆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吗?   4、跟着歌曲录音,用自己爱好的方式拍一拍。   5、听歌曲录音,编一个布谷鸟飞的动作,蒙升阳牛板筋,合着音乐节拍,在第一段时站着做,第二段时坐着做,第三段时蹲着做。   6、听老师范唱歌曲,仔细看歌词,说说哪些字唱的时间长?   7、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通过听老师范唱和比较,说说自己是怎么唱准节奏的。   8、分组竞赛。   四、节奏创编,练习伴奏   1、布谷的歌儿真动人,假如我们给它加上适合的伴奏的话,那它的歌儿 就会边的更动听,请小友人们动头脑想一想加上什么样的伴奏好听?   2、在老师的启示率领下一齐创遍节奏。   3、训练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4、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下课。   春天(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唱《布谷》《小雨沙沙》,能唱准第二、三、段的节奏,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并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2、能细心肠视察生活,通过生活休会寻找大天然的各种音响,并模仿出这些声音的节奏。   教学设想: 《布谷》是一首比较难的三拍子歌曲,歌中有多处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难点。第一段歌曲书本中是以格子字谱的情势涌现,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觉,所以我把第二段和第三段也自制成赞助学生唱准节奏。   教学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碰铃、自制格子图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播放《杜鹃圆舞曲》,和着三拍子做杜鹃飞的.动作,听到乐曲情绪改变时,做相应的动作,音乐完后情绪飞回座位。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有节奏的律动。   2、用轻快、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听老师范唱第二、三两段,学生看了格子字谱,点格子聆听演唱。   4、再次聆听老师范唱第二、三两段,说说那些字唱的长哪些字唱的短?   5、按节奏读歌词。   6、轻生跟琴学唱。   7、同桌互相辅助学会难点句。   8、整首歌曲完整演唱,分角色演唱。   9、听录音,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   10、用碰铃为歌曲伴奏演唱。   三、拓展延长   (一)节奏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声音,观看P7页上的丹青,你能从画面上听到哪些声音?并把这些声音用节奏模仿出来。   2、各小组汇报,把自己发明的图片中的声音读出来。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多声部练习。多个声部练习时,要逐声部进入,学生可依据老师的讲解和提醒进入。   (二)春天音乐会   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表演唱。   3、你还晓得哪些对于春天的歌曲?看老师表演《春天里》。   4、学生本人表演关于春天的歌曲。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牧童生活的变更。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摸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正确有情感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参加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剖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存在浓烈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局部组成。这首歌以遍及九年制任务教导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幻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蒙亮牛板筋。采取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构造。本曲像一幅田园景致画,表示了作者对大天然、生涯的酷爱,这种发自心坎的感情被大多数人所接收,成为人们爱好的本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伸展,旋律精美抒怀。歌词以童心刻画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画出一幅俏丽的原野景色,抒发了小牧童安闲放牧的高兴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停止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奇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乐生动,很有生气。有趣的是聪慧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弥补,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饱满。在歌唱中,我们好像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高采烈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轻易控制,学习起来比拟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然而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处所老师要多加提示。其次两首歌的情绪

上一篇:决不能任由失实言论中伤老师 | 人民锐见
下一篇:分享一个7天提升结构化面试方法!!!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