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老教师朱明超:发挥余热育新人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6-17
手机版

  图片

  进校园入课堂

  图片

  培根铸魂育新人

  近日,记者跟随朱明超来到资福镇红旗小学,聆听了一堂精彩的防溺水和交通安全课。他端坐在讲台上,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台下,孩子们侧耳倾听……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老少齐学图。

  “朱老师多年来一直对我们学校非常关心,每年多次来校授课,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心理健康、防溺水、禁毒、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红色经典故事等,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大家都非常喜爱他,学校也十分感谢他。”红旗小学教导主任陈思向记者介绍。

  13年来,朱明超退休不退职,持续发挥余热,继续做好培育下一代工作,协助镇基地校建立健全全镇8个村(社区)的关工委组织,并协助建立了19个关爱小组和7所“家长学校”,聘请7位退休教师分别担任全镇各中小学校校外辅导员兼学校周边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安全保卫员。他自己则担任红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兼“五老四教”宣讲员,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他坚持每学期至少三次进校园授课,同时一年不少于两次给“家长学校”学员上隔代教育辅导课,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期间,他为红旗小学教育转化潜能生30多人,其中多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新概念三好学生”。

  尤其是从2022年至今,朱明超负责组织14名“五老”宣讲团成员进行统一培训、集中备课。分组进机关、村(社区)、进校园、入课堂,在青少年中开展宣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红色故事,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禁毒、防诈骗、防溺水、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主题宣讲。全年巡回宣讲28堂次,受听青少年达4650多人次、受听家长1700余人,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

  图片

  助学奖优扶困

  图片

  共圆未来学子梦

  “朱老师非常关心我家,每年为我孙女朱湘雅资助学费,经常送学习用品,还在外面号召爱心人士关心,我们很感谢他。”记者在红旗村采访时,朱湘雅的爷爷朱正佳告诉记者。

  朱湘雅年幼就父母不在,一直靠爷爷拉扯长大,家里困难。朱明超从2016年起便结对帮扶困难学子朱湘雅,每年个人资助金额600元以上,并为其购买学习用品等,目前其已升入初中。朱明超承诺,会一直资助其读完高中。朱明超从2021年下学期起,又将家住资福镇窑里社区腰塘组的困难学生周柳作为结对帮扶对象,每年资助600-800元不等,周柳现就读于宁乡一中。

  朱明超接任资福镇关工委主任后,牵头组织全镇380名“五老”和部分在乡社会贤达,在2018年结对帮扶108名“五失”少年儿童的基础上,全镇各村(社区)重新查实摸排精准帮扶100名困难学子,采取“一对一”“多帮一”形式,重点扶智帮教,其次是资助扶困。尤其是家长在外务工的在家留守儿童一月一次电话沟通情况,实行“家、校、社会”三育并举促成长。

  去年,在资福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朱明超积极主动牵线搭桥,镇关工委协同各职能部门,企业业主老板奉献爱心,并争取上级相关组织团体争得援助资金18.8万元,帮扶奖优全镇中小学校优秀学生和困难学子61人,每人每年可获得500-3000元不等的爱心资助,让他们得以安心完成学业。

  图片

  当好家庭楷模

  图片

  良好家风代代传

  2019年,宁乡市政协给每位社会贤达制作了一块“贤达之家”牌匾挂在门户上,朱明超家也不例外。面对这块牌匾,朱明超坦言:“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位社会贤达就是一面旗帜,崇尚美德、忠厚传家。”

  朱明超家有“十字”家风,即“进取、俭朴、和善、敬老、爱幼”。耳濡目染之下,好家风得以完美传承。这个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1岁多的孙儿,朱明超、老伴、儿子和儿媳都是党员。一家两代4名党员,这是让朱明超很引以为豪的事。

  朱明超儿子是西北政法大学的留校生,法学博士,目前担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他经常教育儿子儿媳,要守住三条底线:一是对党绝对忠诚,二是职务晋升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三是手中有权要不滋生贪念之心。儿子儿媳的回答甚慰父亲的心:“我的梦想是做个老百姓心中的名人。”西北政法大学领导在媒体上看到朱明超的报道后,特地为其儿子题词:继承父辈宏志,发扬优秀家风。

  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献余热。回顾多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朱明超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我被评选为宁乡市‘优秀社会贤达’,这对我既是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个莫大的鞭策。我虽然年逾古稀,但将以此次荣誉为起点,充分发挥社会贤达的带头作用,身体力行,继续前行,尽己所能,为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最高9.67:1!2023年杭州民办初中(含民转公学校)报名数据公布,6月19日
下一篇:刚刚,2023盐城中考作文题出炉!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